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年收缩期高血压
单药首选长效钙拮抗剂CCB,或噻嗪类利尿剂,也可考虑选择ARB。
解释:单药治疗未达标的患者宜药物联合治疗,包括ARB+利尿剂、ARB+CCB、CCB+利尿剂,三药联合使用ARB+CCB+利尿剂。
老年收缩期高血压包括降压治疗和抗动脉硬化治疗。他汀类药物可显著改善患者动脉顺应性,降低收缩压;硝酸酯药物有效降低收缩压,缩小脉压差。
2.高血压伴左室肥厚
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利尿剂,限盐,减轻体重。
解释:ACEI长期应用能可抑制和逆转心血管重构,减轻左室重量,改善心肌硬度——ACEI降低高血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脏的前、后负荷;减少AngⅡ的生成,抑制AngⅡ对心肌及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促增生作用;减轻醛固酮的促进心肌间质纤维化作用。
3.高血压伴冠心病或心肌梗死
首选β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钙拮抗剂。
解释:避免降压过快引起反射性心动过速,心肌梗死应选择无内在拟交感活性作用的β受体阻滞剂。
4.高血压伴心力衰竭
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螺内酯类利尿剂。不宜用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重度心力衰竭时)。
解释:心衰需要大量迅速利尿,降低心脏容量负荷,缓解肺淤血,因此使用短效利尿剂。
ACEI通过降低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等作用使心脏前后负荷减轻,使外周血管和冠状血管阻力降低,增加冠脉血供,使心肌纤维化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减慢。
5.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α受体阻滞剂。也可用钙拮抗剂,不宜应用大剂量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
解释:ACEI对高血压合并早期糖尿病的患者的肾脏有保护作用。
6.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
首选减体重,限热量,加强体育锻炼。可用α受体阻滞剂降低总胆固醇,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或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钙拮抗剂等。不宜应用大剂量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
解释:β受体阻滞剂在大剂量长期用药时,可引起脂质代谢异常,表现为血甘油三酯、胆固醇升高等。
7.高血压合并肾脏病变
可选用钙拮抗剂或双通道排泄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内生肌酐清除率<30ml/分钟,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解释:ACEI对于双侧肾动脉狭窄或者单侧肾动脉严重狭窄的患者禁用,它可以造成外周血管扩张,从而起到降低外周阻力的作用,可能导致肾血流灌注不足,造成肾功能损伤。
8.高血压伴痛风高尿酸血症
可选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不用利尿剂。
解释:利尿剂,如氢氯噻嗪等可增加近曲小管对尿酸的再吸收,减少肾小管对尿酸的分泌,其它利尿剂呋塞米、托拉塞米、依他尼酸也有此作用;ARB,如氯沙坦不仅有降压作用而且有降低血尿酸作用。
9.高血压伴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可选钙拮抗剂,不宜用β或α受体阻滞剂。
解释:支气管平滑肌上存在β受体,β-受体阻滞可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而增加呼吸道阻力,故在支气管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有时可加重或诱发哮喘的急性发作,因此有气道功能损伤的患者禁用。
10.高血压伴精神抑郁症
可选钙拮抗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不宜用利血平、甲基多巴、含利血平的复方制剂。
解释:利血平、甲基多巴可降低5-羟色胺、去甲基肾上腺素、甲基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浓度,长期应用会引起抑郁症状。
11.妊娠期高血压
在接受非药物治疗措施以后,血压≥150/100mmHg时开始药物治疗。常用的降压药物有硫酸镁、甲基多巴、拉贝洛尔、氢氯噻嗪及硝苯地平。禁用ACEI或ARB。
解释:妊娠期高血压药物选择原则:对胎儿无毒副作用,不影响心每搏输出量,肾血流量及子宫胎盘灌注量,不致血压急剧下降,或下降过低。
12.高血压伴消化性溃疡
不宜用利血平及其复方制剂。
解释:利血平属于肾上腺素能神经阻滞剂,用药后交感神经系统功能受到抑制,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相对占优势,从而导致胃酸分泌增加,加重溃疡。
13.高血压伴脑血管病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不宜降压太低;出血性脑卒中应紧急降压;脑梗死溶栓时慎用静脉降压药;病情稳定时选用钙拮抗剂。
解释:针对脑卒中高血压治疗应以维持脑灌注压、预防脑卒中复发为目的,在充分评估患者的临床情况基础上,按个体化原则,谨慎地选择合理的药物。长效CCB不仅有较好的平稳降压作用,还有明确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作为高血压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疾病的首选药物。
14.围手术期高血压
乌拉地尔具有自限性降压作用,使用大剂量亦不产生过度低血压,是围手术期高血压常用药。硝普钠、硝酸甘油、艾司洛尔、拉贝洛尔也可用于围手术期高血压。
解释: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术后房颤发生率、非心脏手术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适用于术前血压控制。
高血压急症严重危及患者生命,需要紧急处理。但短时间内血压急骤下降,可能使重要器官的血流灌注明显减少,应采取逐步控制性降压,宜采用静脉给药。
声明:本文为转载内容,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微信号:xiaoduan0456)
本文来源 : 药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