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老一辈的人总是骂那些呆滞愚笨的人“缺心眼”。那么什么是“缺心眼”呢?是否真实存在呢?其实老一辈人说的也不完全错,我们人类其实从小就开始“缺心眼”,只是在后来的发育过程中闭合掉了而已!
“缺心眼”用医学术语来解释就是卵圆孔,它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心房之间的两个间隔,逐渐相对生长以隔断两个心房,但并不完全粘连融合,留下的小裂隙就称为卵圆孔。
正常情况下卵圆孔在胎儿时期是没有闭合的,因为血液要从此孔流过。出生后,由于新生儿的肺开始工作,卵圆孔就完成了它的使命,开始慢慢融合。大约在小婴儿半岁至一岁时,卵圆孔就会融合。若3岁以上未完全融合,则将遗留的裂隙样通道称为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
不过,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卵圆孔并不能完全闭合,会留下大小不等的缝隙,像门帘一样隔在左右心房之间,也可以理解为心脏里有个心眼没有闭合,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缺心眼”。
危害
一般未闭的卵圆孔在功能上与瓣膜类似,是潜在的体循环和肺循环的交通通道。正常情况下左心的压力较右心高,左心的少量动脉血流入右心,即左向右分流,通常不引起症状。
在右心压力增高(如咳嗽、憋气、潜水)时,出现右心的静脉血流入左心,即右向左分流。静脉血中的微小气栓、血栓及代谢物质可能就会进入动脉血,到达全身组织器官,造成体循环栓塞,从而会引起一系列症状和并发症,比如脑卒中、偏头痛、外周动脉栓塞等。
因为人体动脉血中有25%会流到大脑,严重的就会出现脑动脉栓塞,表现为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所以卵圆孔未闭是不明原因脑卒中的一个重要病因,特别是<55岁的不明原因脑卒中患者中,约40%-50%发病已证明与卵圆孔未闭有关。
检查
卵圆孔未闭很难听到杂音,心电图、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均难以发现。
临床上,卵圆孔未闭主要通过超声心动图和声学造影来诊断,包括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经胸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TTE)、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声学造影(cTEE)、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声学造影(cTCD)等来检查和诊断。
其中,经胸超声心动图简单无创,但检出率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可清楚观察房间隔解剖结构,是诊断卵圆孔未闭的“金标准”和首选方法。
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实验法(cTCD)的检出率也相当高,均达95%以上。发泡实验是注射手振生理盐水作为增强剂筛查卵圆孔未闭一种最简单有效的方法。静脉注射激活的生理盐水进入右房后,配合瓦氏动作(即深吸气后,在屏气状态下用力作呼气动作)或用力咳嗽,可使右心房压力一过性高于左心房,这时就会出现右向左分流,微泡也会经未闭的卵圆孔进入左房。
该检查方法有无创、价廉、易于开展的优点,检查过程舒适、耐受性好,诊断卵圆孔未闭导致的右向左分流灵敏度高,特异性好。
治疗
目前治疗卵圆孔未闭的方法有手术缝补卵圆孔和经导管封堵两种方法。后者避免了开胸手术、体外循环的痛苦,并且成功率高,有逐渐取代前者的趋势。
本文作者 : 郭国锋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