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骨科门诊工作中,儿童跛行伴大腿、膝关节、小腿疼痛且无法正常行走的病例并不少见,部分家长因孩子病情反复而焦虑不安,这也促使我们骨科医生需对儿童此类症状的诊疗有更深入、精准的把握。今天,我们就针对儿童跛行及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的临床诊疗要点进行详细探讨,为骨科同仁提供参考。
一、跛行的病因剖析
跛行作为儿童常见的症状,其病因在不同年龄阶段呈现出多样性。从病因谱来看,涵盖范围广泛,从简单的良性一过性滑膜炎或软组织损伤,到严重的如恶性肿瘤的最初病变等均有涉及。

在接诊过程中,详细询问病史至关重要。家长作为孩子的直接看护人,其陈述的发病情况及变化规律能为我们的诊断提供重要线索。医生需重点关注发病诱因、症状出现的时间、进展情况、疼痛的性质和部位等信息,并根据不同情形决定是否开具对应的化验或影像学检查。在门诊病例中,急性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是最为常见的病因,但需与其他疾病仔细鉴别。
此外,生长痛虽可引起下肢疼痛,但一般不会导致跛行,这也是我们在鉴别诊断时需要明确的要点。
二、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的病理基础与流行病学特点
儿童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又称暂时性髋关节滑膜炎、中毒性滑膜炎,于1892年由Lovett和Morse首次提出,将其描述为一种“短暂的髋部疾病,最初表现出普通髋关节疾病症状的特征,且症状会在短时间内消失”。该病是一种常见的、短暂的髋关节炎症性疾病,是引起儿童跛行及髋部疼痛最常见疾病,多为单髋发病,偶尔可见双髋发病,以男孩多见,通常发生在3 - 10岁的儿童中,是该年龄儿童急性髋关节疼痛的最常见原因。

从病理基础来看,滑膜是关节囊内层的结缔组织膜,其内部包裹着骨骼的接触部位。滑膜能够分泌滑液,起到润滑和营养骨骼的作用。当滑膜出现炎症时,会导致关节功能受限,进而出现跛行、疼痛等临床表现。了解这些病理基础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该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三、一过性滑膜炎的病因探讨
目前,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多项研究表明其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炎症、创伤、过敏和感染等因素相关。
其中,发病前的病毒和细菌感染尤其值得关注。在少数获得滑膜活检的病例中,组织学检查显示非特异性炎症。有证据表明,约25 - 40%的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与最近的上呼吸道感染有关,这可能是涉及滑膜的自限性感染或感染后的炎症反应。很多孩子在出现症状前的4周内有过呼吸道感染、中耳炎或者胃肠道感染症状,多为病毒感染,部分孩子与之前的链球菌感染等相关。另外,还有一部分孩子在症状出现之前曾有剧烈活动及体育运动(无明确外伤史)的经历,这也提示我们在问诊时需详细了解孩子的活动情况。
四、临床表现与体征
该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髋关节疼痛、跛行、活动受限及患肢乏力。髋部疼痛可能是由于关节积液引起包膜伸展所致,部分患儿可出现大腿或膝关节的疼痛。这些症状常在出现2 - 3天后缓解,并在1 - 4周内完全康复。
为什么孩子髋关节滑膜炎会引起膝关节的疼痛?这与局部的解剖结构是有关系的,是与闭孔神经的走行密切相关。当髋关节出现炎症后会刺激到闭孔神经,其闭孔神经的皮支受到刺激,随之就出现了其支配区域的膝关节内侧或者前侧的疼痛,其实病根的原因就在髋关节。

对于幼小的婴儿,可能仅表现为烦躁、夜啼、肢体活动受限等症状,活动患肢时哭闹更明显。部分患儿会出现双下肢不等长的情况,这属于功能性下肢不等长(假性短缩或延长)。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当患儿出现髋关节积液时,关节间隙增宽,导致患肢出现假性延长;而当患儿为减轻疼痛而代偿性使骨盆向健侧偏斜或患肢外展时,则会出现患肢的假性短缩。
绝大多数孩子没有全身症状,如精神状态差等。有些孩子会有轻度发热,一般低于38℃。在查体时,需注意观察患儿的步态、髋关节活动范围、有无压痛等情况,这些体征对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五、诊断思路与辅助检查
一过性滑膜炎的诊断属于排除性诊断,即诊断该病需先排除其他更严重的疾病,如化脓性髋关节炎、骨髓炎、骨肿瘤、白血病、股骨头骨骺滑脱、无菌性股骨头缺血坏死、髋关节结核、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及创伤性损伤等。
(一)化验检查
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患儿的白细胞计数、血沉及CRP通常是正常或者轻度增加。化脓性髋关节炎和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的标志物可能会有所重叠,血培养和关节液培养在其鉴别诊断上有重要意义。不过,门诊一般不做血培养和关节液培养,若高度怀疑是化脓性髋关节炎或者骨髓炎等感染性疾病,一般会建议患儿住院进一步检查。
(二)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髋关节彩超是一种有用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能够有效显示关节积液和关节滑膜肿胀的情况。在门诊中,超声检查具有操作简便、无辐射等优点,可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X线平片:骨盆和髋关节的X线平片由医生评估是否需要检查,可排除骨髓炎、骨肿瘤或典型的Perthes病(无菌性股骨头缺血坏死)。X线平片对于观察骨骼结构的变化具有重要价值,但对于早期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有限。
MRI检查:对于治疗一段时间后没有好转的患儿,或高度怀疑存在其他问题的患儿,需要进行MRI检查。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患儿MRI结果通常正常或显示滑膜增厚和关节积液,检测到组织信号强度变化可能有助于区分化脓性髋关节炎和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另外,MRI还可以发现X线无法发现的早期骨肿瘤、Perthes病、白血病等,对于疾病的准确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六、与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
(一)化脓性髋关节炎
化脓性髋关节炎患儿常状态不佳,发热大于38.5℃,或者关节有红肿等表现。此时应进行血常规、CRP和血沉(ESR)检查,如果白细胞计数>12X10^9/L,红细胞沉降率≥40mm/h,C反应蛋白>20mg/L,提示化脓性关节炎可能性大,需要住院进一步检查。
单纯通过超声检查,不能明确关节内积液是否为炎症性或者化脓性的。但如果孩子仅一侧疼痛,但双侧都有积液,提示一过性滑膜炎可能性更大;而化脓性的,多是只有一侧有积液。在鉴别诊断时,需结合临床表现、化验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二)生长痛
生长痛在女孩中比例更高,多发生在傍晚或者夜间,白天罕见。疼痛主要位于双下肢,在大腿、小腿、腘窝或胫骨处常见,基本没有髋关节疼痛,也不会出现跛行。查体时无阳性体征,各种化验检查也没有异常。与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的鉴别相对容易,但需注意详细询问病史和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
(三)肿瘤或白血病
这是临床工作中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有时候,早期的骨肿瘤、白血病、淋巴瘤等严重疾病并没有特异性的表现,类似于髋关节滑膜炎。这种情况下,除了依靠丰富的临床经验之外,更重要的是依靠家长密切的随访观察。如果疼痛持续存在并加重,需及时随诊,进行更多的评估,比如核磁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肿瘤或白血病等问题。在鉴别诊断时,需保持高度的警惕性,避免漏诊和误诊。
(四)软组织损伤或骨折
详细询问外伤史对于鉴别软组织损伤或骨折至关重要。家长需仔细回忆孩子是否有确定的外伤史,并及时告知医生。必要时进行X线或CT检查明确有无骨折。对于一些隐匿性骨折,可能需要结合MRI检查进行诊断。
七、治疗策略与预后评估
(一)治疗策略
治疗相对简单,主要是休息,且休息越充分越好。要避免下肢负重,避免剧烈活动。
此外,还需进行对症处理。如果疼痛无法耐受,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应用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但需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避免自行服药,以免掩盖更严重的问题。
对于严格卧床困难的孩子,适度轻度的活动也是可以接受的,但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二)预后评估
该病有一定的复发概率,不同孩子概率不同。如果孩子经常复发,需要进一步评估有无其他问题,如Perthes病(无菌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等。该病后遗症出现的概率很低,但对于反复复发的孩子,需警惕Perthes病的发生,必要时进行长期的随访观察。
八、总结与展望
儿童跛行及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是骨科门诊常见的疾病,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我们需要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合理选择辅助检查方法,进行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同时,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望进一步揭示儿童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手段。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家长的科普宣传,提高家长对该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进医患之间的良好沟通,共同为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END-
声明:本文为原创内容,作者王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用于学习交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