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她的疑问以及关于起搏器大家平时关心的一些问题,这里简单总结下来供大家参考,一起学习!
什么是起搏器?
首先我们明确一下,起搏器是什么,主要构成,分几种类型。
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于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主要由钛金属外壳、电极导线和电池组成。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冲,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脏激动和收缩,从而达到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所致的疾病的作用。
根据起搏心腔分为:
心房起搏(AAI),心室起搏(VVI)(又可分为右心室心尖部、右室流出道、室间隔、冠状动脉窦和少量左心室起搏),房、室顺序起搏(VDD及DDD起搏),单房及双室起搏(三腔起搏),双房、双室起搏(四腔起搏),双心房及单心室起搏(三腔起搏)。
目前临床应用的起搏器99%以上都是单腔或双腔起搏器。
根据起搏方式可分为:生理性起搏和非生理起搏两类。
生理性起搏是指保持房室同步功能或能按机体需要而改变起搏频率的一种先进的、接近生理功能的起搏方式,它是和心室起搏、房室不同步的非生理状态相对而言的。
根据应用时间可分为:临时起搏和永久性体内起搏。
临时起搏:一般起搏时间为4周,主要应用于暂时出现的可逆的心跳过慢。
永久性体内起搏:将起搏器埋植于体内,在体内可连续工作8至12年。
根据功能可以分为:
特殊功能起搏器(ICD带有除颤功能)、频率应答起搏器和兼容核磁共振起搏器(一般在植入6周后才可以做磁共振检查。
需要检查时,患者应先到医生处测定参数,将起搏器程控为MRI检查的特定模式。检查完成后,患者应立即返回医生处,将起搏器程控回原来的设置,特别是ICD患者必须尽早改回原来的设置,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核磁兼容型起搏器能满足大部分部位的磁共振检查需求,但在植入后某些特殊部位需要磁共振检查时,请先咨询专科医生)。
什么情况需要安装起搏器?
简单来讲人体各脏器的生理功能,必须靠心脏维持心跳,保证所需新鲜血液的供应才能完成。正常心跳次数为60~100次/分,不可逆性心动过缓、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以及与其相关的恶性心律失常、严重心衰等等导致心跳次数过低(<40次/分),影响心脏供血就需安装起搏器。
常见疾病中的适应证主要包括: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成人获得性房室传导阻滞、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束支阻滞或分支阻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快速心律失常、直立性低血压、神经介导性昏厥、Q-T间期延长综合征。
手术方式主要是通过锁骨下静脉将电极送入心脏,再将其与可以产生电刺激的脉冲发生器相连,全部装置一般都植入左侧胸部皮下。此手术简单,在X线室局麻下进行,约需1小时。
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
起搏治疗由脉冲发生器(起搏器)、电极导线和植入手术三个方面综合组成,因此,相关的并发症也就可以发生在其中的任何一个或几个环节上。
通常,如果起搏器类型或工作方式选择恰当,绝大多数并发症的产生主要与起搏系统的植入过程和电极导线有关。
术中有出血、感染、气胸、心肌穿孔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这些与术者水平有关,不在此赘述。
我们主要注意术后并发症如下:
1.起搏器囊袋感染
是起搏器植入术中较为棘手的问题,国内相关报道显示其发生率为0.4%-4.3%,可表现为囊袋局部红、肿、热、痛及局部破溃,感染严重时可有败血症,需取出起搏系统。
2.起搏器电极导线脱位
是早期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8%,其中90%发生在起搏器安置后1周内,电极脱位分完全脱位和微脱位两种。完全脱位是指起搏电极导线完全不在原来植入位置,移位到其它的心脏部位或飘浮在心腔中。微脱位是指电极导线端仍位于原来植入的位置,但电极并未与心内膜接触。
3.起搏器电池过早耗竭
是指出现较起搏器预期寿命明显提前的起搏次数减少或脉宽增加,表明起搏电池提前耗竭。
电池过早耗竭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电池的质量问题,这种现象在早期生产的起搏器较为常见,随着技术的改进,目前使用的锂电池已很少出现电池过早耗竭;另一方面是长期高能量输出;还有电极导线漏电。
主要风险因素有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未及时随访复查,不能及时调整起搏电压、脉宽,以降低起搏电压及脉宽减少起搏器耗电量或患者出现房颤增加放电量。
4.起搏器植入相关心脏穿孔
是指发生在起搏器术中或术后,主要为心房肌和心室肌的穿孔,包括房室间隔的穿孔或房室游离壁的穿孔。大多数与心脏电极导线的操作有关,因此,心脏穿孔多出现在术中或术后早期。还有起搏器综合征、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产生。
1.在术后恢复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患侧肢体做剧烈重复的甩手动作、大幅度地外展、上抬及患侧肩部负重、从高处往下跳。如果出现肩部肌肉抽动,可能是导线脱离,应立即到医院检查。
若术后出现局部红肿痛,甚至皮肤溃烂,此时不宜在家中自行处理。若同时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则要考虑感染的可能,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2.因起搏器是一个高精密度的仪器,受很多因素影响,如果高压线下、强电磁场内、发动机上都会对起搏器产生大的影响,使其频率发射不正常而影响起搏功能,因此尽量不要在以上场合工作或生活,所以当我们打电话时只要不将手机放在起搏器上就没什么问题,最好距离起搏器15cm以外。坐飞机时随身携带起搏器植入术证明,避免过安检,就不会影响起搏器正常工作。
若出现问题,可能会出现心悸、头晕、乏力、甚至晕厥,或者脉搏规律突然改变,或者又出现了植入起搏器之前的症状。我们只要立刻离开现场,起搏器就会恢复正常。如果在确信脱离干扰后症状仍然存在,请尽快通知您的医生!
3.起搏器不能与硬物碰撞,否则会因损坏而失去正常功能,导致险情出现。当出现险情时此时应立即停止活动,将患侧肢体制动,并携带好起搏器卡(上面记载着起搏器的植入时间,类型等重要资料),尽快赶到医院,接受医生检查。
4.起搏器的电池都有一定的寿命,一般是8年,当电池将要耗尽时,要立即更换起搏器。
5.安置起搏器的早期往往起搏阈值不稳定,需要及时调整。一般是工程师把一个小盒子放在起搏器上面检测起搏器剩余的电量、观察起搏器的工作状态,还可以改变起搏器工作时的相关数据,对起搏器工作时的各种细节进行调试。而整个过程就像调整手机电话铃声一样方便、快速、无痛。
因此需要定期到医院检查,一般术后1个月内每2周1次,3个月内每月1次。以后应定期复查心电图,观察起博器的工作情况,接近起搏器使用寿限的后期应每月或每周复查一次。
参考文献:马延峰,李东野,夏勇,et al.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64例并发症临床分析及防治策略[J].医学信息,2013, 000(023):75-75.

声明:本文为原创内容,作者GGF,仅用于学习交流,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