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板是介于股骨髁和胫骨平台之间的半月状纤维软骨,内外侧各一个。其外侧缘较厚,内侧缘较薄;上面微凹,与股骨内外髁相适应;下面平坦,与胫骨平台关节面相接。内侧半月板呈"C"形,外侧半月板近似呈"O"形。
什么是盘状半月板?
盘状半月板又称盘状软骨,是膝关节半月板的一种异常(畸形)表现,因半月板的宽度和高度异常增大呈盘状而得名。
盘状半月板发病率?
Young1889首次报道盘状半月板这个疾病,原先的发病率亚洲人为14%~16.6%,欧美人为0.8%~3.5%,随着MRI等先进诊疗设备的不断涌现,盘状半月板的发病率应该更高。
发病原因?
盘状半月板的发病机制至今仍有较大争论。一般认为是先天性疾病,绝大多数发生在外侧,极少发生在内侧。绝大部分为双侧膝关节发病!
盘状半月板一般是先天发育异常!
盘状半月板是相对于正常半月板形态的遗传性变异,主要是胚胎期盘状的半月板组织在结构卷曲过程中出现异常所致。
为什么盘状半月板容易损伤?
过于肥厚的盘状半月板不利膝关节的负荷传导,压力集中于盘状半月板的中央,经常没有任何外伤也容易发生退变、损伤、撕裂及囊变。
盘状半月板越肥厚,发生退变撕裂的时间就越早,撕裂程度也越重!
盘状半月板发生损伤的几率?
盘状半月板较正常半月板容易发生损伤,国外文献报道,盘状半月板合并撕裂的发生率为 38%~88%,国内报道的发生率竟高达到 92. 3% 。
盘状半月板分型?
Watanabe分类系统(1978)——
完全型:圆盘状半月板中央部分薄且完全覆盖于胫骨平台。
不完全型:新月状半月板部分覆盖于胫骨平台。
Wrisberg型:半月板移动性较大,胫骨后附着结构缺如。
盘状半月板分型?
一般简单分为幼稚型和成熟(肥厚)型。
盘状半月板有什么临床表现?
盘状半月板患者发生撕裂以前,多与常人无异,没有任何不适,少数患者可在屈膝等活动时发现膝关节有弹响,多数患者是在膝关节受伤进行核磁共振(MRI)检查时发现的。
盘状半月板患者发生撕裂以后,会出现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压痛、弹响以及因滑膜受到刺激、渗出导致膝关节积水,部分患者会出现交锁。
一定要做核磁共振(MRI)检查吗?
普通的DR及CT均无法显示膝关节的软组织结构,因此,核磁共振(MRI)是诊断盘状半月板的主要手段,怀疑有盘状半月板者都应该进行核磁共振(MRI)检查,会显示半月板增宽增大增厚呈盘状。
盘状半月板的核磁共振(MRI)表现——
矢状位显示连续3或3个以上层面显示前后角相连(蝴蝶结)。
盘状半月板的核磁共振(MRI)表现——
冠状位半月板最窄处宽度大于14~15mm,外侧缘高于对侧2mm以上。
盘状半月板的核磁共振(MRI)表现——
盘状半月板是半月板的唯一畸形,只要发现明显的半月板畸形(过大、过宽、过厚等),均可以诊断为盘状半月板;或者年龄很轻而外侧半月板退变很严重者也应该考虑为盘状半月板。
盘状半月板怎么治疗?
盘状半月板未撕裂前,一般没有明显症状,不主张手术切除。撕裂以后,没有一种方法能够治愈,只能关节镜手术治疗。
为什么要选择关节镜手术?
常规的切开手术不但切开长、损伤大、并发症多、恢复慢,而且只能将整个半月板全部切除,如今关节镜已经很普及,再选择这样的手术非常不值得!
关节镜手术如何处理?
关节镜可以非常清晰的显示整个盘状半月板的形态、撕裂的部位及程度,也能够做出精准的相应处理。
如果能够及时手术,撕裂还不严重,关节镜手术医生都能够在关节镜下切除损伤的盘状半月板中央区,尽可能的保留一个外观相对正常的半月板(半月板成形手术),以解除症状,恢复膝关节功能,避免膝关节上下软骨的直接接触,过早的引起膝关节退变。
盘状半月板成形手术有什么要求?
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成形手术时,一定要尽可能的将半月板修整至正常形态。
如何能够快捷的完成盘状半月板手术?
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成形手术的难点是半月板前角的处理,前角用尖刀片、后角用蓝钳能够快捷成形,然后等离子刀修整,一般10分钟左右就能高质量的完成这个手术。
盘状半月板术后如何康复?
手术后1个月内锻炼——
1.踝关节屈伸锻炼。
2.股四头肌收缩锻炼。
3.直腿抬高锻炼。
4.屈膝锻炼。
5.压腿锻炼。
6.护膝保护下地行走。
注意:以上锻炼分次进行,动作缓慢,每天4~5次,每次约半小时,逐渐增加,以无明显疼痛为宜,要求膝关节屈伸活动尽可能达到正常。
手术1个月以后锻炼——
1.膝关节最大活动度屈伸锻炼。
2.股四头肌力量的锻炼:膝关节半屈曲静蹲训练;加沙袋的抗阻力直腿抬高锻炼(重量从2.5Kg开始,逐渐加重)。
3.股二头肌力量锻炼:俯卧抗阻力屈曲膝关节。
4.小腿三头肌(提踵)锻炼:站立双腿踮脚尖。
温馨提示:康复因人而异,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如有疑问或不适,请向手术医生咨询并及时到医院就诊。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外科主任、仙葫院区副院长、骨科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外科主任、国家卫计委骨科内镜与微创医学广西培训基地主任
米琨教授现任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运动医学工作委员会委员、国际关节镜-膝关节-骨科运动医学学会(ISAKOS)中国委员会华南区主任委员、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会员、SICOT中国部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亚太膝关节-膝关节镜-骨科运动医学学会(APKASS)中国委员、国家卫计委内镜与微创医学全国医师定期考核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肩肘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西部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协作联盟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青年委员兼运动医学及关节镜外科委员、印度《Journal of Hand and Microsurgery》和阿曼《Sultan Qaboos University Medical Journal》等国外杂志的特邀审稿专家、《中国内镜杂志》和《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编委。
米琨教授2012年获第2届广西优秀医师奖,是广西首屈一指的骨科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外科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