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T波改变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既可能由器质性疾病所引起,也可能是功能性改变。T波的正常变异是指T波的改变超出了正常公认的标准,是一种功能性改变,不具有病理意义。
这种T波的正常变异多见于年轻人,以女性多见,对老年人的T波改变需要慎重对待。因此T波的改变需结合临床进行综合判断,避免误诊。
1.de Winter综合征

deWinter综合征2008年,deWinter首先报道部分慢性心肌缺血患者平时就有反复心肌缺血,心脏各冠脉之间已形成广泛的侧支循环,当发生前将支闭塞时不表现为ST段抬高而表现为特殊ST段压低伴有T波高尖。
心电图表现:
①胸前V1-6导联J点压低1-3mm,ST段呈上斜型下移,随后T波对称高尖;
②QRS波通常不宽或轻度增宽;
③部分患者胸前导联R波上升不良;
④多数患者aVR导联ST段轻度上抬。
临床意义:
左前降支次全或完全闭塞,伴侧支循环;患者病情危重,须尽快接受血运重建。
2.Wellens综合征

Wellens综合征是以心电图孤立性T波改变及演变为特点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又称前降支T波综合征。T波形态改变:分为两种,也有称为1型和2型改变。
心电图表现:
1型表现为T波双支对称性深倒置,2型呈正负双向,主要出现在V2、V3导联。上述改变主要出现在V2、V3导联,可扩延至V1、V4~V6导联。
临床意义:
识别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或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定位前降支近端严重狭窄,作为尽早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指证。
3、Niagara瀑布样T波改变

Niagara瀑布样T波是由美国哈佛医学院教授于2001年命名,是指常见于脑血管意外等患者的一种形态酷似美国与加拿大交界处的Niagara,瀑布的巨大倒置T波。
心电图表现:
①T波巨大倒置,电压多大于lmV,倒置T波多出现在V4~V6,亦可出现在肢体导联。
②T波基底宽、顶端较圆钝、宽大畸形。
③T波演变迅速,可持续数天后自行消失。
④不伴ST段偏移及病理性Q波。
⑤Q-T间期延长。
⑥U波电压常大于0.15mV。
⑦常伴快速室性心律失常。
临床意义:
最常见于脑血管意外(尤其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各种原因引起的持续时间较长的阿斯综合征之后、体内发生儿茶酚胺风暴等。
4.肥厚型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异常表现包括:ST段和T波异常、左室肥厚、异常Q波、心电轴左偏、传导障碍、异位搏动等。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T波呈对称性深倒置,以V3-V5导联为主,TV4≥TV5≥TV3, 同时伴有R波振幅增高,呈RV4≥RV5≥RV3的变化规律。
5.肺栓塞T波改变

肺动脉栓塞急性期,约40%患者新出现T波倒置,其是急性肺动脉栓塞的特征性心电图表现之一,对于肺栓塞的早期诊断及鉴别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电图表现:
SI加深,QⅢ出现及TⅢ倒置,即SIQⅢ TⅢ,右胸导联 V1-4T波倒置,或完全性及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1.运动员心脏综合征

是运动员长期运动心脏发生的适应性改变。可表现为心脏增大、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ST-T改变等。
其ST-T改变多出现在Ⅱ、Ⅲ、aVF和胸前导联,T波呈对称倒置(<16岁的运动员中,V1-V3导联T波倒置),易误诊为心肌炎和冠心病。
该些运动员由于长年锻炼,心功能良好,经运动或用异丙肾上腺素可使ST-T改变转为正常从而有助鉴别。
2.早期复极综合征

T波多为高大直立,升降支对称,多表现在Ⅱ、Ⅲ、aVF、V3~V5导联,同时伴有ST段J点型的抬高,可持续多年不变,多见青年男性及成年人。
3.持续性幼年型T波

持续性幼年型T波系 T波的正常变异。V1~V4导联的T波在婴儿及儿童时可以倒置,随着年龄的增长过了婴幼儿期可逐渐转为直立。有少数人特别是女性可持续到青壮年期,称之为持续性幼稚型T波。
心电图表现为:
V1~V3倒置的T波深度小于0.5mv;深吸气或口服钾盐,T波可转为直立。
4.餐后T波改变

餐后T波改变为功能性T波异常。部分正常人于饱餐1小时后出现心率增快及Q-T间期轻度延长,Ⅰ、Ⅱ、V2~V6导联可出现T波低平,甚至倒置。在空腹描记心电图,T波可转为直立。
机制不清楚,学者认为可能与餐后血清及心肌内钾含量暂时降低有关。
5.过度换气性T波改变

过度换气性T波改变 平静呼吸T波正常,过度呼吸(数十秒)后在胸前导联可一时性出现T波低平、倒置,服用心得安可防止这种T波改变。过度呼吸在健康人中约11%可引起T波改变,有人认为可能与交感神经兴奋早期引起心室肌不协调复极有关。
6.心动过速后综合征

心动过速后综合征阵发性心动过速后约有20%患者出现T波倒置,表现为Ⅱ、Ⅲ、aVF、左胸前导联T波倒置,类似冠状T波。
T波倒置的持续性时间短者数小时,长者数周或数月。机制不是很清楚,有学者认为属于心动过速电张调整性T波。
小结
综上所述,T波代表心室复极过程中的电位变化。T波异常不仅见于心脏本身的病变,也可见于许多心外疾病;既可见于病理状态,也见于生理情况;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心室的复极顺序,使T波发生改变。
T波改变在临床诊断中既有一定的特异性又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根据心电图的特点,结合相关的病史、临床特征及相关辅助检查,必要时进行相关药物辅助检查,进行动态观察,全面综合分析判断,才能不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声明:本文为原创内容,作者林明宽,仅用于学习交流,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