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CIPN)是肿瘤病人化疗期间出现的一种常见药物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CIPN常导致病人难以维持规律化疗,临床上常通过减低化疗药物剂量、延长化疗周期或停药来缓解疼痛,影响治疗效果。
CIPN发生机制
离子通道的结构和功能正常是维持生命过程的基础,离子通道是铂类抗癌药物的毒性靶点。离子通道的异常在痛觉过敏中发挥重要作用。Juliette等研究发现,TRP离子通道亚型TRPM8和TRPA1的异常表达介导了奥沙利铂诱导冷痛觉和机械痛觉过敏,给予超级化激活通道(HCN)抑制剂伊伐布雷定后,奥沙利铂诱导冷痛觉过敏明显缓解。Hohmann等研究发现,奥沙利铂能够诱导小鼠G蛋白偶联受体G2A基因表达于外周感觉神经元,介导TRPV1异常表达,从而促使伤害性神经元敏化,介导奥沙利铂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
临床表现
此类药物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与β-微管蛋白的高结合力导致细胞停止分裂和细胞死亡 。早期表现为对称性的感觉异常、远端感觉减弱、肌肉痉挛和轻度远端肌力减弱,往往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包括直立性低血压、便秘等。长春新碱类药物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多发生在用药后6~8周,症状在停药后逐渐消失。
治疗
药物治疗
其它治疗
完
说明:本文综合整理自培恩e学、古今麻醉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