踝关节内翻损伤是最常见的骨科损伤之一,发病率为每1000人年2.15例。大多数踝关节扭伤患者通过非手术治疗和功能康复可得到改善,不过部分患者会发展为慢性踝关节不稳。当患者在非手术治疗后仍存在慢性踝关节不稳时,可考虑进行手术重建。
慢性外侧踝关节不稳的患者表现为外侧踝关节疼痛和不稳,但也可能有其他症状,与腓骨肌腱炎、踝关节撞击综合征、距骨骨软骨损伤、踝关节滑膜炎、腓骨肌腱半脱位、内侧踝关节不稳或内侧肌腱炎相符。他们常自述频繁发生内翻损伤,或主观感觉踝关节在行走、锻炼或在不平整路面行走时 “会突然无力”。这些患者通常会提及之前针对这些症状接受过的治疗或疗法,对这些治疗进行调查至关重要。通常会发现之前的治疗不充分或方向错误,而这不应成为手术治疗的指征。
在慢性外侧踝关节不稳的情况下,全面的体格检查至关重要,因为合并病变的发生率很高。必须对受伤肢体和对侧肢体都进行检查。在慢性期,踝关节检查不应有瘀斑或红斑,但可能存在肿胀。应观察患者站立时的情况,评估是否存在足跟内翻、高弓内翻足、膝内翻或胫骨内翻畸形,因为这些可能使患者易发生踝关节内翻。这有助于仔细考虑矫正这些畸形,以降低踝关节内翻损伤复发的风险。触诊可能发现距腓前韧带(ATFL)处有压痛。由于合并肌腱炎,腓骨肌腱触诊时可能有压痛,应进行腓骨肌腱稳定性的激发试验。可能存在前踝关节滑膜炎或撞击综合征,表现为前踝关节压痛,踝关节背屈时前踝关节疼痛加剧。三角韧带压痛和胫骨后肌腱压痛可能表明存在一定程度的三角韧带功能不全。与对侧踝关节相比,前抽屉试验和距骨倾斜试验对评估踝关节不稳既敏感又具有特异性。
站立位X线摄片是初始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关节排列、关节炎、骨软骨异常、撕脱性骨折或其他骨性问题。后足力线位片可用于评估后足内翻情况。超声能够显示软组织,对检测距腓前韧带损伤的敏感度为99%,特异度为91%,但可能无法检测到某些病变,如骨软骨损伤,因此使用频率通常较低。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有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能够检测骨软骨损伤、下胫腓联合和三角韧带损伤、腱鞘囊肿、肌腱病变,对检测慢性距腓前韧带损伤的敏感度为83%,特异度为79%。本文作者还发现,当代的3.0T磁共振成像还可以对可用于修复的组织进行定性评估。
治疗流程
在急性损伤的情况下,治疗首先是休息、加压包扎,通常需要使用可控踝关节活动(CAM)靴或行走石膏固定数周。固定期结束后使用踝关节支具,它通常能提供足够的稳定性,使患者能够恢复大多数活动。物理治疗已被证明能让患者恢复大量功能,尤其是当治疗方案包括本体感觉训练、步态训练和关节活动度训练时。当患者在经过适当的非手术治疗后仍有持续的不稳症状时,可考虑手术干预。
本文介绍的的主要手术方法是开放Brostrom手术,即直接修复外侧韧带。自该手术诞生以来,已经发展出了多种改良术式。其核心概念是重叠缝合外侧踝关节囊和韧带复合体,恢复外侧踝关节的张力。






-END-
声明:本文转载自<足踝一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