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调查统计数据,我国目前有2.7亿高血压患者,测量血压是诊断高血压并进行有效管理的必需手段。目前“诊室外血压测量”— 动态血压监测,正在高血压管理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动态血压监测是监测一个人在日常生活状态下一整天的血压水平和血压波动情况的方法,能非常精准地反映一个人的血压情况。目前,在国际上被看作是血压测量的金标准,甚至作为诊断高血压必须检查的项目。
(1)能够更真实的反映血压变化,能及时发现高血压患者;
(2)可以严密监测诊室外血压变化情况从而避白大衣高血压;
(3)能客观地反映24h血压波动情况,能更好地评价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昼夜血压情况,对合理控制夜间高血压、清晨高血压、保护靶器官和预防心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4)能够发现夜间血压不降低的高危的“非勺型”高血压;
(5)更好地评价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正常人每天的血压会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对于正常人及多数高血压患者来讲白天血压高于夜间血压。
夜间血压值小于白天血压值的10-20%,称为勺型血压。但对于部分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值下降不足,或是过度下降,甚至有的人夜间血压高于白天血压水平,呈现为反勺型血压波动类型。
1
杓型
它是指患者的夜间血压与白昼血压相比,下降在10-20%之间。其基本的24小时血压变化情况如图。这是最为常见的血压变化情况,正常人和血压控制达标的患者的血压应该符合此种类型。此类患者朋友宜清晨服药。
2
非杓型
这类患者的血压波动和正常人相比,其夜间血压的下降幅度较低,不足10%。这也提示患者的夜间血压水平没有达标或者相对偏高所以在治疗上更应该注重夜间血压的控制。如肾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明显减弱。此类患者朋友宜睡前给药。
3
反杓型
此类患者正好与正常人相反,其夜间血压比白昼血压高,呈夜间血压不降反升的一种病理状态。此类患者的风险程度増高,如嗜铬细胞瘤患者。此类患者宜清晨给药,下午补服短效药物。
4
超杓型
24小时平均>=130/80mmHg
白天平均>=135/85mmg
夜间平均>=120/70mmHg
诊室血压>=140/90mmHg
24h血压<130/80mmHg
和或白天血压<135/85mmHg
和或夜间血压<120/70mmHg
或家庭血压<135/85mmHg
诊室血压<140/90mmHg
24h血压>=130/80mmHg
和或白天血压>=135/85mmHg
和或夜间血压>=120/70mmHg
或家庭血压>=135/85mmHg
起床后2h内SBP平均值-夜间睡眠时SBP最低值(1h平均值)≥35mmHg。
心脑血管病发生存在时辰规律。心脏性猝死、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和出血性、缺血性脑卒中特别容易发生在清晨和上午时段;
约40%心肌梗死和29%心脏性猝死发生在此时段,脑卒中的发生率是其他时段的3~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