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德国的Michael J. Strobel 医生首次用Ramp单词描述了半月板Ramp区损伤,这个隐匿的损伤才逐渐被医生们认识。
累及内侧半月板后角至后内侧关节囊移行区域的滑膜边缘撕裂称Ramp区损伤,但Ramp区域的描述有差异,Michael JS(1988):内侧半月板后角-半月板关节囊移行区纵行撕裂(小于2.5cm);冯华教授(2011):内侧半月板后角(滑膜-半月板,红-红区)纵行撕裂(小于2.5cm);Sonnery-Cottet B(2014):内侧半月板后角与半月板胫骨韧带附着处。
尽管对半月板Ramp区的描述不同,但对其主要结构的认识却相同,包括内侧半月板后角(IV区)的滑膜-半月板或半月板红-红区、半月板胫骨韧带和内侧半月板后角与半月板胫骨韧带附着处。
半月板Ramp区有3个特点:
1)位置隐蔽:位于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后角“拐点”,为关节镜“盲区”,常规关节镜不容易探及,故称膝关节的“好忘角”;
2)作用重大:内侧半月板后角与后下方结构的连接过渡区域;
3)血供丰富:靠近滑膜区的半月板血供都非常丰富,容易愈合。
半月板Ramp区损伤的发病率较高,约16.6%,但极少单独发生,大多伴发有ACL损伤,可能与ACL损伤过程中出现的胫骨相对股骨过度前移和外旋有关。
ACL与内侧半月板后角之间存在生物力学相关性,共同限制胫骨的前移。因此,当两者中有一个结构损伤后,另一结构所承受的负荷势必会增加。
胫骨相对于股骨的过度前移,导致股骨内侧髁对内侧半月板后角的压力增高,随着ACL损伤后未能得到及时的治疗,患者膝关节处于不稳状态,反复的内侧半月板后角压力增高最终导致Ramp损伤;胫骨外旋导致内侧胫骨平台后方半膜肌及关节囊对半月板胫骨韧带的牵拉也可致伤。
半月板Ramp区损伤多见于陈旧性的、病程较长的ACL损伤。损伤的程度与活动量及时间长短等有关。
曾经认为半月板Ramp区损伤后不会自然愈合,结果有2个:
1)继续向前方延伸,形成更大的内侧半月板桶柄状撕裂;
2)形成半月板后角的复合撕裂,造成整个后角的不稳定。
但北京积水潭医院冯华教授等经长期的研究观察,发现有部分患者能够自然愈合。
半月板Ramp区损伤分型方法不多,冯华教授分为3型:
1)Ⅰ型为单纯ramp损伤,撕裂完全局限在内侧半月板后角区域;
2)Ⅱ型为Ⅰ型撕裂向前方延伸至半月板中1/3 区域或桶柄样撕裂;
3)Ⅲ型为Ⅰ型合并内侧半月板后角或体部的复合型撕裂。
Peltier也分为3型:
1)Ⅰ型为单纯内侧半月板后角的后部撕裂;
2)Ⅱ型为半月板胫骨韧带撕裂;
3)Ⅲ型为半月板胫骨韧带的胫骨附着处的撕脱。
半月板Ramp区损伤常被忽视,由于临床没有特异的体征,MRI准确率较其他半月板损伤低,诊断有一定的困难,诊断最好的方法是手术时关节镜插入到膝关节后内侧检查确诊。
由于半月板Ramp区损伤常被忽视,因此延误治疗较多。即使被发现,也由于无法采用常规的半月板修补缝合方法而被放弃治疗。
修复半月板Ramp区损伤经典的方法是关节镜下建立后内通道使用缝合钩进行全关节内缝合。韩国的Ahn JH团队(Arthroscopy) 推荐的“前外髁间窝入路+全内缝合”,愈合率84.3%;冯华教授推荐的“高位后内侧间室入路+全内缝合”,愈合率85.3% 。
缝合钩缝合需要医生有极其娴熟的手术技术,目前,更多的医生接受缝合器这种方法,缝合器适合于半月板Ramp区损伤的修复吗?可以这样说,不经过Pie-crusting技术充分显露内侧半月板后角应用缝合器缝合Ramp损伤是极为困难的!
充分显露后,半月板缝合器缝合Ramp区损伤是可行的,对于一部分损伤后滑膜关节囊已经滑落到胫骨平台后下方的患者,缝合时需要在后方利用组织抓钳将滑落部分提起才能缝合,这对于大部分医生并不容易做到。
我们习惯在缝合时利用手指触摸膝关节后内侧,稍微向前上方挤压,将滑落至后方的半月板滑膜组织上抬,也使分离的半月板组织紧贴,方法简单有效,确保了缝合器缝合的成功率。
总之,半月板Ramp区损伤有一定的特殊性,临床上必须加以重视,在确诊的基础上,应该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修复治疗。
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作者米琨老师,仅用于学习交流,转载请标注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