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粗隆间骨折(又称股骨转子间骨折)是髋部骨折的常见类型,多发生于骨质疏松的老年人群。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及人均寿命延长,此类骨折的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主要诱因为下肢突然扭转或跌倒时局部应力集中,导致股骨近端转子间骨质断裂。治疗的临床挑战包括术中出血量大、术后死亡率高、内固定失效风险、畸形愈合倾向。

(图源网络)
成功治疗的关键原则:
生物力学适配
需透彻理解股骨近端“张力-压力骨小梁系统”的力学传导路径,避免内固定物承受异常应力。
精准分型指导术式选择
根据Evans-Jensen或AO分型判定骨折稳定性,稳定性骨折可选动力髋螺钉(DHS),复杂型需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等髓内固定系统。
个体化器械匹配
结合骨密度、骨折线走向选择内植物,如骨质疏松者优先选用具有螺旋刀片的PFNA以增强把持力。
精细化手术操作
术中需通过C型臂多角度透视确保颈干角恢复至130°±5°,主钉进针点严格位于大转子顶点,避免医源性骨折扩展。
-
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 -
动力髋螺钉(DHS) -
股骨近端髓内钉(PFN) -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适用于某些老年患者或复杂的骨折情况
今天,我们将与大家分享PFNA内固定的关键知识。
01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
粗隆间骨折的分型方法很多,但目前最常用的为Evans分型、AO分型和Evans-Jensen分型。
Evans分型

(图源网络)
AO分型

(图源网络)
Evans-Jensen分型

02
关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
PFNA的设计特点
螺旋刀片:PFNA的一个核心设计特点是其近端的螺旋刀片,这种设计提供了强大的抗旋转能力。螺旋刀片通过锤击方式打入股骨颈,形成稳定的骨隧道,有助于防止螺钉松动和旋转。

抗旋转设计:PFNA的主钉设计有抗旋转特性,有助于保持骨折端的对齐,减少术后旋转移位的风险。
(图源网络)
适应症广:
各种类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粗隆下骨折;股骨颈基底部骨折;股骨颈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股骨干骨折。

(图源网络)
PFNA的手术优势
减少并发症:PFNA的设计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如股骨头坏死和内固定失效。
型号选择
标准PFNA主钉:
-
远端直径:9mm、10mm、11mm、12mm -
长度:170mm、200mm、240mm(不分左/右侧) -
特点:具有外偏角,有助于从大粗隆顶点更容易插入股骨。
加长PFNA主钉:
-
远端直径:9mm、10mm -
长度:260mm~340mm(直径9,间隔20mm)、260mm~420mm(直径10,间隔20mm/40mm) -
特点:分为左/右侧,具有外偏角、前弓半径、前倾角,适用于需要更深入固定的情况。
选择标准还是加长PFNA:
-
标准PFNA:适用于转子间骨折(31-A1 和 31-A2)、反向转子间骨折(31-A3)、高位转子下骨折(32-A1)。 -
加长PFNA:适用于低位及延伸的转子下骨折、同侧转子部骨折、多处骨折(股骨近端)、病理性骨折等情况。
主钉规格选择:
-
在术中,对于标准PFNA主钉,通常使用模板尺正位摄片确定主钉直径和长度,且注意远端锁定一定要过骨折线。 -
对于加长PFNA主钉,主钉的长度等于使用测深尺测量球头导针剩余部分长度。
注意事项:
-
主钉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骨折特点进行,以确保足够的稳定性和避免并发症。 -
在选择PFNA时,医生通常会在术前通过X光片、CT片或其他影像学检查来测量和预估植入物的尺寸。
03
手术流程和预后
手术流程






(图源网络)
术后处理
术后3天内,应当定期进行血常规,肝肾功,电解质,血沉,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BNP等检查,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并且应当及时更换抗生素,根据伤口情况及化验结果,决定是否停止使用抗生素。术后常规医嘱一般有包括消肿、止痛、抗凝和雾化排痰。在手术后的第2天,对患者进行X 射线检查,并在专业的康复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手术之后12到14天拆除手术缝线。
注意事项
04
PFNA常见问题
问题1
-END-
声明:本文转载自<智汇骨>,部分内容参考网络其他资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