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富贵病”逐渐走入我们的视线,今天我们要关注的是其中一种——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性血管病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疾病,是冠心病、脑血管病等缺血性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
动脉粥样硬化是怎样形成的?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持续进行的过程,主要分为以下4个阶段:
③动脉斑块形成:沉积的脂质逐渐增多,引起管腔狭窄,最终形成动脉斑块;
④斑块破裂产生血栓:斑块由稳定变为不稳定,甚至出现动脉斑块破裂,血栓形成。
初期动脉粥样硬化一般不出现临床症状,容易被忽视,但当血栓严重阻塞或完全阻塞血管时,会诱发严重疾病,包括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管病(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以及外周血管疾病(肾小管坏死)。
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有哪些?
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
研究表明,我们可以通过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等来控制相关的风险因素,预防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及相关疾病的进展。
如何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1. 健康饮食
原则:低胆固醇、低脂;减少食物中的盐分和糖分;增加食物中的谷物、蔬菜、水果、鱼类的摄入量。
每天摄入蔬菜300~500g,水果200~400g,谷类250~400g,胆固醇<300mg,食用油少于25~30 g,饮水至少1200ml。减少钠盐摄入,每天食盐控制在6g以内;增加钾盐摄入,每日钾盐大于4.7g。少吃猪肉、牛肉、油炸食品。
2. 控制体重
理想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将体质指数(BMI)控制在正常范围内(18.5~23.9)。减肥应逐步进行,每周不要超过1千克。适当运动加健康饮食有助于控制体重。
3. 适当运动
适宜的有氧运动有助于减轻体重、降低血压,改善心肺功能,调节紧张情绪。可根据个人喜好和运动环境来选择合适的运动类型。建议每周至少运动3次,推荐每天快步走6000步以上,速度是每分钟100步。老年人还可以选择散步、跳舞、家务劳动、游泳、骑自行车等。如果有头晕或胸痛等不适感觉,立即停止运动。
4. 控制压力
合理安排一天的时间和工作,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 每天坚持适量运动、休息和娱乐。
5. 戒烟限酒
烟,越早戒越好,实在戒不了,每日吸烟量应控制在5支以内。酒,越少越好,男性每日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
6. 调脂治疗
20岁以上的成年人每2~5年测量1次空腹血脂;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每年检测1次;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测定1次。
所有血脂异常患者首先应调整生活方式。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降脂治疗的首要干预目标,首选他汀类药物,中等强度起始,根据患者的达标情况和耐受情况,适当调整剂量。如果胆固醇水平不达标,可与其他调脂药物联合使用。
7. 控制血糖
健康人40岁开始每年检查一次空腹血糖。年龄<45岁者,如有其他危险因素:肥胖(BMI≥28);2型糖尿病者的一级亲属;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产史或妊娠糖尿病史;有高血压(血压≥140/90mmHg)都应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
首先进行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平衡膳食、加强体育锻炼。3~6个月后若无效,可口服二甲双胍。每半年进行一次OGTT评估。
8. 控制血压
有研究显示,收缩压每下降10mmHg,冠心病风险下降20%,卒中死亡风险下降 30%。普通高血压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伴有糖尿病或肾病的高血压者,血压应控制在 130/80mmHg;24h尿蛋白超过1g者,血压应控制在125/75mmHg。
9. 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地位目前存在争议,只有在预防心血管病事件明显超过出血风险时,使用阿司匹林才能使获益超过风险,一级预防才有意义。
结合最新循证证据与国内外各项指南内容,建议下列人群服用阿司匹林(75~100mg/d)进行ASCVD的一级预防[1]:
(1)未来10年ASCVD风险≥10%;
(2)糖尿病患者,年龄≥50岁,伴有以下至少一项主要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或蛋白尿;
(3)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良好,伴有以下3项危险因素中的至少2项:吸烟、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HDL-C)、男性≥45岁或女性≥55岁;
(4)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30~45ml/(min·1.73m2)。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作学术交流分享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参考文献
[1]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17).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 46(1):10-26.
本文来源:心希望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