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爱好运动的人来说,“前交叉韧带”是耳熟能详的名词,但说到前交叉韧带损伤有什么表现,普通百姓是不可能知道的,非专业的其他医生也不会很清楚,仅知道受伤后“膝关节疼痛”,那么,前交叉韧带损伤有什么表现呢?
1
砰声
很多伤者在回忆受伤经过时都谈论到有听到“砰”的一声的经历,有些人形容它像橡胶带子断裂的声音,这其实就是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撕裂声,但不是全部人都能够听到或感觉到,可能受伤当时就没有发出响声,或者有但受伤者没有注意到,这都不重要。
2
肿胀
受伤后损伤韧带处的出血导致膝关节出现肿胀,损伤越重肿胀出现越快越明显,一般在伤后数分钟至2小时内发生。
3
疼痛
前交叉韧带损伤后膝关节疼痛,不敢活动,疼痛随着肿胀的加重而加剧,部分患者因忍耐力较强而感觉疼痛不重,可以继续行走甚至能够继续进行小量运动。后期的关节疼痛主要与继发膝关节半月板、软骨等损伤有关。
4
不稳定
部分患者在伤时感觉到膝关节内错动一下,然后膝关节自己回位。伤后1-2周左右在恢复行走时即开始感觉膝关节有晃动感或错动感,下楼时更明显。受伤时间较长,出现肌肉萎缩后关节松弛不稳更加明显,很多动作不能完成。
5
活动受限
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因疼痛和肿胀等导致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行走困难,如果半月板及侧副韧带同时受伤还会加重这些表现。损伤2周左右,膝关节肿痛减轻,可以逐渐恢复屈伸及行走功能,但由于膝关节4条主要韧带(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中损伤了其中1条,膝关节不稳定,因此急停、急转及单腿跳等动作不能完成,而且极其容易再次扭伤。
6
股四头肌萎缩
前交叉韧带损伤以后,由于膝关节疼痛,股四头肌运动量减少很快就出现废用性萎缩,如果受伤后给予长时间的制动固定更加容易出现,萎缩以股内侧肌为先为重。
结语
尽管如此,受伤后普通大众切忽“对号入座”,及时到医院就诊,寻找专业医生检查确诊才是上上策!
对于经验丰富的运动医学医生来说,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是一件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但对那些刚刚涉足运动医学的年轻医生以及其他专业的医生来说,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还是有很大的难度,经常误诊和漏诊,那应该怎么诊断呢?
01
病史
病史对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非常重要,患者一定有明确的外伤史,普通的跌跌碰碰并不容易损伤,通常见于膝关节半屈曲时扭转并外翻和膝关节过伸等。
02
症状
损伤以后一定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肿痛,切记损伤后可以行走甚至跑步并不是否定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依据!详细症状见上一篇“前交叉韧带损伤有什么表现?”。
03
体征
前抽屉试验、Lanhman试验、轴移试验等常用的体征,有些病人核磁共振检查已经清楚显示了前交叉韧带断裂,但很多医生总认为临床检查时膝关节并不松,不符合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造成这种混淆的原因可能是检查时病人受膝关节肿痛、半月板卡压等因素影响,所以表现不明显,但更多的是医生自己的检查不够规范、太过死板所造成。
前抽屉试验——
检查时病人仰卧,屈髋45°,屈膝90°,将足放在检查台面上,检查者坐于病人的足背部使其稳定,双手放于膝后以感觉腘绳肌的松驰度,轻柔地反复向前提拉小腿的近端,注意胫骨在股骨上的活动,若向前移动的距离较对侧大约6-8mm,则提示前交叉韧带撕裂。应该在胫骨旋转中立位、外旋30°位和内旋30°位(可使后交叉韧带紧张)三个不同的旋转位置重复本试验。
Lachman 试验——
检查时病人仰卧,患肢稍外旋,膝关节处于完全伸直至屈曲15°之间。用一只手稳定股骨,另一手在胫骨近侧后部稳定加压,将其向上抬起,尽量使其向前移位。Lachman 试验检查者手的位置很重要,一只手应牢固地稳定股骨,同时另一只手握住近端胫骨,拇指应位于前内关节缘,当用掌和手指施加向前的提拉力时,拇指可触及胫骨相对于股骨的前移活动,胫骨前移活动终止“柔软” 不确切时提示试验阳性。Lachman试验在膝关节肿胀和疼痛时很有用。
轴移试验——
检查时抬起患足,保持伸膝状态,内旋小腿,用另一只手于腓骨颈部位在小腿的外侧施以外翻应力,缓慢屈曲膝关节,同时维持其外翻和内旋,在膝关节的伸直和内旋时,胫骨有向前的半脱位。单纯的前交叉韧带撕裂仅会产生轻微的半脱位;当外侧关节囊复合体或半膜肌角功能缺失时才可造成较大的半脱位。严重的外翻不稳,因为缺少内侧支撑结构,可能使这项试验难以完成。
04
影像
DR(普通X线照片)必不可少,可以观察膝关节的整体情况,是否有骨折块、游离体等,如果发现胫骨外侧平台外侧缘的小骨折块(Segond骨折)也是钱交叉韧带损伤的间接征象。但由于DR不能显示韧带等软组织,不论是医者还是伤者,膝关节受伤后千万不要以为拍了DR无事就万事大吉。如果DR发现异常,建议再继续进行显示更细致的CT检查。不管怎样,只要你怀疑前交叉韧带损伤,核磁共振检查是少不了的,详见下一篇“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核磁共振诊断。
总之,对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作为医生必须病史、症状、体征和影像互相结合,综合分析得出诊断,忽视其中之一都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对于膝关节受伤者而言,直接选择专业的医生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盲目的、不断的随意选择很多医生来诊查,最终你会发现十个医生有九种说法,自己无从选择。
本文来源:广西米琨医生的关节伤痛诊治之窗
本文作者:米琨
米琨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
骨关节与运动医学科主任
米琨教授,1993年毕业于广西中医药大学首届骨科专业,同年分配到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工作,2007年开始担任骨科主任,2017年创立了广西首个运动医学科,2019年4月调到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工作,任骨关节与运动医学科主任。
1998年及2006年2次到全国骨科治疗中心北京积水潭医院进修学习,分别学习创伤骨科、手外科和运动损伤,近十年来,不断到德国、法国、美国、加拿大、泰国、韩国、新加坡等国家进行创伤骨科、关节外科、尤其是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外科的国际交流和学习。
米琨教授对骨关节损伤及疾病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对神经、血管、肌腱、韧带、软骨和半月板损伤以及关节疼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擅长关节损伤与疾病的诊治,各种复杂骨折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四肢骨关节畸形的矫形,肢体功能重建,皮瓣移植以及现代先进的人工关节手术尤其是关节镜微创手术,创新了很多手术方法,治疗强调功能至上、力争重返运动,是广西骨科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外科的领航者。
近十年来,全面开展了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肩、肘、腕、髋、膝、踝六大关节和肩锁关节、距下关节、跖趾关节等小关节的各种关节镜手术,并在关节镜下进行系列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微创松解以及肌腱、滑囊病变切除等关节外伤病的处理,已经帮助120余家华南地区医院开展关节镜等各种高新难的骨科手术,并培养了150余名关节镜外科医生。
米琨教授现任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下肢运动创伤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运动医学工作委员会委员、国际关节镜-膝关节-骨科运动医学学会(ISAKOS)中国委员会华南区主任委员、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会员、SICOT中国部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亚太膝关节-膝关节镜-骨科运动医学学会(APKASS)中国委员、国家卫计委内镜与微创医学全国医师定期考核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肩肘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西部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协作联盟委员会副会长、泛珠三角区域运动医学联盟理事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学救援协会运动伤害分会常务理事兼西部联盟副理事长及关节运动伤害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青年委员兼运动医学及关节镜外科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分会运动健康科普专委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学院学会关节外科学专业委员会-膝关节部分置换研究学组委员、骨科在线运动医学编委会副主编、好医术专栏作者、印度《Journal of Hand and Microsurgery》、阿曼《Sultan Qaboos University Medical Journal》和《中华骨科杂志》等审稿专家,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了大量广受欢迎的骨科运动医学相关的基础教育以及科普类文章。
米琨教授2012年获第2届广西优秀医师奖,2017年获全国骨科运动医学最佳讲师,2018年在全国最具影响力骨科医师风云榜上排名第17,同时获第三届中国最具影响力骨科讲师,是国内知名的骨科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外科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