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的定义和基本心电图特点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起搏器是指起搏器起搏双心室,使其恢复同步的收缩功能,因此CRT起搏器也称为双心室起搏器。
目前,临床上CRT起搏器植入术明显增 多,原因一是CRT起搏治疗已经成为慢性心力衰竭伴心室不同步的Ⅰ类适应证; 原因二是原植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到了更换起搏器的年代,这些患 者中部分出现心力衰竭伴心室不同步,需要更换为CRT起搏器。
CRT起搏器植入术的增多必定会带来CRT起搏心电图的大量增加。心电工作者分析CRT起搏心电图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常常缺乏起搏器临床资料。
只有对CRT起搏心电图有充分的认识,才能从心电图上得到诊断。
通常CRT起搏器需要植入三根电极,植入位置分别为右心房、右心室和左心室,因此常又称为三腔起搏器。
CRT起搏器的右心电极与双腔起搏器类似; 左心室的电极,是通过冠状窦进入靠近左室侧壁、后侧壁或后壁的静脉,在心外膜起搏。
在心电图上,CRT起搏心律有两大特点,即房室顺序起搏和心室顺序起搏(VV间期) 。
心室顺序起搏是CRT起搏器特有的心电图特点,可以表现为基本同步、先右后左和先左后右三种起搏状态。
02
左右心室单独起搏的心电图特点
在分析双心室起搏心电图之前,必须掌握左右心室单独起搏的心电图特点。
右心室单独起搏心电图的特点是QRS波时间增宽,形态类似左束支阻 滞图形; 左心室单独起搏心电图的特点是QRS波时 间增宽,形态类似右束支阻滞图形。
双心室同步起搏是左右心室同时起搏时各自除极向量的总和,相当于心室融合波,心电图波形变化多端而且复杂。
在CRT起搏器植入术完成时,必须记录下不同起搏状态下的心电图,包括单独右心室起搏、单独 左心室起搏和双心室同步起搏心电图,以便术后随访对比(图1~图3) 。
将图3A中的V2导联放大观察,可见双心室起搏脉冲(图3B) 。
在CRT起搏器随访时,也必须记录不同起搏状态下的心电图,并与术时心电图比较,以了解双心室起搏状态。
图4和图5为随访测试时所记录的动态心电图。
图4和图5比较,起搏后大部分QRS波形态接近单独右心室起搏的形态,提示双心室起搏中,起搏顺序是先右后左。遇到图4和图5的动态心电图时,不要对QRS波的形态多变感到困惑,依据PV间期短和依稀可见的双心室起搏脉冲这两项特征,考虑诊断为CRT起搏心电图。
03
窦性心律下 CRT 起搏心电图的特点
在窦性心律下,CRT起搏可见房室顺序起搏和心室顺序起搏。
3.1 房室顺序起搏
只有双心室起搏才能达到再同步治疗的目的, 因此为了确保夺获心室,通常设置的PV或AV间期短,常在120ms 左右。无论是感知后还是心房起搏 后,所有的QRS波是被心室起搏的(图6) 。
AV 间期短,在起搏心律中所有的QRS波都是被起搏的是双心室起搏的特征。在动态心电图中如发现这些特征,则可考虑诊断为CRT起搏心电图。
CRT起搏器当感知室性早搏后,在没有设置特殊功能时,不触发双心室起搏(图6) 。CRT起搏器也有类似于双腔起搏器的上限跟踪频率,当自身心 率大于上限跟踪频率时,不触发双心室起搏(图7) 。
植入CRT起搏器的患者,通常是心力衰竭的患者, 容易发生窦性心动过速,尤其是在活动后或心功能恶化时。因此,CRT起搏器的上限跟踪频率设置不宜过低,否则将抑制双心室起搏。
3.2 心室顺序起搏与双心室起搏脉冲
通常心室顺序起搏的VV间期设置较短,一般<20ms,因此在心电图上有时不易分辨心室起搏双脉冲,尤其在双极起搏时(图8) 。
3.3 心室顺序起搏与QRS波形态和时间
双心室起搏的右心室电极,可以位于右心室心 尖部和右心室流出道,左心室电极可以位于左心室 侧后壁、侧壁、前壁和下壁。
双心室起搏是左右心室同时或略有先后各自除极的总和,因此通常被起 搏的QRS波比植入前窄,也比单独右心室或左心室起搏窄。双心室起搏心电图的波形主要取决于左右心室电极的位置、VV间期设置的左右心室起搏顺序和左右心室增大程度。
心室顺序起搏可以表现为基本同步、先右后左和先左后右三种起搏状态。心室基本同步的心电图特点是QRS波时间和 形态基本正常; 先右心室后左心室的特点是QRS波时间增宽,形态类似左束支阻滞图形(图9) ; 先左心室后右心室的特点是QRS波时间增宽,形态类似右 束支阻滞图形(图10) 。
12导联心电图可以从QRS波形态和电轴来判断是否是CRT 起搏心电图,并能判断左右心室起搏的先后和双心室起搏电极的位置。然而,在动态心电图中,由于采样率的缘故,通常起搏脉冲显示欠佳。
目前能精确显示起搏脉冲的动态心电图系统,通常是三通道,不能从QRS波形态和电轴来判断是否是CRT起搏心电图。即使有些系统具备12通道,但真正QRS波模板分析时仍采用单一通道,而且所谓12导联是改良的躯体12导联系统,同样不能从QRS波形态和电轴来判断是否是CRT起搏心电图。
因此在动态心电图中分析CRT起搏心电图存在一定难度,但是动态心电图有足够长的心电图,从中寻找自身下传的QRS波,与起搏的QRS波比较,是判断CRT起搏心电图的重要依据。若自身下传的QRS波宽于起搏的QRS波,则考虑为CRT起搏心电图(图11) 。
04
异位心律下 CRT 起搏心电图的特点
CRT起搏器植入的适应证是心力衰竭。在心力衰竭的患者中,常见有两大心律失常: 一是心房颤动; 二是室性心律失常,常见的是室性早搏。
4.1 CRT起搏心电图的判断
当患者自身心律为心房颤动时,CRT起搏器将自动模式转换成VVI或DDI模式,此时不存在房室顺序, 因此在心电图分析上,无PV或AV间期可供观察分析,仅有心室顺序起搏中的QRS波形态和时间,以及双心室起搏脉冲可供观察分析(图12) 。
自身下传的QRS波宽于起搏的QRS波,是诊断CRT起搏心电图的重要依据。进而观察心室起搏脉冲,有助于确立诊断。
4.2 CRT起搏器的特殊功能设置
为提高双心室同步起搏的比例,CRT起搏器可设置特殊功能。若心电图上发现这些特殊功能的特征性改变,将有助于CRT起搏心电图的诊断。
心房颤动时,CRT起搏器将自动模式转换成VVI或DDI模式,此时绝对不规则的心室率能降低双心室 同步起搏的比例。为提高心房颤动时双心室同步起 搏的比例,CRT起搏器设置有一项特殊功能,称为CAFR功能(conducted AF response,CAFR) 。
开启该功能后,起搏器对心房颤动中自身QRS波的反应如下:
① 连续两次心室感知,心室起搏频率自动升高1次/min,连续感知三次心室感知,自动升高2次/min,以此类推;
② 连续出现两次心室起搏的QRS波时,心室起搏频率自动降低1 次/min。
其结果是: 心房颤动时出现自身QRS波,触发心室提前起搏; 提前的心室起搏又相当于一次室性早搏,其后存在的类代偿间期可使RR间期延长; 在RR间期延长中,心室起搏最终能使心房颤动的心律变为以双心室起搏为主的心律,RR间期也将变得相对规则。图13的病例在夜间没有开启这项特殊功能,在自身下传的QRS 波后起搏频率不变,但是在白昼活动中,可见自身下传的 QRS 波后起搏频率先升高后逐渐降低的过程(图13) ,可能设置了特殊的频率应答功能。
室性早搏不触发心室起搏,但会降低双心室同步起搏的比例。减少室性早搏的影响有两种方法: 临床上采用得较早的方法是将CRT起搏器程控为DDTV模式,即感知到自身QRS波时,触发双心室同步起搏(图14) ; 另一方法是开启VSR功能(ven- tricular sensing response,VSR) ,该功能开启后,起搏器一旦感知到自身QRS波,将在8ms后触发双心室起搏,以提高双心室同步起搏的比例(图15) 。
与DDTV模式尚有不同,CRT起搏在无室性早搏时仍能保持双心室起搏模式,只在感知到自身QRS波时才开启VSR功能。该功能适用于感知到自身房室 下传引起的QRS波和室性早搏的QRS波,也适用于心房颤动转换为VVI或DDI模式时。
图15是一例早期植入CRT起搏器的患者,当时临床上CRT起搏器使用极少。在分析动态心电图时,没有得到任何既往的起搏器资料,在分析起搏心电图时也很少有关于CRT起搏心律的思路。
在分析这份起搏心电图时,全程记录未见心房起搏脉冲,很容易误诊为VVI起搏心律。室性早搏中可见心室起搏脉冲,这是将思路定位在CRT起搏心电图的重要线索。进而再观察心室起搏脉冲,能清晰可见双起搏脉冲,以确立CRT起搏心电图的诊断。
以上是从实际病例的心电图分析中,讲述CRT起搏心电图的分析和诊断,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在心 电图上对CRT起搏心电图的认识。
-END-
声明:本文转载于<朱晓晓心电资讯>,以上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