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粗隆下骨折常见于高暴力损伤,由于髂腰肌、臀大肌臀中肌、内收肌群等作用于骨折两端,粗隆下骨折通常存在明显的移位,且有复位困难风险。
(图源:解放军总医院创伤骨科手术学。)
为恢复股骨正常对位对线,粗隆间骨折通常建议手术治疗。在内固定方式上,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创伤大,对骨折断端局部血供破坏大,可能存在萎缩性骨不连风险;而髓内钉固定局部可能存在微动,肥大性骨不连风险也较高。由于粗隆下骨折内固定的方式较多,既往无比较大样本的骨不连影响因素分析,为明确粗隆下骨折骨不连的影响因素,国外学者纳入88例髓内钉固定的粗隆下骨折病例,进行了相关分析。
一、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试行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对移位明显的粗隆下骨折,在牵引床牵引下,骨折近端的屈曲与外旋可通过Hoffman拉钩辅助复位,外展可通过球头钉棒或斯氏针辅助复位:
对长斜形或存在楔形骨块的病例,可采用钢丝或钢缆环扎辅助复位:
二、峡部的固定
研究共纳入88例患者,对患者年龄、性别、ISS评分、BMI、骨折类型及峡部固定情况等进行分析,88例患者中5例骨不连,4例为肥大性骨不连,1例为萎缩性。回归分析发现,峡部固定情况是骨不连的唯一危险因素。
峡部为股骨髓腔最狭窄部位,当髓内钉紧贴峡部内侧骨皮质时,定义为峡部固定可接受;当髓内钉与股骨内侧皮质间距离>2mm时,定义为峡部固定不良。
▲ 图示髓内钉贴于峡部内侧皮质,两侧距离<2mm,提示峡部固定可接受。
▲ 图示髓内钉未紧密贴于峡部内侧皮质,两侧距离>2mm。提示峡部固定不良。
▲ 图示一例峡部固定不良病例断端肥大型骨不连,予以更换粗髓内钉翻修。
对粗隆下骨折,有效固定,避免髓内钉在髓腔内摆动是避免肥大性骨不连的有效方法。对上述5例骨不连患者,4例肥大性骨不连采用更换更粗的髓内钉翻修,1例萎缩性骨不连患者,除更换髓内钉外,同时进行了植骨。在关于髓内钉粗细的问题上,之前我们分享过粗隆间骨折相关问题,有兴趣可参阅:
(本文文献来源:10.1007/s00068-021-01709-w)
-END-
声明:本文转载于<骨科青年>,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用于学习交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