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弓足顾名思义指的是侧面观足弓高企,在行走或者负重过程中过程失去弹性,不能相对变平,从而不能完成正常站立和行走功能。
由于足弓的改变而失去弹性,使得行走过程中足部受力部位位于前足足趾和后足足跟,部分畸形较重患者还合并足内翻导致足部受力位于足部外侧缘。长时间的受力位置改变可引起胼胝形成,受力部位疼痛,同时由于改变了下肢的力学环境还可能使患者站立或者行走过程中感觉疲劳。严重的病例可以引起踝关节甚至膝关节的退变。
一
分型
单纯性高弓足
主要是前足有固定性跖屈畸形,第一和第五跖骨均匀负重。足内外侧纵弓呈一致性增高,足跟仍保持中立位,或者有轻度的外翻。
内翻型高弓足
此型只有前足内侧列即第一、二跖骨的跖屈畸形,使足内纵弓增高。而外纵弓仍正常。在不负重时第五跖骨很容易被抬高至中立位,而第一跖骨因固定性跖屈,则不能被动背伸至中立位,并有20~30°的内旋畸形。初期后足多正常。站立和行走时,第一跖骨头所承受的压力明显增加。为减轻第一跖骨头的压力,病人往往采取足内翻姿势负重,晚期出现后足固定性内翻畸形。病人多有爪形趾,第一跖骨头向足底突出,足底负重区软组织增厚,胼胝体形成和疼痛。
跟行型高弓足
常见于脊髓灰质炎、脊膜脊髓膨出。主要是小腿三头肌麻痹所致,其特点是跟骨处于背伸状态,前足固定在跖屈位。
跖屈型高弓足
多继发于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手术治疗之后。此型除前足呈固定性跖屈畸形外,其后足、踝关节也有明显的跖屈畸形。各型高弓足的临床表现不尽一致,但前足均有固定性跖屈畸形。足趾早期多正常,随着病程的发展,则逐渐出现足趾向后退缩,趾间关节跖屈,跖趾关节过度背伸,呈爪状趾畸形,严重者足趾不能触及地面。由于跖趾关节背伸畸形引起跖趾关节半脱位,使近节趾骨基底压在跖骨头的背侧,将加重跖骨的跖屈畸形,导致负重处皮肤增厚,胼胝体形成,甚则形成溃疡。
二
诊断
高弓足可以由于不同的疾病引起,但这些疾病的特点都是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引起下肢肌力的异常,从而导致支配足部内外侧肌肉力量不平衡,而肌肉力量的不平衡又导致了足部畸形的出现。譬如进行性腓骨肌萎缩、脊髓栓系综合征、小儿麻痹后遗症等等疾病均可能引起高弓足的出现。
高弓足由于是对于足部畸形的一个描述,所以诊断比较容易,但是为了疾病的治疗,需要明确引起高弓足的内在病因。不同的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不一样,有些疾病可能会进一步发展,因此需要专业的医师进行评估,以便制定最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在诊断过程中,需要拍摄负重的足部正侧位和跟骨轴位,负重的足部正侧位用来测量受力情况下足弓的畸形程度。跟骨轴位用来测量后足内翻畸形的程度。有些患者需要进行CT检查以进一步明确畸形程度和相邻关节受累程度,部分患者需要进行肌电图以明确原始病因。
三
治疗
早期轻度高弓足的患者可以尝试佩戴支具,保守治疗,密切观察。
高弓足的手术治疗的原则是“平衡肌力、矫正畸形、”主要针对畸形的矫正,让患者尽可能能够获得一个接近正常的足部形态以适应站立、行走的功能。同时由于高弓足的病因是下肢肌力不平衡引起来的,所以治疗的关键之一就是平衡肌力,这就需要进行一部分软组织手术(软组织手术包括肌腱松解,肌腱移位和肌腱重建等等)。每个患者的软组织手术都需要医生进行仔细的术前评估并制定手术方案,因为每一个患者软组织的畸形差别很大,这需要专业的骨科医生进行查体评估。骨性畸形的矫正则包括截骨或者融合等方法,对于畸形程度较轻,关节没有损伤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截骨矫形,而对于畸形程度大,关节面受损的患者,则可以考虑关节融合同时纠正畸形。
高弓足是足部常见畸形之一,它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站立和行走功能,并且部分病例是进行性加重的。高弓足并不是一个不能治疗的疾病,只要能够正确判断原始疾病的类型,准确评估畸形的类型和程度,做出合理的治疗选择,患者都能够得到畸形到改善,从而改善患者到生活质量。而每一个患者的治疗因为不同的畸形而不同,因此专业的矫形外科医师的咨询和诊治是患者获得满意治疗结果的保障。
本文来源:积水潭下肢畸形及足踝研究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