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叉病变导丝选择的一般原则
无论作为边支保护导丝还是Rewire导丝,首选弹簧圈缠绕的一线工作导丝
操控性良好
头端柔软安全
头端塑形灵活(大弯,小弯,U弯,勺型弯),且保持能力好
一线工作导丝无法到位时,考虑导丝升级
血管严重扭曲或开口重度狭窄,尝试超滑导丝;
进入闭塞的分支开口病变,选择缠绕型硬导丝;
头端尖细导丝对分支开口极度狭窄或闭塞病变可能有效。
分叉病变中指引导丝的塑形
塑形工具
导丝头端塑形的基本原则
分支-主支血管角度越大,导丝头端的弯曲度越大
主支血管直径越大,导丝前端弯曲部分也越长
分叉病变中指引导丝的操作
1导丝的规范操作:双手操作
左手小指、无名指和中指与大鱼际握住Y接头;
大拇指和食指捏住指引导丝,操控导丝的进出距离,1-2cm;
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旋钮,操控导丝的旅转速度和度数。
2导丝进入边支的注意事项
防止缠绕
如果可能,尽量第一根导丝应进入较难进入的血管(狭窄程度重、与主支近端角度大、迂曲);
尽量减少第二根导丝操作。
避免混淆
介入操作平台上,两根导丝位置应该固定;
尽量区分颜色或标记。
指引导丝进入不同类型边支的要点
导丝进入边支的操作方法
正向导丝推进法(常用):保证导丝良好塑形,朝向边支开口方向,向前推送导丝;
反向导丝技术(较常用):调整导丝尖端指向边支开口侧,缓慢回撤导丝,到达边支开口后继续向前推送,一旦导丝尖端进入边支开口3-5mm时,可适当旋转GW,使走向远端;
旋转导丝进入边支法:旋转幅度不宜过大,在使导丝头端指向边支开口后,适当旋转使导丝穿入边支。
不同类型边支导丝的塑形与操作
分叉与非分叉病变中导丝选择差异
1边支严重狭窄
渐变塑形
|
2钝缘支病变
双弯曲塑形
近端弯曲可使术者操控导丝进入回旋支;
进入回旋支后,更小的远端弯曲是的导丝可以进入钝缘支。
3边支开口/近端夹层
大弯塑形
扩张主支病变或植入支架后,往往会造成斑块移位或分叉嵴部移位,边支开口夹层,甚至边支闭塞:
|
4上翘形边支
茶壶嘴塑形
|
预置困难时要点提示
仔细阅读造影结果选择合适的投照角度(切线位或轴线位);
放大图像;
移动显示器位置靠近术者;
仔细观察导丝塑形情况,必要时重新塑形;
更换导丝;
使用器械辅助。
①将导丝推送至主支远端;
②回拉导丝,勾住边支开口;
③如边支狭窄严重,可使导丝的头端顶在病变处,轻轻左右旋转导丝(均不超过90度);同时轻轻前顶导丝(以导丝不拱起为原则),或让导丝头端依靠心脏自身的跳动慢慢通过病变;
④快速旋转,缓慢推进,通过病变。
进入边支的辅助手段
1球囊辅助
导丝已进入边支,但无法到达远端时,球囊增加支撑力;
球囊扩张,封闭主支开口,促进导丝进入边支。
2双腔微导管辅助
辅助进入上翘等开口角度极度刁钻的边支
辅助通过近端极度扭曲血管
辅助通过分叉前已开通但明显形成夹层的CTO
3小球囊扩张/旋磨
`小球囊扩张/旋磨处理近端钙化
指引导丝成功穿越支架网眼的技术要点
1导丝穿过支架网孔的基本原则
导丝穿过支架网孔位置应尽量选择:
适当的网孔
避免未贴壁网孔
避免导丝穿过夹层进入边支
保证后续器械能够顺利通过
2按术式需要操纵导丝准确穿越所需的支架网孔
无论是单支架术或是双支架术(T stenting / TAP / Culotte ),导丝穿过支架远端网孔同样重要
T系列支架术——导丝应穿过主支支架远端(中心)网孔进入边支支架,再行FKB;
Cullotte系列支架术——首个支架释放后,操纵导丝穿过首个(边支)支架下缘远端网孔进入另一分支(主支),然后植入第二个支架,第二个支架释放后操控导丝穿过第二(主支)支架下缘远端网孔进入分支,再完成FKB;
OOT支架术——主支血管首个支架植入后,操控导丝穿过主支支架下缘远端网孔,尽量接近分叉血管嵴进入分支血管,再使正对边支开口的主支支架支托呈唇样突入分支血管近端与近侧实现近端优化处理,随后边支支架定位时只要将支架近端与主支血管嵴对齐,支架膨胀后便可完整覆盖边支开口;
Crush系列支架术——植入第二个支架(主支)后,操控导丝穿过主支支架近端网孔进入分支血管,再行FKB。
3精细化操作导丝穿过支架远端网孔
①选择合适的投照体位将分叉部位充分展开;
②导丝塑形时头端长度应大于主支血管直径
③导丝送至分叉远端后将导丝头端弯曲指向分支血管,然后慢慢回拉导丝;
④紧靠分叉嵴部推送导丝穿过支架侧孔进入分支
正确后撤边支保护导丝
1导丝“禁锢”后撤困难的处理
2导丝“禁锢”需要考虑的因素
导丝禁锢的长度,总体不能过长
切忌禁锢导丝焊点接合处
支架释放的压力适宜,一般低于10atm
导丝禁锢的时间不宜过长
慎用亲水超滑导丝,易损伤聚合物护套
END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李成祥教授课件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