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半月板概述

- 板状或片状的纤维结缔组织,可以看作为一种韧带受压后的形式 
- 半月板的一部分为纤维组织,类似韧带 
- 另一部分为致密的软骨样组织 
2半月板解剖

- 内侧半月板为C 形 
- 内侧半月板外周与关节囊相连 
- 外侧半月板为O 形 
- 在腘肌腱裂孔处外侧半月板与关节囊没有连接 
3半月板的纤维结构

- 外周为环行纤维 
- 表面的纤维方向随机分布 
- 放射状的“打结”纤维 
4半月板的分区

- 半月板的血管解剖 
- 半月板旁的毛细血管网起源于膝动脉的内下和外下分支 
- 半月板旁血管丛形成了周缘血管以及放射状的穿入血管 

5半月板撕裂的分区

6半月板功能
- 行使缓冲稳定装置的作用 
- 通过将股骨髁锁定在胫骨上而发挥稳定的作用 


半月板位移
- 传递负荷 
- 减震 
- 稳定关节 
- 润滑及营养关节 
- 本体感觉 

1半月板的撕裂模式




2损伤机制
退变:半月板质地发生改变,而结构完整
破裂:
半月板位于胫股关节间隙间大小不匹配——盘状半月板、宽大半月板
胫股关节过度移动挤压、研磨,致半月板撕裂——关节不稳,外伤超出半月板正常活动范围
3临床表现
症状:最常见临床表现是膝关节疼痛,其它包括膝关节肿胀、打软腿、关节弹响、关节交锁和关节功能障碍。
体征:股四头肌萎缩、关节间隙固定而局限的压痛、浮髌实验阳性、膝关节过伸或过屈痛、McMurray试验阳性等。
- 保守治疗 
- 部分切除(成形) 
- 全部切除 
- 缝合 
- 移植 
1保守治疗
无症状的稳定性半月板损伤:
- <10mm的稳定半月板撕裂 
- <50%垂直厚度的不完全撕裂 
- 深度<3mm的横形撕裂 
- 不伴交叉韧带等其它关节内结构损伤 
- 无症状的退变撕裂 
2半月板成形
指征:不宜进行半月板缝合或保守治疗的患者
原则:尽可能多的保留正常半月板组织;尽可能少的损伤其它正常组织;关节退变与半月板切除量成正比
3半月板成形术后
半月板功能缺失导致进行性退化性关节病

4半月板切除
胫股接触面积:75%
最大负荷:235%
基本不做
半月板切除后26年:

5半月板修补
理想的修补指征(冯华)
- 红白区/红红区 
- 运动损伤 
- 年轻患者(<45岁) 
- 合并ACL损伤 
- 裂口>1cm 
- 纵型撕裂 
6影响半月板愈合的因素
- 撕裂位置 
- ACL稳定性 
- 撕裂长度 
- 急性或陈旧损伤 
- 半月板侧别 
7半月板修补技术
三种方法:
- 外—内 
- 内—外 
- 全内 
优点:切口小;无需专用器械
适用:半月板前角撕裂
   

优点:视野好;缝合位置好
缺点:神经血管结构损伤的风险;需要后侧切口

The T-Fix Technique

半月板箭

RapidLoc

UltraFast-Fix


1半月板上下表面缝合

2缝合密度
垂直褥式:每隔5mm一次缝合
水平褥式:两针之间间隔5mm
3半月板缝合愈合率
积水潭医院近年的一项针对半月板桶柄状撕裂修补的研究结果表明:
82.1%完全愈合+7.5%不完全愈合=89.6%愈合率
- 通过对侧入路插入 
- 使用套管进行缝合操作 
- 对撕裂的形状和大小进行评估 
- 处理撕裂和滑囊连接处 
- 如果医生担心神经血管的损伤,特别是处理后外侧角时,可以使用白色的深度探测器 
- 在缝合红白区或白白区的撕裂时,穿刺深度常常会到达预置的2.5厘米安全限制。(由于那里需要穿刺更多的半月板,因此器械置入更深!) 
- 弯曲vs.直形穿刺套件–弯形穿刺套件较好? 
- 穿刺通过感觉进行调节,比如T1穿刺时的突破感。T2操作时不明显!! 
- 支具伸膝位制动4~6周 
- 术后即可开始活动度训练,4周内屈膝<90° 
- 4周部分负重,6周完全负重 
- 12周内不做深蹲 
本文来源:中西医学专业资料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