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部腱鞘囊肿的诊治
腱鞘囊肿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良性肿物,囊内包裹胶冻样的无色透明或橙色、淡黄色浓稠黏液样物质,起源于关节、肌腱或腱鞘旁,多见于手腕部。近年来手腕部腱鞘囊肿发病率呈现逐步上升趋势,腱鞘囊肿的手术方式多种多样,有保守治疗也有手术治疗,不管采用何种方式治疗均存在一定复发率。本文就手腕部腱鞘囊肿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以及治疗进行简单介绍。
上图为手腕部腱鞘囊肿切除后复发外观照。(来自参考文献5)
手腕部腱鞘囊肿的流行病学特点
手腕部腱鞘囊肿的临床表现
许多患者经常突然发现手腕部出现一肿物,可能并没有任何不适症状,或仅有轻微压痛。随着时间推移腱鞘囊肿可逐渐增大,有酸胀或无力不适感,甚至可以出现一系列压迫症状,比如压迫神经时可有手指麻木或过电感。腱鞘囊肿过大会影响腕关节活动,对日常生活带来巨大不便。腱鞘囊肿症状容易反复发作,囊肿的大小与不适感的轻重没有直接关系,而是与囊肿的张力有关,张力越大肿物越硬,人感觉到的疼痛会越明显。
上图为腱鞘囊肿患者MRI检查图像,图A为横断位MRI图像;图B为矢状位MRI图像。(来自参考文献5)
手腕部腱鞘囊肿的影像学检查
X线片检查可以排除手腕部是否存在骨质破坏,并非常用影像学检查。超声是手腕部腱鞘囊肿必不可少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可以发现肿物内包裹液体。随着高频超声技术的发展,超声检查可以描述腱鞘囊肿和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能够精准定位囊肿的位置。核磁共振检查对于诊断腱鞘囊肿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
上图为腕关节镜下行手腕部腱鞘囊肿切除术中图片。(来自参考文献1)
手腕部腱鞘囊肿的治疗
患者常因疼痛、活动范围受限或美观问题而寻求治疗。目前,腱鞘囊肿的治疗方法繁多,包括保守治疗、介入治疗(如穿刺抽吸/药物注射)、手术治疗,并未形成统一的治疗规范,且腱鞘囊肿容易反复发作不易根治。按压法是医生在门诊上常用的一种方法,挤压操作时,患者局部会有明显的痛感,由于未破坏囊肿本身,故极易复发。穿刺抽吸等保守治疗方法有一定的复发率,但操作机体损伤较小、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随着超声影像技术不断发展,超声引导下各种治疗方案在临床中逐渐得到推广,超声具有可视化的特点,在治疗过程中,能够实时引导、连续动态监测穿刺针的位置,避免损伤周围血管及神经;通过观察囊肿内积液是否抽吸干净,评估治疗的疗效。有研究报道指出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并不能降低手腕部腱鞘囊肿的复发率。
上图为手腕背部腱鞘囊肿患者行关节镜下囊肿切除(图A)、关节囊修复术(图B)(来自参考文献6)。
对于有持续症状的患者,如疼痛、无力、活动受限和体积逐渐增大,以及保守治疗失败的患者,通常建议手术切除。复发是所有治疗方式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可能是由于囊肿蒂切除不充分引起的。尽管传统的开放式囊肿切除术被认为是金标准术式,据先前的研究证实,在疼痛缓解和功能改善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但仍有报道称术后复发率高达约40%。关节镜下手腕部腱鞘囊肿切除术是一种相对可靠的微创技术。尽管其报道的复发率为11%,并且其治疗效果与开放手术没有显著差异,但关节镜下切除可以减少开放手术导致的并发症,包括切口疤痕问题和关节僵硬,可以实现更快的术后功能恢复。腱鞘囊肿在治愈的情况下症状体征消失,关节功能正常。在病情好转的情况下,主要体现在症状缓解体征消失,短时间患者的病情没有复发。
声明:本文由供稿单位提供,作者Zhang Cheng,授权本平台发布,仅用于学习交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