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方案
1. 患者年轻男性,LASIK术后白内障,左眼单焦点IOL眼,此次就诊主诉为双眼视力下降(右眼白内障加重,左眼后发障)。与患者进一步沟通后,患者诉左眼白内障术后虽远视力提高,但立体感差,驾车困难,容易出现视疲劳症状。
2. 依患者左眼术后半年复查验光结果可知,患者左眼术后远视力佳,但长期双眼单视,加之年轻用眼需求旺盛,导致上述视觉症状。患者希望右眼术后可以保证远中近视力,并改善视疲劳现象。如果右眼仍考虑单焦点IOL,为保证近视力,需预留一定近视,又回到3年前双眼单视结果,非上佳之选。
3. 若右眼欲植入多焦点IOL,则面临双眼平衡问题,及LASIK术后IOL度数计算准确度问题。从左眼出院数据可见,当时预留-1.0D(未知公式),术后半年等效球镜(SE)为0,产生了1D的远视漂移结果?左眼如此大度数的漂移,首先需寻找原因,是患者角膜切削后参数明显异常?还是计算的失误?
4. 我们将左眼测量数据带入Barrett True K,EVO重新计算,发现22D的409m预测结果分别为+0.33D,+0.08D,与术后等效球镜(0D)是接近的,屈光漂移量很小。
尝试使用普通Barrett Universal II公式计算,22D预留是-0.89,与当地出院小结较一致(因为没有左眼术前ACD、LT数据,可能产生少许偏差),说明当时手术医生很可能没有考虑LASIK术后因素,使用了常规IOL公式计算,使结果看似出现了远视漂移。
患者希望改善远中近视力,可以接受双眼手术。经前文分析,在左眼IOL度数测算较准确的情况下,我们考虑右眼植入三焦点(Zeiss 839mp)人工晶体,左眼先行后囊膜抛光+残余皮质吸出,提升左眼视力。术后若双眼无法平衡,再行左眼人工晶体置换。(注意:此时左眼不应先行后囊YAG切开,一旦切开,若无法双眼无法平衡,左眼再行IOL置换就有较大手术风险。)
人工晶体公式参考如下:
最准确的还是以EVO、Pearl-DGS、Barrett True-K等新型公式
术后效果
术后1天电脑验光: OD:SE -1.75D
术后40天电脑验光:OD:SE -0.25D
右眼术后40天,左眼行残余皮质吸除 + I/A后囊抛光,术后视力1.0/0.5/0.2。现患者双眼术后2月余,双眼暂无不平衡现象,暂缓左眼IOL置换术。
总结
角膜屈光手术后白内障不能应用常规人工晶体计算公式,需多种公式复核、比对。目前我们使用较多的公式以Barrett True K No history以及人工智能公式(EVO、Pearl-DGS)为代表,准确性较好。当然,瞳孔区角膜曲率、角膜切削形态都是这类患者需要考量的细节。角膜屈光术后并不是多焦点IOL植入的禁忌症,这类患者往往有更高的脱镜需求,在充分评估患者眼部条件,了解患者需求,并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前提下,是可以谨慎使用的。
声明:本文转载于<张广斌术说ophthalclinic>,以上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