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人患者中,眩晕是最常见不适之一。在眩晕的各种原因中,颈性眩晕是因颈椎功能障碍引起的,由于其发病机制知之甚少且缺乏特定的诊断试验,目前仍是一个有争议的实体。今天早读就为大家详解颈性眩晕的临床诊疗思路,值得大家学习参考!
一
颈性眩晕的概述
颈性眩晕指颈椎及相关附属组织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变化所引起的以眩晕为主症的病症。
1926年Barre首先报道颈椎关节刺激椎动脉交感神经丛可诱发眩晕、头痛、颈痛等症状。(Barre-Lieou syndrome)
1949年Bartschi Rocharx根据眩晕与交感神经的关系提出“颈性眩晕”。
1957年Denny Brown首先提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VBI)
1984年5月全国颈椎病专题讨论会对颈椎病进行了统一,椎动脉型颈椎病和交感型颈椎病都可出现颈源性眩晕 。
命名繁多
颈后交感神经丛综合征
颈椎综合征
椎动脉压迫综合征
椎动脉供血不足
颈前庭综合征
颈性偏头痛
二
颈性眩晕的解剖基础
1、骨性结构
2、软组织结构
3、交感神经及颈交感神经节
交感神经
中枢部:T1-T5脊髓灰质侧角内和丘脑下部后部皮层下中枢。
周围部:交感干、椎旁神经节、交感神经及神经丛、节后纤维(灰交通支)、节前纤维(白交通支)
灰交通支与颈脊神经相连。
白交通支经脊神经前支至神经节换元后 至交感神经分支。
颈交感神经节
颈交感神经节
1.颈上节:在C3-4椎体两旁,节前纤维来源T1-5上行交通支;交感干发出节后纤维;血管支重点到颈A系统
颈外A支:同时支配面部血管扩张,面部汗腺分泌
颈内A支:
①与三叉神经眶上支并行,支配额部汗腺
②去眼睑:支配眼睑平滑肌
③瞳孔支:支配瞳孔扩大
④睫状神经节:支配眼球血管
⑤口鼻粘膜、泪腺
2.颈中节:其纤维与C4-7平行,变异较大,一般在甲状腺下动脉附近,平C6水平,借分支与下节相连
甲状腺及甲状旁腺血管支
心支
气管支
3.颈下节:
①灰交通支相当于C7-T1,常与胸神经构成星状神经节,位于颈长肌外缘
②心支
③血管支:椎动脉并随其进入颅内 基底动脉、大脑后、小脑、脑桥、内耳、脊髓等血管和甲状腺下动脉丛
4、椎动脉
椎动脉解剖
椎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分为4段:
第1段为自锁骨下动脉发出进入颈横突孔的部分,其后方为C7横突,C7、8脊神经的前支,交感神经干和颈下交感神经节;
第2段为C6横突孔上升至C2横突孔下口,此段动脉的内侧紧邻钩椎关节,后外侧为关节突关节,动脉周围有交感神经伴行;
第3段为C2横突孔下口到枕骨大孔处,此段弯曲较多,动脉壁上有pach小体分布,通过椎动脉血压改变反射性调节血管管径,以保证颈部血流量的正常运行;
第4段即颅内段,两侧椎动脉合并为基底动脉,其上有脑桥支支配前庭神经核及支配迷路的内听动脉。椎动脉是保障脑干、小脑和大脑后部血液供应的主要血管,其血流量占脑血流量的40%。
椎动脉解剖特点
1.椎动脉供应脑的血供占脑血流总量的11.5%;
2.椎动脉在寰椎部位走行迂曲;
3.C5横突孔距椎体较近,应力、扭转力及剪力最大;
4.椎动脉直径多数左侧>右侧,一侧代偿能力差。
椎-基底动脉系统主要供应脑干、小脑、颞叶下面和枕叶内侧面皮质的血液。而位于脑干的前庭系统对缺血非常敏感。
三
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
四
颈性眩晕的临床诊断
1.颈性眩晕的临床诊断技巧
主要依据病史采集资料的综合分析,尤其强调徒手体格检查。
如:详细询问患者出现颈性眩晕的主要特点及发生、发展及诊治过程:重点徒手检查颈椎各棘突及软组织松紧程度、颈椎关节各活动度、局部触及的结节或压痛点情况等。从而确定整复颈椎的节段及部位。
触诊定位诊断法
横突、关节突触诊法
棘突触诊法
阳性反应物触诊法
2.颈性眩晕的临床诊断的核心要素
临床症状
体格检查
徒手检查特殊体征
影像学检查异常
2.1临床症状
2.1.1主要症状:
①眩晕是其最突出的症状,可为旋转感、摇摆感、不稳感、浮动感、失定位感、昏沉感等,其特点是多于回头转颈、起床卧床、伸屈脖子等头颈体位改变时发生,有瞬现瞬逝、持续数秒、也有长达整天甚至数天,但以持续时间较短为多见,发作频率可一天数次至一年数次不等,轻重程度悬殊。
②头痛、颈痛是次于眩晕的常见症状,多表现为偏头痛、后头痛或项枕部痛、颈后痛。
2.1.2伴随症状:
①恶心、呕吐、胸闷、心慌、出汗异常等;
②头面颈部感觉异常、颈僵硬感、甚至颈活动受限;
③五官症状如耳鸣、听力下降、鼻塞、咽痛、咽喉异物感、声音改变、视物模糊等以及记忆减退、共济失调、晕厥、碎倒等脑缺血症状。
2.2颈部检查:
颈部扭曲试验:患者正坐,身体固定,检查者抱患者头部两侧,将其头颈缓慢做前屈、后仰、偏侧及向左右旋转45度,观察能否诱发眩晕或眼震。
2.3影像学辅助检查异常:
①颈椎张口位、张口位左右旋45度、过伸过屈位X线片
② CT及MRI:可显示颈椎管断面大小、形态及横突孔有无异常,MRI可观察脊髓、椎间盘病变
③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螺旋CT血管造影(CTA):可显示椎动脉病变部位及其弯曲、扭转、狭窄、畸形等
④颈部动静脉血管彩超:可判断椎动脉供血情况
环枢关节异常表现
颈椎失稳异常表现
分型
1、屈曲型不稳
2、过伸型不稳
3、混合型不稳
寰椎沟环异常表现
茎突过长综合征表现
五
颈性眩晕诊疗的平乐正骨理论基础
平脊疗法是在继承平乐治筋疗法的基础上,根据脊柱生物力学原理,结合现代脊柱相关疾病发病特点,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一套平衡脊柱、治疗脊柱病的方法。其主要内涵包括脊柱的内外、整体、动静平衡三个平衡理论体系以及在此理论体系指导下的优值牵引,整脊手法,药物辨证施治和个体化功能锻炼四套治疗手段。亦称之为平脊疗法治疗脊柱病的“三原则四方法”。
平脊疗法的内涵
脊柱的稳定不仅取决于椎骨结构形态的完整和椎间盘生理功能的正常(内平衡),还依赖于脊柱周围的肌肉、韧带、筋膜以及胸廓、腹腔内压(外平衡)的协同作用。其中,任何环节(内平衡或外平衡)遭到破坏都可能导致脊椎稳定性的下降,引起脊椎周围的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功能平衡的失调,从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导致脊柱病的发生。
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对人体而言是一个整体,其中任一段椎曲发生变化,都会使其相关联的一段椎曲产生代偿性变化。一旦失代偿发生,脊柱的整体平衡即被打破,从而引发脊椎稳定性的下降,脊柱功能平衡的失调,从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导致脊柱病的发生。
动静平衡是人机体发挥正常功能的一个基本保证,具体体现在整个脊柱病的治疗,康复和功能修复中。
平脊疗法的特色疗法
平乐展筋丹揉药。
根据颈腰痛疾患的具体病情选取相应的穴位或疼痛反应点,将平乐正骨的传统药物展筋丹(粉末剂)涂抹于施治部位,同时施以特定的揉药与按摩手法,使药物与手法相结合,使病处毛孔开泻,药物透过开泻的毛孔,药物与手法同奏其效,直达病所。此法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等各种颈肩腰腿痛有较好的疗效。
优值牵引法。
采用我院自制的床头多功能牵引架,依据患者颈腰椎患者的年龄、病变的节段、不同的病理分型,给予优选的牵引角度、牵引时间、牵引重量对颈腰椎施以优值牵引治疗,以达骨正筋舒痛消的治疗效果。此法可有效用于调整颈曲、扩大椎间孔、纠正小关节紊乱、解除小关节绞索从而有效治疗各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小关节紊乱等颈腰痛疾患。
平乐治脊手法。
主要包括治筋手法和治骨手法。通过理筋,分筋,松筋手法,起到筋松痛止的作用,再通过小角度旋转复位法,提拉推顶复位法,定点旋转复位法等整骨手法,使骨正痛消。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共同凑效。
六
颈性眩晕的诊疗思路
从有形观与无形观出发
a.由调无形入手(温针灸、药物--调脉、调经络),改变有形之证
b.由调有形入手(正骨、牵引--松筋、调结构),改变无形之证
c.借助可视化技术手段,诊断无形之证
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
a.将颈椎局部与颈胸整体相结合,既要调整颈椎结构异常,又要调整胸椎错缝
b.既要关注头颈部异常,如眩晕、头痛,又要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整体气血阴阳变化
以恢复功能与结构为着眼点
a.将无形之功能异常与有形之结构异常相结合以明确诊断,如影像学观察可视之寰枢关节错缝、动力位失稳,以检验观察不可视之生化指标异常
b.通过调整筋骨结构以恢复机体功能
c.加强功能锻炼以维护筋骨结构的稳定性
七
平乐正骨特色诊疗方案
平乐正骨特色诊疗方案之一温针灸疗法
温针灸操作方法
①选取适当体位,充分暴露选穴处皮肤,严格消毒后,以无菌毫针(0.45mm×75mm、0.45mm×50mm)刺入穴位,得气后可给予适当补泻手法。
②将艾段(2--3cm)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
③针刺部位垫隔热垫(实用新型专利,201620609576.2),防止烫伤皮肤。
④每个部位以2--3壮为宜。
⑤待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取隔热垫,将针取出。
温针灸注意事项
①先在艾段一端戳一小孔以方便套在针柄上。插艾段时手持针柄下段,不要使毫针移动,防止针体深入插好后将艾段捏紧,以防掉落。艾段应距皮肤2~3cm,从下端点燃施灸。
②可在贴近皮肤处用隔热垫或厚纸板隔垫,以防灼伤皮肤。
③艾炷完全燃尽,毫针完全冷却后再出针,以防烫伤。
④嘱患者勿移动温针灸处,以防燃烧的艾段脱落灼伤。
平乐正骨特色诊疗方案之二颈椎优值牵引法
早期:采用前屈位牵引,松解肌肉、韧带
中期:采用水平位牵引,维持固定
后期:采用背伸位牵引,恢复生理曲度
持续牵引重量:成人为4--6Kg,小儿2Kg,需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适当调整牵引重量;持续牵引时间,40min/次;持续牵引频次:2次/天。
颈椎前屈位牵引
前屈100--300可增大椎间隙、扩大椎间孔
前屈位接近正常活动范围,利于松解肌肉
颈椎水平位牵引
水平00可较好拉伸颈椎生理弧度,舒展椎动脉、改善脑部血供
避免脊柱前屈或后伸运动时椎管对脊髓的异常刺激
颈椎背伸位牵引
背伸50--100牵引可以防止寰椎向前滑动,加强寰枢关节的稳定性,恢复颈椎生理曲度
颈椎牵引注意事项
调整好枕颌牵引带的松紧度,两侧牵引带要等长,作用力相等。枕带的受力部位应集中在枕骨粗隆中下部,枕颌带应兜住下颌正下方。要注意避开颈动脉窦和喉部,防止压迫颈动脉窦引起晕厥或意外发生。
餐后2小时进行牵引为宜,预防空腹牵引导致的低血糖虚脱反应。
牵引时患者体位应舒适,全身放松,解开衣领,自然放松颈部肌肉,除去耳机、眼镜等影响放置牵引带的物品。
可在枕颌牵引套内垫衬一层纱布或棉布衬垫,以保持清洁和舒服。
牵引中或牵引后患者若头晕、心慌、四肢麻木、无力加重、出冷汗应立即停止牵引,寻找诱发原因和进一步检查。排除其他重大器质性疾病后可于次日调整牵引角度、重量后再次试行牵引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少数患者牵引时可出现颈痛或颈痛加重,应检查牵引体位、重量、时间并及时做相应调整。对体质较差不能耐受者或对牵引有恐惧者不应强行牵引。
颈椎牵引的禁忌症
颈椎结构完整性受损,如:颈椎及其邻近组织的肿瘤、结核等疾病;颈椎邻近有血管损害性疾病;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有斑块形成。
颈椎严重失稳,颈椎椎体骨折;陈旧性颈椎外伤未愈者;重要内脏器官功能不全,出血性疾病,动脉瘤。
平乐正骨特色诊疗方案之三颈椎三维正骨疗法
3.2.1 以揉药松筋为整复治疗的基础手法
颈部揉药松筋手法是治疗颈性眩晕的基础手法。首先应用娴熟的揉药松筋手法,松解颈部软组织出现的筋结及条索状物,为最后采用正骨手法顺利整复复位打下好基础。
颈椎侧扳手法调颈椎侧弯
我们还应该知道
灵活运用操作技巧是正骨手法顺利成功实施的关键
颈性眩晕可因不同节段的椎动脉受影响情况,而针对性选择不同手法招式。针对不同病变节段采用不同的颈椎屈曲角度及摆放体位,更有利于将靶点节段置于应力顶点处,保证力点最大程度地作用于病变节段。同时,在颈椎手法操作时,术者务必“心手腰合一”。使前臂在腰肩肘部协同带动下旋转颈椎关节,合理使用腰部力量带动手臂移动,充分运用核心肌群以维持操作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生硬运用臂部蛮力带来的暴力损伤。
“爆发力”的驾驭是决定正骨手法的成败
正骨手法是以机械力的形式作用于人体靶点,力是治疗作用的基础。正骨手法的特点则在于对“爆发力”的完美驾驭。手法要整复关节,关键在于掌握力的运用.必须要充分认识预备加载力、扳动力、最大范围作用力的实质。手法运用时力量要沉稳有力,操作时先给予足够的预备加载力,然后以最小的扳动力产生最大作用力。从而达到最好的临床效果。要避免医源性损伤.就一定要把握好力沉与力大。
手法作用于深层肌群并引起良性治疗效应
若深部的挛缩肌群没有得到应有的充分治疗,即便有弹响声,也无法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纠正深部“骨错缝、筋出槽”,恢复多裂肌、头颈夹肌、前后斜角肌等深层肌群功能,达到恢复脊椎整体的功能的目的。
洛阳正骨药物内治法则
药物疗法是洛阳正骨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在药物治疗上创立了“破、和、补”的三期治疗原则,创制了不少有效的方药。
平乐正骨特色诊疗方案之四药物内服外用
颈痛消丸
【主要成份】羌活、独活、葛根、秦艽、姜黄、丹参、桑枝、忍冬藤、延胡索、当归、木瓜、细辛、桑枝、甘草等14味中药。
【功能与主治】养血、散寒、除湿、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引起的颈椎病,颈椎骨质增生,肩周炎及颈肩部各种软组织病变等症。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养血止痛丸
【主要成份】丹参、鸡血藤、香附、甘草等十多味中药。
【功能与主治】活血行气、温经通络、消肿止痛。治疗骨质增生、慢性劳损引起的颈肩腰腿痛、跟痛症。适用于损伤后期,气血虚瘀滞,症见肌肉消瘦发硬,活动不利,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
【禁忌】孕妇禁用。
七珠展筋散 外
【主要成份】血竭、人工麝香、人工牛黄、珍珠、乳香、没药、当归、人参、三七、琥珀等10味中药。
【功能与主治】活血消肿止痛、舒筋活络、通利关节、生肌长肉。用于慢性劳损所致关节强直,屈伸不利,肌肉酸痛以及腰腿痛、肩周炎等症。
【用法与用量】外涂于患处,按揉至发热,一日3~5次,每次少许,10天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孕妇忌用。
平乐展筋酊 外
【主要成份】血竭、乳香、没药、红花、三七、冰片、樟脑、人工麝香、人工牛黄等9味中药。
【功能主治】活血祛淤、舒筋止痛,用于跌打损伤、肿胀不消、劳伤宿疾等。
【用法与用量】外用,一日2次,涂擦患处,按摩至发热,劳伤宿疾先行涂药热敷30分钟,然后按摩。
【注意事项】一般是直接涂擦于患部,或涂擦后加以手法按摩活筋,皮肤破损者及粘膜处禁用。
活血接骨止痛膏 外
【主要成份】当归60g、血竭、乳香、没药、红花各10g、三七3g、冰片2g、麝香1g、大黄120g、生地黄120g、连翘120g、羌活90g、白芷、赤芍、独活60g、木鳖子15g、甘草30g等22味中药。
【功能与主治】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接骨续筋,祛风除湿,用于创伤骨折、软组织损伤、劳损性腰腿痛、颈肩痛等各种痛症。
【用法与用量】外用,在火上微烤,徐徐加热,待膏药软化展开后,贴患处,每帖5~7天,皮肤应洗干净。
【注意事项】若贴后皮肤起红疹,立即揭掉,用温水洗净皮肤,不可再贴,孕妇慎用。
舒筋活血祛痛膏
【主要成份】当归、血竭、乳香、没药、红花、三七、大黄、赤芍、木鳖子等22味中药。
【功能与主治】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接骨续筋,祛风除湿。适用于创伤骨折,软组织损伤,劳损性腰腿痛等症。
【注意事项】用前洗净患处,破损皮肤勿用,过敏体质及孕妇慎用。
软伤外洗一号
【主要成份】白芷、莪术、三棱、灵仙、千年健、花椒桃仁、透骨草、伸筋草、红花、艾叶、香加皮、海桐皮苏木等14味中草药。
【功能与主治】适用于创伤骨折后期,慢性劳损所致关节强直,屈伸不利,肌肉酸痛以及劳损性腰腿痛、软组织损伤、颈肩痛等症.多用于四肢损伤后期关节僵硬,或并发风寒湿邪侵袭。皮肤有破损者不宜应用。
【用法与用量】 外用熏洗,每日熏洗两次,每次半至一小时。一日两次,每次2袋。
【注意事项】有出血者慎用,破损皮肤勿用,过敏体质及孕妇慎用
临床疗效评价指标
①眩晕主症及伴随的颈肩痛、头痛、恶心、胸闷等症状是否消失或者明显减轻;
②患者颈椎各活动度是否恢复正常,颈椎活动是否会诱发或加重眩晕;
③颈椎靶点关节、棘突、横突等是否已恢复到正常的位置;
④颈部结节及索条状物是否消失,肌张力是否恢复到正常,并以此判断颈性眩晕的治疗效果。
廉杰
副主任医师
河南省骨科医院(洛阳正骨医院郑州院区) 副主任医师;国家级名老中医毛天东学术思想传承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脊柱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河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疼痛分会秘书,河南省中西医结合骨质疏松与代谢性骨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健康管理学会骨健康管理专科分会委员,擅长运用手法正骨、整脊、温针灸、小针刀、神经阻滞等方法治疗颈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环枢关节半脱位、各种颈椎病、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退行性滑脱、骶髂关节错缝、梨状肌综合征、肩周炎、髋关节滑膜炎、膝关节骨关节炎、脊柱关节错缝、软组织损伤、滑膜炎、退行性关节炎及脊柱相关疾病及相关中医内科疾病。获得河南省中医药岗位技能竞赛二等奖,主持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参与市级及以上科研成果6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