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高血压患病人群逐渐年轻化,临床医生经常遇到一些高血压患者,经过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而确诊为颈椎病,颈椎病引起了血压升高。下面我们介绍一下颈源性高血压诊治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01
颈源性高血压的概念
颈源性高血压是由于颈椎劳损、退行性变、外伤等原因,导致颈椎间组织稳定性降低或错位,产生无菌性炎症,进而刺激颈交感神经或椎动脉而引起血管舒张功能紊乱,脑血管缺血缺氧,从而导致中枢性血压升高。
02
颈源性高血压的病因有哪些?
由于人体的颈椎骨质增生,导致颈椎退行性病变,椎体稳定性降低,颈椎椎间盘突出等原因,植物神经受到刺激,导致了颈交感神经节或椎动脉血管舒缩功能异常紊乱,促使脑细胞缺血缺氧和功能障碍, 继发性血压上升。诱发颈源性高血压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正确的姿势
不正确的姿势是导致颈椎病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我国 “低头族”的人群数量越来越多。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打游戏、看视频及看书等。这些不正确的姿势让颈部肌肉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导致颈椎生理曲度改变,从而使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颈部交感神经受刺激而导致神经功能紊乱,脑血管痉挛,血压升高。
2、慢性劳损
慢性劳损是颈椎病的首要病因,长期的局部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扭曲损伤,导致颈椎局部水肿出血,颈部肌肉组织产生炎性改变,最终形成骨质增生,压迫局部的神经组织和血管,这种压迫持续存在,会继发性影响脑血管舒缩功能,而发展为全身小动脉痉挛,使血压持续升高。
3、外伤和炎性感染
颈部组织外伤和炎性感染都会促使颈椎处于高度危险状态,颈部神经、血管等组织受到挤压或牵拉,造成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或血管痉挛,导致脑组织供血下降,脑细胞缺氧,刺激血管运动中枢的兴奋性增强,导致血压升高。
03
颈源性高血压的症状有哪些?
颈源性高血压多发生于40~50岁中年人,目前年轻人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患者的颈部活动不便,活动时常有局部摩擦音,颈部疼痛或冷热异常。
颈源性高血压的特点是血压波动大,服用降压药物效果差。患者的血压变化与其颈椎病症状发作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血压变化与颈椎病发作同步。
这类患者的血压指标变化较不稳定,上下波动显著。患者出现颈椎疼痛,头痛和/头晕等症状时,血压水平显著升高。血压升高的特点是舒张压高,脉压差小。如果患者的颈椎病症状得到了缓解,患者的血压水平也相应下降。这种血压变化特点在患者发病初期尤为显著。
由于是颈椎病引起的血压升高,因此,这类患者对降压药物的敏感性差,服用降压药物血压下降不明显,短时间内血压会再次上升,如果患者接受了颈椎病的相关治疗(牵引和针灸治疗),患者的血压在长时间段内得到较高的改善(下降20~30mmHg)。
04
如何鉴别颈椎病性高血压?
1、原发性高血压:这类患者血压升高的病因不明,通常与家族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一般的降压药物能够显著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并且患者没有颈椎病的系列症状,血压升高与颈部症状无关。。
2、肾性高血压:由于肾脏实质性病变和肾动脉病变引起的血压升高在临床称之为肾性高血压。它属于继发性高血压的一种,多发生于青年人群,患者伴有肾脏病史,肾脏血流灌注不足或肾实质性损害等诸多因素导致了血压升高。患者尿液检查通常有异常。患者没有颈椎病的症状和体征。
3、直立性低血压:研究发现,直立性低血压主要与原发性或继发性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自身病变有关。因原发性或继发性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导致血压调控异常。患者可能出现病理反射阳性,肌张力增高,大小便失禁,直立性低血压等。患者没有颈椎病的症状和体征。
05
颈源性高血压的治疗
颈源性高血压受到颈椎病的影响,其降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因此,积极治疗颈椎病,例如,采用针灸、推拿及牵引等物理治疗方法,减轻颈部神经脊髓、交感神经及椎-基底动脉的压迫和刺激,缓解颈椎病的症状。工作和生活中注意头颈部姿势,低枕睡眠,防止颈椎组织受损。定期进行血压监测,改善饮食结构,适当增加运动量,都有助于颈源性高血压的治疗。
06
颈源性高血压的预后
颈源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异常与颈椎病有密切关系,因此,积极预防颈椎病的发生是预防颈源性高血压的关键。如果能够获得有效预防颈椎病的方法,患者的临床预后较好。
如果患者的高血压已经持续了数年,或者已经继发了脑血管硬化,那么,单纯治疗颈椎病,对患者的高血压没有显著的疗效,临床上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综合治疗。
总之,在我国的高血压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升高与颈椎有关,积极治疗颈椎病后,这部分患者的血压得到了有效的改善,甚至摆脱了高血压的困扰。临床医生要重视高血压患者的筛查,早期发现,尽早治疗颈源性高血压,从而避免形成器质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