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的:
椎管狭窄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退行性。我们回顾了这种常见病症及其影像学发现的其他一些原因。
脊柱狭窄是指椎管或神经孔的异常狭窄,导致脊髓或神经根受压。它发生在多达8%的人群中,最常见于50岁以上的人群中,男性和女性同样受到影响。
腰椎和颈椎是最常见的。虽然腰椎管狭窄症更常见,但颈椎管狭窄更危险,因为它涉及脊髓受压。同时腰椎管狭窄往往涉及马尾的压迫。
退行性变化往往是最常见的原因。其他原因包括但不限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脊柱肿瘤,创伤,骨的Paget病,脊柱侧凸,脊椎滑脱和遗传病变软骨发育不全。
在这里,我们探讨一些不太常见的原因,将它们分为:1、软组织,2、囊性,3、骨骼(与轴骨架有关)。
软组织原因
范围比较大的的脊柱肿瘤,包括髓内,硬膜内髓外和硬膜外可引起椎管狭窄。由于它们本身具有很多完整的单独文献可供参考,因此仅引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如下:
a)硬膜外脂肪瘤 Epidural lipomatosis
这指的是脊柱硬膜外腔内(通常在腰部区域)中脂肪的过度积聚,使得硬膜囊被压缩,并且在一些情况下导致压迫症状。 硬膜囊可以看起来变窄或甚至呈“Y”形构型。 信号特征遵循所有序列的脂肪(图1)。 受影响个体的人口统计反映了潜在的原因,最常见的是过量的糖皮质激素,无论是长期服用类固醇(55%)还是内源性库欣综合征(Cushing syndrome)(3%)[1]。 其他病例是由于肥胖或特发性。
图1:硬膜外脂肪瘤病。 轴向T1图像显示硬膜外脂肪瘤病,脊髓硬膜外腔内脂肪堆积过多。另外还有先天性椎管狭窄继发的前后径椎管狭窄。
b)非硬性硬膜内脊髓脂肪瘤 Nondysraphic intradural spinal lipoma
该描述是脊髓脂肪瘤的一个子集(包括利波米洛明膨出lipomyelomeningocoeles(84%)和终丝脂肪瘤(12%)),它们构成这种病变的约4%,并且通常是硬膜内,皮下和近端位置。 有时他们被报道为完全髓内病变[2]。 它们可能发生在椎管的任何部位,但最常见于成人的胸部。 在儿童中,颈椎似乎是最常见的部位。 它们通常沿背中线发生,脊髓腹部扁平。
(Lipomyelomeningocele: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其中脂肪量附着在脊髓上,并通过脊髓缺陷突出。它在皮肤下形成肿块,对这种肿块的损伤或邻近脊髓的压迫可能产生神经学后果。如果患者迅速增加或减轻体重,则更容易发生压迫效应 - 特别是在快速生长期间。它可以在脊柱的任何地方发育,但在脊柱的颈部区域不太常见。这种情况通常与其他先天性异常有关,例如泄殖腔畸形或肛门闭锁。病情的严重程度是可变的,这取决于神经症状是否由于与脊髓的附着而发展。)
图2:硬膜内脊髓脂肪瘤。 矢状位T1(左)和轴向T2 FS(右)图像显示硬膜内脊髓脂肪瘤(白色箭头),其具有马蹄形轴向构型,压迫硬膜囊移位至左侧。 它显示两个序列的脂肪信号(T1中的高信号和脂肪抑制的T2序列中的低信号)。
在MRI上,它们是边界清晰的的肿块,大部分顺应硬脑膜,但扭曲了脊髓。它们跟踪所有序列的脂肪信号(图2),它们没有显示出对比度增强,并且可以看到化学位移伪影。
c)神经鞘瘤 Nerve sheath tumours
脊神经鞘瘤是最常见的硬膜内髓外肿块。 它们包括脊髓神经鞘瘤(spinal schwannomas),神经纤维瘤(neurofibromas )和脊髓神经节神经瘤(spinal ganglioneuromas),频率递减的顺序。 70%是硬膜内/髓外位置,15%纯粹是硬膜外,另外15%有硬膜内和硬膜外成分(“哑铃”)。 不到1%的是髓内[3]。
神经鞘瘤常伴有出血,内在血管改变(血栓形成,窦状扩张),囊肿形成和脂肪变性是神经纤维瘤中罕见的发现[4]。神经纤维瘤倾向于包裹神经根,而相比之下,神经鞘瘤通常由于不对称生长而取代神经根。神经鞘瘤通常是圆形的,而神经纤维瘤通常是梭形的。
虽然不是一个不常见的实体,代表了一个具有不寻常外观的非典型案例(图3和4)
图3:神经鞘瘤。 轴向T2图像显示,位于右肾下区域大的分叶包块,通过多个右侧神经孔延伸到脊髓硬膜外腔。
图4:丛状神经纤维瘤。 在与图19相同的患者,从后到前的顺序冠状对比度增强的T1 FS图像。大肿块(白色箭头)邻接右肾并显示管内扩展。 它最终被确定为丛状神经纤维瘤,具有神经纤维瘤病1型(NF1)的特征,具有显着的恶性转化潜力。
囊性原因 Cystic Causes
a)脊柱滑膜囊肿 Spinal synovial cyst
脊柱滑膜囊肿是与小关节相连,并含有滑液的囊性结构(图5)。 囊肿硬膜外生长进入椎管,会导致神经结构受压并产生相关的临床症状。
在CT上,它们通常被视为与小关节相邻的钙化囊性病变[5]。 尽管在标准MRI上很难区分神经节囊肿,但它们在关节内造影剂注射后与关节腔的通信可以可靠地区分两者。
囊肿内的气体是滑膜囊肿的特征。 由于它们并不总是具有单个囊肿的信号特征(由于内部碎片或出血),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静脉造影增强。
图5:滑膜囊肿。 矢状(左)和轴(右)T2 FS图像显示由右L4 / 5小关节引起的滑膜囊肿(白色箭头),引起轻度椎管狭窄。
b) 黄韧带囊肿 Ligamentum flavum cyst
黄韧带囊肿是最常见于腰椎下部的罕见病变。 它们通常倾向于继发于退行性变化,但确切原因尚不清楚。
它们与黄韧带相邻,与脊柱小关节没有可以观察到的交通[6](图6)。 与滑膜囊肿不同,它们未被观察到边缘钙化。 MRI是选择性研究,它们表现为T1W上可变强度的硬膜外囊性病变,和T2W序列上的高信号。 他们可能会显示边缘增强。
图6:黄韧带囊肿。 矢状(左)和轴向(右)T2 FS图像显示L4 / 5水平的左侧黄韧带囊肿(白色箭头),涉及左侧黄韧带并且与小关节明显分开。
c)椎间盘囊肿 Discal cyst
椎间盘囊肿是不明原因的脊柱硬膜外病变。 它们被认为是环状创伤性破坏的结果,随后形成积液,以及形成了周围的假包膜[7]。
在MRI上,它们在前硬膜外腔中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分叶状囊性病变,通过环形裂隙与椎间盘间隙连通(图7)。 它们通常在静脉内造影后显示出周围增强的流体信号强度。
图7:椎间盘囊肿。 矢状(左)和轴向(右)T2 FS图像显示左侧中央分叶状囊肿(白色箭头),其通过环形裂缝从L4 / 5椎间盘开始,并压迫左侧硬膜囊。
d)脊髓蛛网膜囊肿 Spinal arachnoid cyst
这些相对不常见的囊肿可能是硬膜内或硬膜外。 它们是蛛网膜囊内含有CSF的囊。 与周围CSF空间的交通程度是可变的,一些囊肿可以自由地交通,而其他囊肿则根本没有通信[8]。 大多数原发性硬膜内蛛网膜囊肿是脐带背侧,胸椎(80%)发生率高于颈椎(15%)或腰椎(5%)。 继发性囊肿通常由于创伤,出血,炎症,手术或腰椎穿刺的部位。
在MRI上,囊肿显示CSF信号强度,没有DWI受限扩散的证据(图8)。 它们的壁通常是不可见的,除非线性移位,否则它们可能无法识别。 在相位对比成像中,在囊肿内注意到CSF流量减少。
图8:脊髓蛛网膜囊肿。 矢状(左)和轴向(右)T2 FS图像的硬膜外脊髓蛛网膜囊肿(白色箭头)位于硬膜囊背侧,它向前移位并压缩硬膜囊。 它显示了CSF信号强度。
骨质原因(与中轴骨骼有关)Bony Causes (pertaining to the axial skeleton)
a) 先天性椎管狭窄 Congenital spinal stenosis
病因尚不清楚,但在软骨发育不全[9]中可见,但在我们的患者中并非如此(图1和图9)。 中央管直径小于正常的尺寸,椎弓根角度大和椎板发育短。 已经提出了前后中间矢状直径<14-20 mm的各种值,但似乎没有共识定义[9,10]。
图9:先天性椎管狭窄。 矢状位T2 FS图像显示先天性腰椎管狭窄,中矢状前后径减小。 包括多个水平和硬膜外脂肪瘤病的叠加,退行性椎间盘病变。
b)结核性脊柱炎 uberculous spondylitis
脊柱是肌肉骨骼结核最常见的部位。 病灶扩散通常在前纵韧带下方,可以涉及多个水平并且通常保留后部附件。 在病变早期椎间隙的相对保留,在早期阶段可能难以检测。
经常看到椎体高度的减少,前上终板的不规则性破坏吸收,是一个轻微的但相对早期的征兆。 由于韧带下延伸,可以看到前椎骨边缘的不规则性,这是一种典型的外观[11](图10)。 脊柱旁积液可能随后发展,并且可能非常大(图5)。
图10:结核性脊柱炎。 矢状位T1(左)和T2 FS(右)图像显示韧带下疾病扩散(白色箭头),和前椎体边缘不规则(白色箭头)凹陷,典型的结核性脊柱炎。
c)寰椎枕化 Atlanto-occipital assimilation
这种情况是指寰椎(C1)与枕骨的融合,是过渡性椎骨之一。 它发生在人口的约0.5%(范围0.25-1%)[12]。 C1与枕骨的融合可以是完整的(C1不可识别的)或不完整的(C1部分可识别的),如我们的患者的情况(图11和12)。 它可能与颅底凹陷有关,虽然通常无症状,神经压迫的症状可能会发生[13]。
图11:寰椎枕化。 图像A-D表示从后到前的连续冠状CT图像。 寰椎和枕骨的不完全融合,C1部分可识别。
图12:寰椎枕化。 与图6相同的患者的矢状面CT图像,显示了椎管狭窄和颅底凹陷,伴有椎管狭窄和近端颈髓的压痕。
d)齿状突异常的成像 Imaging of odontoid abnormalities
发育不全或者仅仅是齿状突顶端发育不全,使颈颅交界结构异常,可以引起脊髓压迫症状。
图13: Sagittal T2图像显示齿状突发育异常,位置靠后。这与C1后弓相结合,导致椎管狭窄和脊髓压迫。
图14: 冠状T2 FS图像显示齿状突与颅底融合。 C1和C2椎骨标有星号(*)表示斜坡。
e)类风湿性关节炎 Rheumatoid arthritis(RA)
一种慢性多系统疾病,具有主要的肌肉骨骼表现,并且该疾病主要攻击滑膜组织。 经常涉及颈椎(大约50%的患者),而胸椎和腰椎受累是罕见的。
研究结果包括凹陷的侵蚀,寰枢椎半脱位(屈曲X线片上的寰椎距离超过3 mm),寰枢椎撞击(颅骨沉降)(图15),钩椎和小关节的破坏和融合,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
图15:类风湿性关节炎。 软组织(左)和骨(右)窗口的矢状CT图像显示颅底凹陷,导致椎管狭窄和脊髓压迫。 还注意到了齿状突的侵蚀。
f)后纵韧带骨化 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
亚洲血统患者中常见的病症,尽管可能发生在所有种族群体中。 男性和老年人的患病率更高。 它通常与其他疾病相关,如弥漫性特发性骨骼增生症(DISH),黄韧带骨化和强直性脊柱炎。
它通常见于颈椎中段(图16)并导致椎管狭窄(图17),使患者易受轻微创伤引起的脊髓损伤。 它可以是连续的(跨越几个椎体和介入椎间隙),节段性的(占据椎体后部但是不侵犯椎间盘)或两者。 CT最能证明骨化。 在MRI上,随着疾病的进展,椎体和椎体间隙的信号在所有序列上变得不那么强烈。
图16:OPLL。 矢状位CT(左)和MR T2(右)图像显示后纵韧带骨化导致颈髓压迫性脊髓损伤。
图17:OPLL。 与图11相同的患者,轴向me2d序列证实颈髓压迫和继发于后纵韧带骨化的脊髓病。
g)焦磷酸钙二水合物沉积(CPPD)的假瘤 Pseudotumour from calcium pyrophosphate dihydate deposition
这是由于CPPD晶体在齿状突软组织中的沉积所致。 CT是识别钙化并确认其对应于牙周韧带,特别是寰椎横韧带的金标准[15]。 MRI对钙化不敏感,但在证明炎症变化和脊髓潜在压迫方面具有优势(图18)。
术语“齿状突加冠综合征(crowned dens syndrome) ”是指急性表现,除非出现炎症症状和疼痛,否则不应使用。
鉴别诊断包括RA,羟基磷灰石沉积疾病(HADD)或痛风。
图18:来自CPPD的假瘤。 颈部的矢状位T2(左)图像和轴向me2d(右)图像显示,低/中间信号强度的包块,导致严重的椎管狭窄和脊髓压迫。 随后的CT显示病灶内的钙化灶。
参考文献:
[1] Rustom DH, Gupta D, Chakrabortty S. Epidural lipomatosis: A dilemma in interventional pain management for the use of epidural Steroids. J Anaesthesiol Clin Pharmacol. 2013;29 (3): 410-1.
[2] Finn MA, Walker ML. Spinal lipomas: clinical spectrum, embryology, and treatment. Neurosurg Focus. 2007;23 (2): E10.
[3] Osborn AG. Diagnostic neuroradiology. Mosby Inc. (1994) ISBN: 0801674867.
[4] El-mahdy W, Kane PJ, Powell MP et-al. Spinal intradural tumours: Part I--Extramedullary. Br J Neurosurg. 1999;13 (6): 550-7.
[5] Liu SS, Williams KD, Drayer BP et-al. Synovial cysts of the lumbosacral spine: diagnosis by MR imaging. AJR Am J Roentgenol. 1990;154 (1): 163-6.
[6] Taha H, Bareksei Y, Albanna et-al. Ligamentum flavum cyst in the lumbar spine: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 Orthop Traumatol. 2010 Jun; 11(2): 117-122.
[7] Diehn FE, Maus TP, Morris JM et-al. Uncommon Manifestations of Intervertebral Disk Pathologic Conditions. Radiographics. 2016;36 (3): 801-23.
[8] Silbergleit R, Brunberg JA, Patel SC et-al. Imaging of spinal intradural arachnoid cysts: MRI, myelography and CT. Neuroradiology. 1998;40 (10): 664-8.
[9] Soldatos T, Chalian M, Thawait S et-al. Spectrum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indings in congenital lumbar spinal stenosis. World J Clin Cases. 2014;2 (12): 883-7.
[10] Kanekar S. Imaging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 Thieme.
[11] Burrill J, Williams CJ, Bain G et-al. Tuberculosis: a radiologic review. Radiographics. 27 (5): 1255-73.
[12] Smoker WR. Craniovertebral junction: normal anatomy, craniometry, and congenital anomalies. Radiographics. 1994;14 (2): 255-77.
[13] Benzel EC. The Cervical Spine. LWW. ISBN:1605477524.
14] Pang D, Thompson D. Embryology and bony malformations of the craniovertebral junction. Childs Nerv Syst. 2011 Apr; 27(4): 523-564.
[15] Lee GS, Kim RS, Park HK et-al. Crowned dens syndrome: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Korean J Spine. 2014;11 (1): 15-7.
本文来源:医疗互动
本文作者:P. L. P. See; Singapore/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