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当前医疗领域发展最迅速的技术之一,也是一种治疗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的新选择。目前,已经被批准用于中、高手术风险或不能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并有可能逐步用于低风险患者。在第二十二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CCIF2019)上,北京阜外医院吴永健教授讲解了TAVR入路选择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现在小编整理如下。
TAVR常见入路
截止目前,共有8条入路,在我国最为常见的是经股动脉入路,约占90%,其次为经心尖及经锁骨下动脉入路,而其他入路应用很少。
经颈动脉入路
-
经股动脉入路
-
经心尖入路
-
经升主动脉入路
-
经锁骨下动脉入路
-
经腋动脉入路
经下腔静脉入路
经髂动脉入路
不同入路具有不同优势
经股动脉:创伤小、恢复快、符合极简TAVR趋势;
经心尖:操作距离短,顺向跨瓣难度更小;
经升主动脉:操作距离短,不受外周血管病变影响;
经颈动脉:操作距离短,易于调整植入角度与深度;
经锁骨下动脉:创伤小,操作距离短;
经静脉穿刺:避免外周动脉疾病影响。
不同入路选择面临不同的并发症风险
因为经股动脉入路在临床应用较多,所以并发症发生率相对升高。
比较多见的并发症是:
经股动脉-髂动脉入路:可能出现夹层,血管破裂,进入部位感染、出血,血管狭窄、血栓形成、闭塞,动脉撕脱伤、假性动脉瘤,经皮闭合失败等;
经心尖入路:出血,心肌撕裂,瘢痕生成,动脉瘤形成以及慢性病等;
经腋下入路:锁骨下动脉血栓形成、夹层、狭窄等;
经主动脉入路:主动脉撕裂、深部伤口感染、右心室撕裂等
这就需要我们在术前进行有效评估,CT在术前评估中具有核心地位。
CT可评价入路内径、血管是否存在钙化、入路时角度、评估穿刺点情况、排除夹层、动脉粥样硬化等。
经股动脉路径TAVR
评估要点——防患于未然,预判与正确的选择最为重要
股动脉入路内径
股动脉入路迂曲情况
股动脉入路穿刺点位置钙化情况(前壁、侧壁、后壁)
穿刺点至皮肤距离
步骤
对于整体主动脉入路,迂曲和钙化的程度以及有无夹层、动脉瘤的预判评估;
对于双侧髂动脉-股动脉各层面的精细化测量;
对于双侧髂动脉-股动脉迂曲及钙化程度的评估预判;
对于穿刺点至皮肤的距离预判——如超过60mm为Deep Access。
经颈动脉路径TAVR
优势:
①路入途径短且笔直,输送系统不易蓄积应力,相对稳定;
②血管表浅,容易分离、缝合,局部出血容易被察觉;
③血管较粗大,可进入较大鞘管;
④更重要的一点是,引导鞘管可以直接到达主动脉瓣环附近,因此可以把未完全释放的自膨胀瓣膜拉进引导鞘管,实现瓣膜的回收!
术前评估(非常重要):钙化、管径、深度等
经升主动脉路径TAVR
术前评估:主动脉走形、预计穿刺点位置、主动脉瓣环成角
选择适合的开胸方式(肋间or胸骨上段)
包括正中切口、侧切口
要注意避开血管钙化部位。
经心尖路径TAVR
优势:
重要的替代入路
正向跨瓣难度降低
可植入特殊器械如J-valve治疗单纯AI
相对脑血管栓塞及并发症概率更低
劣势:
需要全身麻醉
创伤略大
可能出现心肌及二尖瓣损伤
其他入路因应用较少,在此不多赘述。
并发症的预防
术前评估是最重要的预防方式
超声:经胸超声、颈动脉超声、下肢动静脉超声等;
CT:头颅CT、冠脉CT等。
常用器械针对入路发展趋势
自膨胀瓣膜代表Evolut
不断缩减输送系统径线 目前要求为入路动脉≥5mm
球囊扩张瓣膜代表Sapien3
不断缩减输送系统径线 目前要求为入路动脉≥5.5mm
操作预防
超声引导穿刺
微穿刺技术
预缝合技术
狭窄血管预扩张技术
Cross-over ball技术
总结
随着器械进步和评估的完善,血管并发症比例逐年减少;随着学习曲线的进展,血管并发症比例也相应减低,得到有效处理的血管并发症并不会影响死亡率升高。
经颈动脉入路是比较新颖的技术,因亚洲病人股动脉普遍比欧洲病人细小,且上肢锻炼少,相当一部分病人股动脉、锁骨下动脉条件难以满足TAVR要求,所以经颈动脉入路在我国有较高价值,未来病例会越来越多,可能是一个值得推广的入路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