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1 大结节骨折。(A)脂肪抑制序列斜冠状位 MRI,显示肱骨大结节线性骨折无移位(箭头)与周围骨水肿;(B)外旋位前后位(AP)片,证实大结节骨折(箭头),典型的骨折愈合过程中的骨吸收表现;(C、D)初诊时内旋位、外旋位前后位片,初诊时漏诊,仔细回顾影像,内旋伞下可见双密度影(椭圆),骨皮质中断(箭头)
图 2 桡骨头骨折。前后位(A)和侧位(B)片示后脂肪垫抬高(黑色箭头),前脂肪垫抬高(白色箭头),呈「帆船征」,其它表现正常;外斜位(C)和桡骨头–肱骨小头位(D)示桡骨头关节内骨折线(虚线黑箭头)累及桡骨颈(虚线白箭头)
图 3 肩胛骨骨折正侧位片:由于骨块的叠加,(A)前后位片示「V」形高密度影(*),肩胛颈下方可见骨皮质碎片(箭头);(B)侧位片示骨皮质中断,骨折段移位,但由于肱骨的重叠遮挡,决断往往比较困难
图 4 喙突骨折。66 岁男性患者,猎枪射击后右肩前方疼痛。(A)内旋位前后位片投影隐约可见喙突基底部骨折(白色箭头),(B)外旋位前后位片投影结构存在重叠,(C)腋位投影时可良好显示。(D~F)喙突骨折伴 Hill-Sachs 损伤:肩关节脱位后慢性疼痛,喙突骨折块(*)向前外侧移位(双箭头),在外旋前后位(D)及腋位(E)片上均可显示,在内旋位前后位(F)片上,喙突被遮挡,但可见肱骨头 Hill-Sachs 损伤。(G、H)喙突骨折伴肩锁关节脱位,肩锁关节分离(白色双箭头),而喙锁间距正常(黑色的双箭头),应警惕喙突骨折。(I)喙突与肩峰骨化中心:对于未成年人,喙突与肩峰骨化中心可同时存在,易与骨折混淆,此时,拍对侧的 X 线片对比将有助于诊断。
图 5 肩峰骨折。内旋位前后位(A)片上,骨折线几乎被喙突完全遮挡, 但是在标准前后位(B)和腋位(C)片上可见骨折线
图 6 肩关节前脱位伴有 Hill–Sachs 和 Bankart 损伤:(A~C)肱骨头后外侧撞击骨折,白色箭头所示为骨折的内侧边界;(A)内旋位前后位片,(B)「V」形压缩骨折的下边界(虚线短箭头),(C)Garth 位(轴向投影)示 Hill–Sachs 损伤(虚线和实线折箭头),特别是对骨性 Bankart 损伤的诊断有帮助。(D、E)MRI 进一步证实了损伤
图 7 肩关节后脱位伴有反 Hill–Sachs 损伤。(A)外旋位前后位片可见一硬化带(黑箭头),此「凹槽征」与肱骨头关节面平行;(B)腋位片进一步证实了骨折的存在
图 8 Essex-Lopresti 损伤。前后位(A)和侧位(B)示桡骨头关节内骨折(白色实线箭头);(C~E)伤后 1 个月复诊,患者诉腕关节疼痛,X 线(C,D)发现下尺桡关节脱位,(E)CT 进一步证实损伤的存在
本文来源:新乡医学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