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奇百怪的眼底
当人的眼睛患病时,眼底的变化可以说是千奇百怪,有时甚至是那样的匪夷所思,不可思议。
这张图片,是我曾经看过的一个病人。单看一只眼睛时,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太大问题,只不过是一种很常见的先天发育异常“有髓纤维”,视力也很好。
但是,当我无意之中将两张照片同时摆放在办公桌上时,“奇迹”出现了,左右眼两张照片对在一起后,竟然像两只相向飞行的小蜜蜂。
对于许多病人来说,有些眼底的改变并不像“两只小蜜蜂”那样幸运,这些眼底病变,常常会明显影响到他们的视功能,比如像下面的“急性旁中心中层黄斑病变(PAMM)”。
急性旁中心中层黄斑病变(PAMM)
2个主要影像特征
“蕨叶”样影像改变,是PAMM的表现之一。当用OCTA检查时,在黄斑区深层毛细血管层的结构en-face图像上,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景象”。看上去,总会让人想起点什么。
现在,我们把这张图片做一下简单的图像处理,看看那种让人若有所思的感觉,会不会产生一种比较具象的什么东西。当图像被处理后,眼前豁然呈现了一幅“蕨叶”植物图片,让人不禁思绪“奔逸”,遥想到3亿年前的地球石炭纪,那时蕨叶类植物相当的繁茂昌盛,以至于成了后来的恐龙主要食物。即便到现在,蕨叶类植物依然漫山遍野地繁衍着它们的子孙。那时蕨类植物繁盛,并成了后来的恐龙主要食物来源。
PAMM主要是黄斑区中层和深层毛细血管系统缺血梗死,而这些系统负责向中层视网膜供血。
“强反射带状病变”hyperreflective band-like lesion
“强反射带状病变”,来自于OCT的B-scan扫描结果,是PAMM特征性影像之一。
“强反射带状病变”,主要发生在内核层,但这并不意味外网状层和内网状层、神经节细胞层和神经纤维层不会受累,这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
通常,大多数厂家的SD-OCT,会设置white on black、black on white和colour三种影像模式,具体使用哪一种图片模式都可以,喜欢用white on black占大多数。
在white on black影像上,低反射的内核层,出现节段性的带状强反射。
white on black影像和black on white影像表现,类似于照片和它的底版之间的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OCTA技术的出现,实现了在活体条件下,无损伤地将中层毛细血管网和深层毛细血管网成功的“分割”开来,并且证实了PAMM并不仅仅是深层毛细血管网的问题,中层毛细血管网也出现异常。
尽管已经证实,视网膜毛细血管分为3层,并且在无损伤活体条件下,可以将浅层、中层、深层毛细血管网分离出来。但在很多仪器上,采用自动分割方法,并不能把中层毛细血管网分离出来,所获得的实际是深层毛细血管网和中层毛细血管网的“复合”血流信号。
这种“复合”血流信号图像,显然比独立的中层毛细血管网和深层毛细血管网“完美”得多,但不能表达独立的中层毛细血管网和深层毛细血管网的各自血流信号情况。
中层毛细血管网和深层毛细血管网的“分离检测”,假如在自动分割模式下,要看仪器是否设置了这2层分离检测的功能。假如自动分割没有这种功能,那就要采用自定义分割方法,但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仪器给出的B-scan扫描质量。因为中层毛细血管网靠近内核层的内侧,而深层毛细血管网靠近内核层的外侧。
自动分割模式,有时会出现错误,而且并不少见。因此,当医生阅读报告时,应注意报告图像的“分层线”是否正确。如自动分割的“分层线”不正确,应采用自定义分层即手动分层方法。
来源:本文内容转载自“王富彬眼科”,仅作观点分享。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未经核实,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