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管充填(以下简称根充)是根管治疗全过程中又一关键步骤。根充目的是严密封填全根管系统,杜绝再感染。然而到目前为止,没有一种根充方法能完全封闭根管系统,阻止微渗漏的发生,而且完善的根充必须建立在良好的根管预备的基础上。
本文讲解的是牙胶、普通糊剂、生物陶瓷在根充中的临床使用效果对比。
通俗地讲,根管治疗本身就是一个消除感染、防止外界刺激再进入的过程。可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多少医生和学者数年来都在不断研究根管治疗的方式和方法,现如今根管治疗的流程越发完善和规范。依照上图这个流程,我们不仅能得到漂亮的根充片,还能保证稳定而可靠的长期疗效,然而临床上依然会有特殊情况发生。
即使按照整个流程做下来,有时会发现根尖暗影没有消失反而增大了;有些根尖片上显示根尖质量很差的病例,牙齿使用得反而很好,没有根尖暗影也没有根尖症状;很多年前做的干髓和塑化治疗,功能行使得也很好。
那么,有阴影有症状的牙齿就一定要打开重新手术吗?无暗影无症状但根充不严密、欠充甚至没做过根管治疗的牙齿,一定要重新根管治疗吗?
▲如上图两个转诊过来的病例都已经治疗10余年,患者没有任何症状,第二个根管治疗后反而出现了自发性地隐痛。
因此,仅有根管的彻底清创和封闭是远远不够的,根管治疗的长期稳定性还要考虑冠方封闭、咬合因素、牙周因素和牙根自身抗力情况等。
治疗后,牙齿丧失了牙髓,便丧失了感觉、营养、修复及调控机能,失去了抵抗外界刺激的能力,自身机体的免疫防御屏障原本在牙髓处,牙髓去掉后被迫转移到了根尖周部位,这就要求有更高质量的冠方和根方的双闭来阻止外界刺激的进入。
图片显示,做完根充后,在愈合的过程中,根尖孔的周围会形成新生的牙骨质,把根尖整个包绕起来,这样根管内的材料、细菌及感染组织会跟根尖组织完全隔离开来,以此来维持根尖周的长期健康。相对而言,当我们把根管清理得越彻底、充填得越致密,就越有利于机体重新建立平衡,治疗的成功率就更高,所以有必要把根管预备和充填做到更好。
Louis Grossman提出了根管填充材料需具备的12大特性。那么,现在根充用到的材料牙胶尖和根尖糊剂性能如何呢?
牙胶尖的特性相对稳定,具有一定的抑菌性,充填在根管中也方便在治疗时取出,所以牙胶尖是主要载体。
冷牙胶是由多个牙胶尖充填,塞得再满也会留有很大空隙,这些空隙只能由糊剂来弥补,常规糊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还是不如牙胶稳定;然而热牙胶在加热后有很好的流动性,在一定压力下可以填充到根管的大部分区域,如此可将糊剂的用量降到最低。所以,热牙胶比冷牙胶更有优势。
牙胶在加热状态下会膨胀,但在冷却过程中会明显地出现体积收缩,很多学者已经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一点,在收缩过程中牙胶的收缩比最大可达7%。因此,为了有效地补偿热牙胶在冷却中的收缩,要求在充填时保持对牙胶的持续加压,无形中加大了操作的敏感性和不确定因素。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术后糊剂从根尖口外被挤出,1个月后超出的糊剂居然完全不见了。超出去的糊剂是在组织液这个湿润的环境里,对于树脂类糊剂是无法在湿润的环境中进行正常的反应和固化的。后期实验证明,连在根尖内的糊剂也会被吸收。实际的临床操作中,很难让根尖完全干燥,所以状态不稳定并会对机体产生刺激。
牙胶、糊剂、牙本质相互分离,现有方法无法达到严密充填。
生物陶瓷在口腔科被用于拔牙位点保存、种植体表面涂层、瓷修复体、根充材料、人造骨粉。
上图是生物陶瓷在牙体牙髓科的所有应用。它具有亲水性,固化后不会被吸收,反而会有0.2%的膨胀;可维持较高的PH值,抑菌性好;可以生成类似牙骨质和牙周膜的组织,与骨组织、牙本质完全结合;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可以很好地充填到管间狭区。
然而,生物陶瓷糊剂在充填过程中容易产生气泡,气泡若位于根管壁和糊剂之间或糊剂与牙胶之间,便有可能为微渗漏埋下隐患。后期研究表明,单尖+超声的方法产生的气泡最少。它还可被用于微创根管治疗。
根管充填发生了质的飞跃,操作越来越简单,结果越来越可控。有研究表明,牙齿的自体组织才是最好的充填物,根据此原理已经运用到临床的牙髓血运重建已经可以用于简单根管治疗。
声明:本文来源牙科学习网,转载于<牙医帮>,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违规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望大家理性判断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