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骨科手术越做越多、方法也越来越多,但石膏固定作为骨科医生的看家本领,不但不能忘,还要掌握精准。今天小编将给大家总结各部位石膏固定的技巧及注意事项,看看各位骨科医生的看家本领到底练得怎么样!
各部位石膏固定姿势
1、手与腕关节:
拇指对掌位 ;
其他手指与拇指成对掌位;
整个手的功能位即掌指关节轻度屈曲,手指分开,各指间关节稍许弯曲,拇指内旋正对示指,呈握球姿势。掌指关节140°,近指间关节130°,远指间关节150°;
腕关节背屈15°~30°,向尺侧偏斜约10° (在桡骨下端骨折有移位时) 如执笔姿式
前臂呈中立位。
2、肘关节: 屈曲90°,前臂中立位。
3、肩关节: 上臂外展45°~60°,肩关节前屈30°,外旋15°,肘关节屈90°; 前臂轻度旋前,使拇指尖对准病人鼻尖,石膏包扎后称“肩人字石膏”。
4、踝关节:中立位足背伸90°与小腿成直角。
5、膝关节:屈曲10°~15°幼童可伸直位。
6、髋关节:根据性别,年龄、职业不同稍有变动,一般外展15°~20°,屈曲10°~15°外旋5°,石膏包扎后称“髋人字形石膏” 。
7、石膏背心:腹侧自胸骨柄至耻骨联合,背面自肩胛以下至骶骨部,两侧自肩关节以下开始直到骨盆。
8、蛙式石膏:适用于婴幼儿发育性髋脱位(即先天性髋脱位),施行关节复位术后的外固定。两侧髋关节均外展外旋并屈膝90°。
注意事项:
石膏无弹性,不垫以衬垫,就易引起组织压伤。一般而言石膏覆盖的部位都应覆以衬垫,在骨隆突处和软组织稀少处尤应加厚。常用衬垫有棉织套筒、棉纸、棉絮垫等。
石膏的衬垫极薄,厚的衬垫使抚摸石膏时有较大的扰动,增加了肢体和石膏的磨动可能性,就有抽紧石膏绷带卷之弊,比不加衬垫的石膏更易引起组织压伤。
包扎石膏的基本方法:
在环绕包扎时,一般由肢体的近心侧向远心侧缠绕,且以滚动的方式进行,不可拉紧绷带,以免造成肢体的血循环障碍。
每一圈石膏绷带应盖住上一圈石膏绷带的下1/3,这样才能使整个石膏绷带凝合成一整体,必须保持石膏绷带平整,勿使形成皱褶,尤其在第一、第二层更为重要。
由于肢体的粗细不等,当需向上或向下移动绷带时,要提起绷带的松弛部并向肢体的后方折叠,切不可翻转绷带。
操作要迅速、敏捷、准确,两手要互相配合,即一手缠绕石膏绷带,另一手朝相反的方向抹平,使每层石膏紧密贴合,勿留空隙。
石膏的上下边缘及关节部要适当加厚,以加强其坚固性。整个石膏的全部厚度,以不致折裂为原则,一般就为8~12层。
将石膏绷带的表层抹光,并按肢体的外形或骨折复位的要求加以塑形。
因石膏易于硬固,必须在硬固前数分钟内完成,否则不仅达不到治疗目的,反而易使石膏损坏。
对超过固定范围部分和影响关节活动的部分(不需固定关节),应加以修削。边缘处如石膏嵌压过紧,可将内层石膏托起,并适当切开。对髋人字石膏、蛙式石膏,应在会阴部留有较大空隙。
最后用色笔在石膏显著部位置标记诊断及日期。有创面者应将创面的位置标明,以备开窗。
石膏绷带固定范围
石膏对患部的固定有一定范围,其原则是将患部上、下两个邻近的关节一起固定 ,如下表:
各部位适应症及包扎技术
前臂石膏
上肢石膏
小腿 石膏
下肢石膏
1.前臂石膏托
包扎技术:病人端坐,腕关节略背伸、尺偏位,患者手掌向下,前臂中立位,屈肘90°,肩外展60°。
适应症:
腕部软组织伤;
腕部急、慢性炎症;
腕骨骨折;
腕部脱位;
尺、桡骨远端骨折;
腕部手术
(1)colles骨折:
患肢牵引整复
前臂包绕棉纸,石膏条带铺成上宽下窄长条形,长度约为肘部至掌指关节处1.5倍。
石膏条带放于前臂和手的背侧,近端距肘下两横指处,远端过掌指关节0.5cm。反折部分斜向大拇指侧的掌腕部,但不要接触尺侧石膏而形成管形。
纱布绷带螺旋包扎,手法加压塑型。
(2)舟状骨骨折:
包扎方法:与桡骨远端骨折基本相似
差别如下:
腕骨骨折腕关节通常在背伸30°功能位上固定;
舟状骨骨折须将大拇指近节指骨固定牢靠。
操作方法:在做前臂托时将长度再放长10cm,然后剪下多余部分贴在拇指近节处用绷带固定即可。
石膏指夹板的制作:
取20号铁丝折成U型,长度8-30cm不等,宽为1-2cm。
用15cm宽的石膏绷带单层剪成与U型铁丝相当长度,包绕U型铁丝。然后在水中浸一下,用双手拇指和食指向相反方向将水挤出,使石膏层之间得到粘合。袖箭边缘使成U型,用力福摩光滑,待晾干即可备用。
包扎技术:
石膏夹板通常放在掌侧。将事先制作好的指夹板弯成所需形状,并与患肢相适合。
前臂包好棉纸,取一石膏条,一头先放于手掌侧远端,再放好指夹板,石膏条在近端迂回,与远端正好把指夹板夹在中间,纱布固定。
石膏托范围从掌指关节起到前臂上1/3止,保持指、掌、腕关节的功能位,指夹板远端超过之间0.5cm。
2.前臂石膏管型:
适应症:与前臂托相仿,一般用于需要长时间固定和确实可靠固定的病人。
包扎技术:先放石膏托,然后用石膏绷带螺旋环形包扎,每一层覆盖上一层的1/2,边包扎边抚摩,把包扎过程中石膏绷带的松离部分在石膏条带外面折叠。包扎完毕加压塑型,悬吊。
3.上肢石膏托:
适应症:主要用于治疗前臂中下1/3至上臂中上1/3的损伤,如肿胀的上肢骨折病人、肘关节脱位复位以后,一定要用上肢托固定3周。
包扎技术:
体位与前臂石膏托一样
范围从肩峰下8-10cm处到掌指关节过0.5cm。肘关节屈曲90°,腕关节背伸30°,前臂中立位或根据病情需要置于某种特殊位置。
包绕棉纸,取石膏条敷于上臂外侧和前臂背侧,于肘部弯角处将石膏条从内侧剪开2/3,上下重叠并与肢体紧贴。
加压塑型,悬吊。
4.上肢石膏
(1)管型:
适应症:
前臂或肘部肌腱断裂;
一根或两根前臂骨折;
肘关节骨折;
肱骨髁部和髁上骨折;
前臂、肘部矫形外科术后。
包扎技术(前臂骨干骨折):
基本方法同上肢石膏托,局麻下牵引复位;
包绕棉纸,放置石膏条;
再用石膏绷带螺旋包扎,加压塑型,悬吊。
(2)U形石膏:
适应症:用于无明显移位或经其他疗法治疗后而行保护性治疗的肱骨中、下1/3骨折。
包扎技术:
病人端坐,患肢下垂,前臂由助手把持;
棉纸包绕患肢肩部、上臂和肘部;
取一长石膏条带放在上述部位,使之呈“U”形;
将石膏在肘部两侧剪口,并与肘部贴紧,绷带包扎塑型。
(3)横“8”字形石膏:
适应症:
锁骨骨折;
肩锁关节脱位;
肩锁部伤患;
肩锁部矫形外科手术后。
包扎技术:
病人端坐在凳子上,挺胸,两手撑腰、上臂外展60°;
术者站于患者身后,两手握住患者两上臂前外侧,用力将两侧肩部向后、外、上方牵拉;
用棉纸绕两侧肩部、腋下做横形“8”字形包扎;
石膏条带包扎。
5.小腿石膏托:
适应症:
适用于跖骨、跗骨、趾骨骨折、内外踝及跟骨骨折;
踝部扭伤、挫伤;
踝部疾患及该部术后固定。
包扎技术:
患者平卧,患肢髋关节、膝关节屈曲位,前足既不内翻也不外翻,踝关节保持在90°;
包扎范围从胫骨结节平行于后侧至过趾间0.5-0.8cm;
背侧到足趾关节,足趾背侧外露。
6.小腿石膏管型:
用于患肢肿胀消退后作较长时期固定
范围与体位与小腿石膏托相同
(1)在胫骨结节与踝部的骨突隆起处多包绕两层棉纸;
(2)取一石膏托置于小腿后侧及足跖侧;
(3)用石膏绷带延肢体表面滚动包扎,缠包的每一圈都要压盖上一圈的1/2。
7.下肢石膏托:
适应症:
膝关节疾患;
膝关节挫伤、扭伤;
膝关节炎症;
小腿部青枝骨折;
股骨髁部骨折。
包扎技术:
范围:从大腿根部至足趾尖部,膝关节、踝关节保持功能位
包扎技术同小腿石膏托
8.下肢石膏
(1)管型:
适应症:
胫腓骨骨折;
胫骨平台骨折。
包扎范围同下肢石膏托,包扎技术同小腿石膏管型,需额外加固膝关节,包扎完成后需测量下肢轴线是否在一条线上。
(2)下肢石膏筒:
它的优点是可使患肢踝关节和髋关节自由活动,能穿鞋袜和行走。
适应症:
用于单纯性无移位的髌骨骨折;
髌骨骨折经手术复位内固定之后;
膝关节脱位或伴关节周围韧带损伤整复后的外固定。
范围:从大腿上端根部至踝上2到3个横指
包扎技术同小腿石膏管型
来源:本文为好医术作者原创整理自百度文库,仅用于学习交流,原课件未署名作者,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