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海涌教授联合国内脊柱专家发起的--“睿技治畸第五期云端研讨会--论畸有道·“例”竿见影”于2020年9月17日19:00圆满召开,会议特邀国内顶尖骨科专家共同探讨脊柱畸形的治疗策略、诊疗思路规范及手术技术分享。
本次会议邀请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海涌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罗卓荆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周立金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黄景辉教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胡学昱教授,组成专家团进行相关专题授课及病例讨论。
海涌教授
会议伊始,海涌教授作为会议主席,做了本次会议的开场讲话并一一介绍了出席会议的专家。
在本次会议中,第一位进行病例分享的是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的周立金教授,分享的主题为《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凸手术治疗病例讨论》。
患者为女性,23岁,逐渐双下肢无力18年,发现背部不平5年,查体发现:双下肢肌力0级,双上肢肌力3级,肌张力低,可见肌肉萎缩(右侧大鱼际肌),腱反射(-),病理征未引出,颈抵抗阴性。
大体外观照
体格检查
脊柱正侧位片
Bending位片
脊柱CT
三维重建
脊柱MRI
骨密度检查
肺功能检查
几位专家就这一病例的诊断以及手术计划进行了第一轮的讨论。
黄景辉教授认为:根据病史及X线和指标,患者可以很明确的诊断为注射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引起的重度神经肌肉型的脊柱侧弯,手术指征明确。手术目标是为患者提供支撑;手术部位倾向于骨盆,以便于提供整个脊柱的支撑;融合节段倾向于T2到骨盆的固定。不辅助进行牵引,可以直接做一期的手术,在手术过程中松解后进行二级截骨。
胡学昱教授认为患者是神经肌肉型的脊柱侧弯,手术躯干平衡的目的是解放患者的右手,手术的重心放到骨盆。同时患者骨密度偏低,不建议做术前牵引,直接行一期手术,从T2固定到到髂骨,可以做髂骨钉或骶骨钉技术。
海涌教授认为患者是神经肌肉型的脊柱侧弯。在该类疾病中,需要考虑到患者术前有没有行走功能,对于不能行走的病人的治疗会相对容易,因为这些患者不用考虑腰椎和骨盆固定后对将来行走功能的影响,只需要考虑如何解放手,使之平衡。
海涌教授就CT发表观点
针对本病例,周立金教授重点介绍了本病例的诊断及治疗方案,以及术后情况。
周立金教授
诊断:神经肌肉型的脊柱侧突、骨质疏松症、脊髓灰质炎、肺功能受损
治疗:首先采取了多学科会诊提出围手术期的建议,加强病人肺功能的锻炼,采取一期矫形手术,固定节段双侧不一,但是都止于髂骨。
术中麻醉后外观照
术后大体像
术后X光片
术后CT置钉情况
术后三维重建
术后矫正率
周主任最后分享了脊髓灰质炎患者脊柱矫正和后路融合的指征的一些相关文献。
第二位分享病例的是来自西京医院的黄景辉教授,分享的题目为《一例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手术治疗》。
患者为女生,13岁,发现脊柱畸形7年入院,查体发现:剃刀背畸形,运动、感觉无异常,体重32kg。
术前外观照
术前正侧位脊柱全长片
术前Bending位片
术前全脊柱三维CT
全脊柱MRI
诊断:重度或极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弯
治疗:采取三个月的头盆-重力牵引,采取2级的截骨,后路T2-L4侧弯矫形
牵引后正侧位片
术后正侧位片
术后随访
术后6月外观照
随后海涌教授对治疗过程进行了点评:这类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可以首先采用头颅重力牵引,加入患者一个月两个月未见明显改进,考虑做一期松解手术,松解只做凹侧的显露,然后把顶锥凹侧的关节突切掉,做完松解后下肢上股骨髁上进行牵引。第二点,当术中矫正过多,出现了凹侧信号变化,与凹侧长期弯曲后关节突增生硬化有关,矫正过程中脊髓在往中间走,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压迫或者刺激。遇到这种情况,在顶锥区域进行至少两个小关节的切除,把凹侧的脊髓释放,有一个缓冲的空间,然后再进行矫正。
第三位进行分享的是西京医院的胡学昱教授,分享的题目为《重度ais畸形病例分享》。
患者为女生,19岁,腰背部畸形四年入院,无其余家族史和手术史,体格检查发现:感觉与运动基本正常,跟腱反射未引出。
术前外观照
术前X光片
术前CT
术前核磁
诊断:AIS Lenke 6CN
治疗:行一期手术,T4-L4固定,结合后侧T10-L4PCO
术后X光片
术后三天外观照
术后3个月外观照
术后1年X片
术后一年外观
授课结束后,海涌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今天探讨的内容主要是对于严重畸形的病人怎么来减少截骨的级别,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围手术期其他出现的问题。后柱的截骨不单单是关节度解除还可以做椎间盘的解除,单柱的松解有时候比单纯的后柱要好一些。
本次会议中,各专家就临床诊疗中的脊柱畸形诊治经验进行了分享讨论,给参会的同仁们展示分享了经典的手术病例及手术治疗经验体会,阐述学术见解,展示治疗心得,探讨诀窍干货,旨在进一步提升脊柱畸形的诊治能力,推动我国骨科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