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可显著增加房颤患者心力衰竭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有研究显示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是一般人群的5倍。目前临床上常用CHADS2及CHA2DS2-VASc评分量表来为房颤患者进行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分层。
然而,CHADS2及CHA2DS2-VASc评分量表中缺乏生物标志物,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NT-proBNP及肌钙蛋白I可显著增加房颤患者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因此包含生物标志物的ABC评分量表应运而生。
心肌细胞受到压力或牵拉刺激后,首先分泌B型利钠肽原前体(pre-proBNP),随后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形成B型利钠肽原(pro-BNP),后者在内切酶的作用下生成BNP及NT-proBNP。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NT-proBNP可显著增加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其中Hijazi等对6189例房颤患者平均随访2.2年,183例出现缺血性脑卒中或系统性栓塞,多元回归显示NT-proBNP为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或系统性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HR=2.40,P=0.0014),此外CHADS2评分联合NT-proBNP或CHA2DS2-VASc评分联合NT-proBNP均较单独评分量表预测价值更高[1]。
起初有研究表明肌钙蛋白I与左心耳峰值流速下降相关,可增加左心耳血栓形成风险[2]。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肌钙蛋白I为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中Hijazi等另一项研究中对14821例房颤患者平均随访1.9年发现高敏肌钙蛋白I可显著增加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或系统性栓塞的风险(HR=1.98,P=0.0007),将高敏肌钙蛋白I加入CHA2DS2-VASc评分系统中可使C统计量由0.629提升至0.653[3]。
鉴于大量研究表明NT-proBNP、肌钙蛋白I均为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Hijazi等在2016年提出包含NT-proBNP及肌钙蛋白I在内的新的针对房颤患者的卒中评分量表——ABC评分量表[4]。
该研究使用多元回归评估年龄、性别、吸烟、房颤类型、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外周动脉疾病、高敏肌钙蛋白I、高敏肌钙蛋白T、NT-proBNP及肾功能对房颤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研究发现年龄、NT-proBNP、肌钙蛋白I及缺血性脑卒中/TIA史预测能力最强。
因此ABC评分量表包含了这四个因素,其中:
A指年龄(Age);
B指生物标志物(Biomarkers),包括NT-proBNP及肌钙蛋白I;
C指病史(Clinicalhistory),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
Hijazi等在内部验证(对14701例房颤患者平均随访1.9年)及外部验证(1400例房颤患者平均随访3.4年)中均表明ABC卒中评分量表在各个亚组中均较CHA2DS2-VASc评分量表更具预测效应[4]。
ENGAGEAF-TIMI48研究对8705例房颤患者平均随访12月也发现ABC卒中评分量表较CHA2DS2-VASc评分量表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或系统性栓塞具有更高的准确性(C统计量0.67 vs0.59,P<0.001)[5]。
以上均肯定了ABC评分量表在房颤患者中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生中的预测价值。
根据房颤患者的年龄、NT-proBNP、肌钙蛋白I及是否有缺血性脑卒中或TIA史,在量表中找到每一个预测因子对应的分值,将4个分值相加得到总和,即为“总分”的分值,分别与1、3年缺血性脑卒中/系统性栓塞风险进行对照,得到相应的风险值。
研究者将1年脑卒中或血栓栓塞风险<1%定义为低危,1%-2%为中危,>2%为高危。例如一位75岁的男性房颤患者,既往缺血性脑卒中病史,肌钙蛋白I为2ng/L,NT-proBNP为400ng/L,则这个患者的总分为:5.5+2+0.75+5=13.25,对应1年脑卒中或系统性栓塞风险为1%-2%,为中危。
ABC卒中评分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