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心电图在遗传性离子通道疾病、心脏结构异常、电解质紊乱等的诊断中也具有重要的辅助价值。同时,心电图也被用于监测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的疗效以及致心律失常情况、评估术前风险、筛查从事高危职业或特殊职业人群等。因此,准确记录和精确分析心电图、规范书写诊断结论至关重要。
心电图基本参数
通常以TP段作为基准线。
心率快时,如TP段不明显,则以PR 段作为基准线。
若基线不稳,TP段不明显时,则以两个相邻QRS波群起点的连线作为参考基准线。
3. ST段抬高应描述ST 段抬高的导联、形态及幅度。例:弓背向上型、上斜型(伴J点抬高)、下斜型、单向曲线型、巨R 型、墓碑型、马鞍型、凹面向上型等。
5. ST段压低应描述ST段压低的导联、形态及幅度。(1)ST段压低的各种类型以R波垂直线与ST段延长段的夹角计算:>90°为下斜型,等于90°为水平型,<90°为上斜型。(2)建议ST段的压低不作定性解释,可根据自身经验提出参考意见。建议用水平型、下斜型、上斜型等,不作缺血型、近似缺血型描述。例:下壁导联ST段呈水平型压低0.1mV。
6. ST段延长、缩短当ST 段时间≥160ms 时,称为ST段延长;当ST段时间<50ms时,称为ST段缩短。
5. 测量 T 波的高度或倒置的深度时,应以等电位线为基准。
2. Q-T 间期与心率有关,Q-T 间期延长应标注正常Q-T间期的上限值。使用校正后的Q-T间期,即Q-TC,Q-TC 校正公式(bazett 公式):Q-T/姨R-R(即心室率60 次/min时的Q-T间期)
2. U波明显增高,伴T波低平、Q-T间期延长及T 波、U 波融合时,应结合临床,提示或符合低钾血症心电图表现。
器质性病变
房室肥大
(1)具有引起左心房扩大的病因。
(2)P 波时限≥120ms、双峰间距≥40ms,PtfV1<-0.04mm·s,不作二尖瓣型P波的诊断,可作P波增宽、双峰等描述性诊断,例:P波增宽,提示左心房扩大。
2.左心室肥大(1)具有引起左心室肥大的病因。(2)QRS时限略增宽(100~120ms)。(3)QRS 心电轴左偏(+30°~-30°)。(4)符合左心室肥大的标准越多,诊断准确率越高。(5)在没有相关病史时RV5 或RV6 ≥2.5mV、RV5+ SV1≥ 4.0mV (女性≥3.5mV)或RⅠ+SⅢ≥2.5mV时,诊断为左心室高电压,在诊断为左心室肥大或左心室高电压时应加注电压测值。(6)如同时出现ST段、T波改变时建议诊断为伴ST段、T波改变,不直接诊断伴劳损。
(2)具有心电图的相关特征:
① V1 呈R 型、Rs型、qR 型、rsR′型(R′波不粗钝),RV1≥1.0mV 或RV1+SV5≥1.5mV;
② 顺钟向转位合并QRS 心电轴≥+110°;
③ aVR R/Q>1 或R 波振幅≥0.5mV。
(3)右心室肥大时, 仅出现V1、V2 T 波倒置不要诊断合并ST 段、T 波改变,只有同时合并其它导联ST 段压低、T波改变时方作诊断。
(4)单纯顺钟向转位合并QRS 心电轴右偏,在无确切引起右心室肥大疾病史时,如要考虑右心室肥大,应先作描述性诊断,再作提示性诊断。例:窦性心律,QRS 心电轴右偏(+115°),顺钟向转位,提示右心室肥大。
5. 双心室肥大
可出现正常心电图、单侧心室肥大、双侧心室肥大,以实际心电图表现进行诊断。
心肌梗死
(2)急性期:历时数小时至数天,相应导联出现ST 段抬高及病理性Q 波。
(3)演变期(亚急性期):历时数周至数月不等,首先出现ST 段下降,随后T波也逐渐下降至倒置,病理性Q波持续存在。
(4)陈旧期:心肌梗死发生数周至数月后,病理性Q 波始终存在,ST段、T波基本恢复正常,当合并室壁瘤形成时,ST段可持续抬高。
(1)急性期:发病1 个月内。期间可见心电图多种变化,如见ST 段已下降,伴T 波深倒置,可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演变期。急性期可分为3个亚期:① 超急性期(T波改变期);② 进展期或急性早期;③ 确定期(Q 波及非Q 波期)。超急性期指心肌梗死症状发生后T波高尖,而尚未出现ST段抬高或压低。出现ST段抬高或压低则为进展期。确定期是指Q波出现后或ST段演变稳定或恢复到基线后。
(2)亚急性期:发病1~3 个月。
(3)陈旧性期:发病3个月后(或根据实际情况)。
2. 心肌梗死的定位根据病理性Q 波所在导联定位:
3. 心房梗死在心室梗死的基础上
若出现PR 段抬高或降低,P 波增宽畸形并呈动态改变,则提示有心房梗死。
4. 室壁瘤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
在梗死部位出现ST 段持续抬高≥3 个月者,可考虑室壁瘤形成(需要结合心电图动态变化、心脏超声检查及临床症状,排除心肌再梗死可能)。例:窦性心律;V3~V5异常Q波伴ST段弓背抬高0.2mV 及T波倒置,符合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室壁瘤形成心电图表现。
右位心
心律失常
窦性心律伴以传导阻滞形式存在时,心电图报告中的心率以心室率计算,但必须在窦性心律的诊断中填上窦性频率。例:窦性心律(90次/min),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律(84 次/min),二度Ⅱ型窦房传导阻滞。
激动起源异常
阵发性心动过速:多属折返性质;
非阵发性心动过速(自主性心动过速或加速性逸搏心律),为自律性增高性质所致,多表现为与窦性心律竞争出现。
激动传导异常
窦房传导阻滞
1. 二度Ⅰ型窦房传导阻滞:①应注意与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相鉴别;②一定要满足2 个或以上文氏周期才可诊断。
2. 二度Ⅱ型窦房传导阻滞:① 长P-P间期为短P-P 间期的2 倍;② 在窦性心律不齐时,长P-P间期相对固定,并且是平均基本心律的整倍数;③ 如有房室交接性逸搏或室性逸搏出现,可以干扰窦性P波出现(即窦性P波重叠在逸搏QRS-T 波群中),但一般不打乱窦性节律。
3. 高度窦房传导阻滞:① 原则上可作高度窦房传导阻滞的诊断;② 如长P-P间期为短P-P 间期的整3 倍或以上,且没有出现逸搏干扰窦性P波规律的现象;③ 如存在窦性心律不齐时,出现不等长的长P-P 间期可直接诊断窦性停搏,如为等长的长P-P 间期,则首先考虑窦房传导阻滞;④ 窦性停搏(不采用“窦性静止”的名称):出现长P-P间期,排除显著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及二度以上窦房传导阻滞后可诊断为窦性停搏。
房室传导阻滞
心率≤70 次/min,P-R 间期高限200ms;
心率71~90 次/min,P-R 间期高限190ms;
心率91~110 次/min,P-R间期高限180ms;
心率111~130 次/min,P-R 间期高限170ms。
二.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无论下传的P-R间期是正常或延长,只要有1 个P 波非干扰性下传受阻致QRS 波群脱落者,均称为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它包括二度Ⅰ型及Ⅱ型阻滞。
三.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连续出现两个P 波非干扰性下传受阻时,即可诊断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P-R 间期长短不一,存在完全性房室分离,即P 波与QRS 波群无关;
P 波频率≤135 次/min;
逸搏的R-R 间期≥2 个P-P 间期或频率足够慢(<50 次/min),P 波落在应激期内而未能下传。
2.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的书写格式建议如下:窦性心律(或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伴缓慢的心室率),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交接性逸搏心律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心律。
3.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逸搏可以存在逆向室房传导而出现心房夺获,并也可出现室房传导延迟或文氏现象,诊断时应描述为:窦性心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交接性逸搏心律或室性逸搏心律伴心房夺获(或室房逆传),或伴逆传文氏现象等。
五. 心室停搏:大于3.0s的长R-R间期。
房室分离
2. 房室分离的分类:
完全性房室分离:心房、心室的激动分别由各自固定的节律点控制,没有夺获现象。
不完全性房室分离:心房、心室的激动分别由各自固定的节律点控制,但有夺获现象。
4. 房室分离的心电图表现及书写规范:① 窦性频率过度缓慢,下一级起搏点被动出现逸搏。例: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52 次/min),房室交接性逸搏及逸搏心律(58次/min),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分离。② 异位节律心动过速与窦性心律形成干扰分离。例:窦性心律(75 次/min),非阵发性房室交接性心动过速(90 次/min),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分离或完全性干扰性房室分离。
束支传导阻滞
V1、V2 QRS 波群呈rS 型或QS 型,V5、V6 呈R 型,R 波错折;
Ⅰ、aVL QRS 波群可呈R 型,Ⅱ、Ⅲ、aVF 可呈rS 型,QRS 心电轴可正常或左偏;
QRS 时限120ms,部分达160ms 左右;
ST 段、T波方向多数与QRS 波群主波方向相反,呈继发性改变。
二. 右束支传导阻滞:1.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V1QRS 波群呈rsR′、R 型或M 型,ST 段压低,T 波倒置;
其它导联终末S 波或R 波宽钝、错折;
QRS时限≥120ms,QRS 心电轴正常或轻度右偏。
有引起右心室肥大的相关病因;
QRS 心电轴右偏(≥+110°);
V1 R>1.5mV;
V5 R/S<1。
Ⅱ、Ⅲ、aVF呈rS 型,SⅢ>SⅡ;
Ⅰ、aVL 呈qR 型(或R 型),RaVL>RⅠ;
QRS 心电轴左偏≤-45°。
四. 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左前分支传导阻滞:①Ⅰs波粗顿,深度<R 波;② Ⅱ、Ⅲ、aVF可出现rSr′波,但r′波以粗顿为主,SⅢ>SⅡ;③ aVR可呈QR型,R波粗顿;④ QRS心电轴-45°~-90°;⑤QRS 时限≥120ms。
六. 房室传导阻滞合并束支或分支传导阻滞诊断顺序:应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在前,束支传导阻滞在后。
心室预激
A型:V1~V6 均向上;
B 型:V1~V2 向下,V4~V6 向上;
C型:V1~V2向上,V4~V6向下。
V1R/S≥1:左侧;
V1起始呈Q(q)波:右侧;
V1 R/S<1 时,观察Ⅰ、aVL,如Ⅰ、aVL呈R型,则旁道位于右侧,如Ⅰ、aVL出现q或S 波,则旁道位于左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