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头髓钉通常含有3个部件: 插入股骨干髓腔的主钉、打入股骨头的螺旋刀片或拉力螺钉、远侧的交锁螺钉。有的还有特殊的内芯锁定螺钉( set screw )。尾帽并非必需部件。
2.常用髓内钉类型各有其特点,使用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各种操作要点。
3.有关阳性支撑 前后位透视显示阳性支撑(图A),侧位透视显示向前移位的股骨颈,则说明前内下角的骨皮质已获得抵住支撑(图B)。可通过斜位透视直接观察前内侧骨皮质的对位情况。
阳性支撑。A.正位;B.侧位显示前内的骨皮质已抵住支撑
4.对于老年髋部骨折,应重视早期手术的重要性,入院24h内手术治疗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此类患者往往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完善的术前检查及合理的内科综合治疗必不可少。
5.对转子间骨折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时,需牢记“先复位、后开口”的原则。进钉点位于前中 1/3 交界的大转子顶点内侧壁。从大转子顶点外侧进钉容易出现主钉经骨折缝插人,术后发生“楔子效应”,导致内固定失败,出现髋内翻畸形。
进钉点。A.正位进针点;B.俯视位进针点
6.开口技巧
(1)直接使用开口器开口,髓内钉容易进入骨折缝,术后发生“楔子效应”。
开口。A.使用开口器开口;B.产生“楔子效应’
(2)近端开口时,用好扩髓钻保护套筒,钻头尽量内移,贴近躯干防止进钉点外移,可利用血管钳等合适的工具向躯干推挤钻头近端。
钻头尽量内移
(3)钻头需高转速缓慢推进,不可用力过猛,避免近端扩髓不充分导致插钉时出现骨折端复位丢失,即主钉插入后透视发现骨折端出现复位丢失移位,与近端扩孔不到位有关。
缓慢推进
7.内锁螺钉的使用 有的头髓钉含有内芯锁定螺钉(如Gamma-3,TFNA,InterTan )。内锁螺钉的使用原则是防止头颈骨块旋转,但不能阻碍其向外侧滑动。如果术后需要头颈骨块滑动获得二次稳定(如存留间隙),则不应拧紧内锁螺钉;如果术后无须滑动(如术中加压复位优秀),则可以将其拧紧。
8.远侧交锁螺钉的使用 应常规打人远侧交锁螺钉。对长度和旋转均稳定的转子间骨折(A1型),可以不打。对A2型骨折,建议在静态位打入远侧交锁螺钉;而对长度和旋转均不稳定的A3型骨折,在动态位打入远侧交锁螺钉,以使股骨干有向近侧移动的可能,促进骨折间隙的缩小。
9.长钉与短钉的选择 对真正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而言,长钉与短钉(指不超过股骨前弓顶点)的治疗效果并无差别。需注意,在身材矮小的亚洲老年女性,直的短型头髓钉与股骨不匹配的现象比较常见,包括钉尖撞击前侧骨皮质(股骨前弓较大)和钉尾突出大转子(股骨近段较短)。采用带前弓弧度的短型头髓钉设计能显著提高两者的匹配性,减少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