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科技水平的日新月异,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工具层出不穷,如房颤消融开通了AI技术,运用了心腔内超声(ICE),压力消融大头等等,确实给术者和患者带来了较大获益,也给培养房颤消融新术者缩短了学习曲线。
但同时也逐渐出现了一些急功近利、浮躁的现象,忽视了对心脏基础电生理的学习,个别年轻的术者跳过了基础电生理的学习过程,一开始就学房颤消融,当术中出现阵发性室上速时反而措手不及。电生理医生逐渐变成了导管消融匠。今天就与广大电生理爱好者们一起重温部分基础电生理的知识。
01
正常的心脏激动顺序及
多导仪上各个导管腔内图摆放的位置
正常情况下窦房结发放电冲动,经结间束传导至房室结,然后经希氏束、左右束支,最后传导至心室肌。腔内图记录通道的排序原则:自上而下、由近及远(图1)。
图1 左侧为各导管放置位置,右侧为腔内图记录通道(图片来源网络)
02
各间期的正常范围及意义
P-A间期:从心电图上最早P波起始点至希氏束电图上A波起始点。代表右房内传导时间,平均40ms。
A-H间期:自房间隔下部经房室结至希氏束的传导时间。在希氏束电图上自A波最早点至希氏束电位起始处。代表房室结的传导时间,平均60~130ms。
H间期:自希氏束电位起始点至该电位的终止点。代表希氏束内传导时间,平均10~25ms。
H-V间期:自希氏束起始点至体表心电图QRS波的最早起始处。代表希-浦系统内的传导时间,平均35~55ms。
P-A间期延长说明传导障碍位于心房内;A-H间期延长表明阻滞部位位于房室结;H波增宽或分裂为H、H'两个成分表明希氏束内传导阻滞;H-V间期延长表明传导阻滞位于HIS束、或左右束支,或左右束支的分支水平。
03
心内电生理检查的几个重要概念
1、心脏不应期:心肌组织或心肌细胞受刺激发生激动反应,立即在很短的时间内完全地或部分地丧失兴奋性,这一电生理特性称为不应性,激动后不应性所持续的时间称为不应期。
心内电生理检查中,常用采用程序期前刺激S1S2,当S1S2配对间期逐渐缩短(亦称S2刺激逆扫描),最后S2进入不应期,表现为心脏某部分不被S2激动(图2)。
图2
2、向心性室房逆行传导(图3):心室程序刺激时,室房逆行传导的顺序正常,位于希氏束邻近的电极部位最早记录到经室房逆传的心房电活动。多数情况下,说明室房逆行传导经房室结。但HIS束旁旁道亦可出现向心性室房逆行传导。
图3:可见A波的激动顺序是由近及远
3、偏心性室房逆行传导(图4):心室程序刺激时,室房逆行传导的顺序异常,远离希氏束的电极最早记录到逆传的心房电活动。说明室房逆行传导经房室旁道。
图4 可见心室刺激时A波的激动顺序是由远及近
4、递减传导:递减传导是经房室结传导的重要特征(图5),心内电生理检查常用这种现象来排除房室旁路,因房室旁路传导为“全或无”。但“慢旁路”也可具有递减传导的特性,需要从其他方面鉴别。递减传导可用S1S2程序刺激,逐渐缩短S1S2配对间期,观察S2引起房室或室房传导的反应。
图5 S2刺激时VA间期比S1刺激时的VA间期延长,提示递减传导
04
心脏程序电刺激方案
1. 分级递增刺激:较被检查者基础心率快10~20次/分的频率起搏,每次起搏30~60s。间隔1~2分钟,频率递增10~20次/分进入下一次循环,直至心脏某部位达有效不应期或出现最长的窦房结恢复时间。
2. 连续递增刺激:用较低的频率起搏,而后逐渐增加起搏频率,保持1:1 起搏夺获,直至心脏某部位达有效不应期。此种刺激方式可减轻超速抑制的影响,常用于不应期测定。
3. 短阵快速刺激:用比被检查者的心率快30次/分的频率快速起搏10~20次,用于终止快速心律失常。
4. 成串刺激:由几组短促、快速的刺激脉冲组成。
5. 程序期前刺激:指在自身心律或基础起搏心律中孤立单个或多个早搏(期前)刺激。常用的程序期前刺激方案如下:S1S2刺激:在S1S1刺激8次后,发放一个期前刺激S2,每一周期递减S1S2的配对间期,递减的幅度可更加具体情况设定。通常S1S2的配对间期可以10ms递减。
例如:S1S1(500ms),S1S2的配对间期300ms;S1S2(500 ms/300 ms)刺激以S1S2配对间期10ms递减,第一个周期为S1S2(500 ms/300 ms),第二个周期即为S1S2(500 ms/290 ms),第三个周期即为S1S2(500 ms/280 ms),以此继续S1S2刺激。一般,至到心脏某部分不应期,S2不能起搏心脏时,或诱发出需要的心电现象,可结束。S1S2S3刺激:在S1S1起搏8次后,发放2个期前刺激,分别为S2和S3,固定S1S2的配对间期,每一周期,减低S2S3的配对间期。
05
晕厥的患者一般需要进行哪些电生理检查内容
1、测定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和矫正的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
2、测定基础和心房递增刺激下的HV间期,评估希-蒲系统的传导功能,必要时进行药物试验。
3、在右心室不同部位(如心尖部和流出道)进行心室程序刺激诱发室性心律失常。
4、心房程序刺激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
06
室上速的心内电生理检查
在做心内电生理检查前,应该充分了解临床资料,比如年轻的AVRT可能性大一点,老年的房速、AVNRT可能性大一点。同时对比窦律与心动过速发作时的心电图,对鉴别室上速也是非常有帮助,但最终明确诊断需要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
另外,几种室上速的发作机制也要充分理解:
(1)AVNRT为折返性心动过速,其心动过速局限于房室结,常表现为经慢径前传、快径逆传,也可表现快径前传、慢径逆传,慢径前传、慢径逆传等,其逆向心房激动顺序表现为从下至上,心律失常发作不依赖于心室肌。
(2)AVRT为大折返性心动过速,常表现为经房室结前传,旁道逆传,心律失常发作依赖于心房、房室结、心室肌。
(3)AT多数为局灶激动,然后经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传导至心室肌,其心律失常发作不依赖于房室结及心室肌。
为了避免漏诊或误诊,我们应该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套路,尽量多的放置电生理导管,有的放矢的做刺激。室上速的电生理检查主要包括在窦律时的刺激(用于诱发心动过速和鉴别诊断)和心动过速时的刺激(用于终止心动过速和鉴别诊断)。
1、上台为窦性心律时
(1)常规进行心室刺激,先予S1S1 400ms刺激,VA非1:1逆传,则旁道存在的可能性较小(图6)。如果S1S1 400ms呈现1:1传导,此时需要观察CS近端至远端A波激动顺序,如果是偏心性室房逆传,则说明存在旁道可能;如果是向心性室房逆行传导,则行S1S1 300ms刺激,如果仍呈1:1传导,随后进行心室程序刺激,观察S2是否室房递减传导,全或无还是存在跳跃现象并进行诱发。全程注意A波的激动顺序是否发生改变。
图6: 心室刺激时室房逆传三度
(2)如果心室刺激呈向心性室房逆传,且表现为全或无现象,此时可行HIS旁起搏进一步鉴别。将起搏电极放置HIS旁(小A-小H-大V),通过不同电压起搏观察起搏出现宽窄QRS波时,两者的S-A间期(刺激型号到A波的距离)有无明显变化,SA间期不变(小于30ms)考虑AVRT(图7),SA间期延长考虑AVNRT和AT。
图7:HIS旁起搏出现宽窄QRS波时,两者的S-A间期几乎相等,考虑存在旁道。
(3)窦律下进行心室不同部位起搏,比较右室基底部起搏与心尖部起搏VA间期,如果存在旁道,因基底部离瓣环较近,离旁道心室插入点较心尖部近,故VA间期短。
(4)进行心房程序刺激,观察是否存在前传双径并进行诱发,必要时在异丙肾上腺素激发下进行,如出现跳跃(图8)、折返并诱发出心动过速(图9),则考虑诊断为AVNRT。
图8 可见S2 300ms较S2 310ms出现明显的A-H延长,呈现跳跃现象
图9 典型的慢快型AVNRT
2、上台为心动过速发作时
(1)此时仔细观察心房激动顺序,如果呈现从高到低顺序,则考虑AT;因为AVNRT最早激动点在希氏束、冠状窦口,AVRT最早激动点在瓣环心房侧。
(2)心动过速时VA呈1:1逆传且偏心性,考虑为AVRT。VA出现分离或不固定可以排除AVRT。
(3)RS2刺激,心动过速时在希氏束不应期发放一个心室刺激(晚发RS2),如果H波不提前,但能提前A波,并且心动激动顺序相同,考虑AVRT。
(4)以小于心动过速周长进行心室起搏,停止起搏在心动过速继续前出现V-A-V反应,考虑AVRT和AVNRT,如出现V-A-A-V反应,考虑AT,但必须排除假性V-A-A-V反应。
(5)行心室拖带时,注意观察室性融合波,如果在最大QRS融合波时A波被提前,考虑存在旁道可能。
上述的方法适用于大部分室上速的鉴别诊断,但存在多种室上速并存时,我们可以采用“剥笋法”,先把明确的消融后再继续做电生理检查,再消融。
本文来源:八仙聊起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