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患肢活动受限患儿拒绝主动活动患侧手臂(多为单侧,常见于左臂)。 患侧前臂常保持旋前位(手心向下),肘关节微屈,不敢伸直或旋转。 2. 局部无明显肿胀或畸形肘关节外观正常,无显著肿胀、淤青或骨性畸形(与骨折鉴别要点)。 3. 压痛轻微或无压痛桡骨小头处(肘外侧)可能有轻微压痛,但多数患儿因疼痛不配合检查。 4. “假性瘫痪”表现患儿常以健侧手托住患肢,或自然下垂患臂,拒绝抓握物品(如递玩具时不愿伸手)。
发育因素:幼儿桡骨小头尚未完全发育,环状韧带较松弛,在外力牵拉下容易滑脱。
若患儿出现上述体征,建议尽早行手法复位(通常数秒即可完成)。
复位成功后,患儿通常在10~30分钟内恢复手臂正常活动。
是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治疗桡骨头半脱位的方法。首先,握住腕关节,使位于轻度内旋位的前臂外旋,然后屈曲肘关节。使肘关节充分屈曲十分重要。然后,另外一只手置于肘关节后面,以便触知复位时的弹响感。熟练之后,前臂外旋动作和肘关节屈曲动作可同时进行。
复位技巧及注意事项(1)使肘关节最大限度屈曲、前臂最大限度外旋十分重要。(2)如一次操作不成功,可以反复进行第二、三次操作。患儿有剧烈疼痛时,可能有骨折,不要勉强进行。(3)无论患儿是哪侧上肢受伤,术者都可用熟练惯用的手保持患肢位置和进行复位,这样方便操作。
过度内旋法在不感觉疼痛的情况下,使患肢肘关节位于屈曲60°~90°位上。把持腕关节,使位于轻度内旋位的患肢前臂过度内旋。在复位操作时,不必变化肘关节屈曲角度。术者另一只手放在肘关节后面,保持患肢位置同时,感知复位时的弹响
复位技巧及注意事项(1)由于患肢下垂,可将其稍微向上扶起,这样做并不引起疼痛,将肘关节保持在屈曲60°~90°位上进行复位。(2)过度内旋法复位操作时,可像拧入螺钉一样给予适当的压力。(3)如同握手状,右桡骨头半脱位术者用右手(图8)进行复位操作,左桡骨头半脱位术者用左手(图9)进行复位操作。(4)熟练操作后,无论左右患肢,术者均可使用方便的手进行过度内旋复位操作。(5)在进行过度内旋操作无法感知复位情况时,将肘关节保持屈曲,也可获得复位。
注文章图片来源:《⼩ ⼉ ⻣ 折 • 外 伤⼿ 术 技 巧 和 难 点 解 析》
-END-
声明:本文转载自<中汉骨医传承录>,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