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是骨科医生最常见也是最基础的手术,对骨折的手术治疗,目的是尽可能恢复正常解剖(或功能复位),为功能恢复创造硬件前提。骨折的复位是最重要的一环,通常骨折复位是以正常解剖角度、或以局部完整形态的恢复为参考,但骨骼的发育因人而异,最精准的复位标准,是以患者自身正常解剖为参考,因此,健侧的解剖则是极好的参考标准。
国外学者提出了一种以“健侧肢体影像片”为参考的骨折复位评估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各部位骨折的内固定,如胫腓骨、踝、桡骨远端等:
1. 透视健侧肢体的X线正侧位(以临床评估的透视体位为准);
2. 将健侧影像骨骼轮廓,描摹于“透明胶片”或白纸上;并将健侧影像置于C臂及屏幕左侧;
3. 将描摹图像翻转,该图像即为患侧复位的标准,以此为标准进行手术复位操作。
如下图所示,先透视健侧正常X线正位与侧位,在透视健侧时,需考虑患侧在术中的透视体位,如术中需垫高或旋转等,在透视健侧时也需要做同样体位变换。
透视后,用透明胶片,将健侧骨骼轮廓描摹,后翻转,则为患侧的复位标准(如下图):
与踝关节类似,桡骨远端骨折的复位涉及掌倾、尺偏及高度恢复,上述参数在正常人群中存在变异,以健侧腕为参考,可达到最可靠的复位标准: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复位,在临床上也确实是难点,尤其是双髁骨折,存在塌陷移位,无法与部位关节面骨折一样,以关节面作为参考,因此术中复位评估困难:
该方法理论上是可行,但在临床工作中,术中如何保证健侧和患侧在同一透视体位,如何控制肢体的旋转,以及C臂机球管高低问题,都存在不确定性。供临床医生参考。
声明:本文转载于<骨科青年>,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用于学习交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