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医生为什么不会阅读/读不好MRl?没有得到相关的培训、学习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肯于钻研的医生(包括放射科)不多,这些原因都会造成大部分的临床医生只能依赖诊断报告,而放射科的诊断报告准确率并不高!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些骨科MRI阅读技巧,希望能帮助大家解决临床中碰到的难题!
MRI简介
优点:
- 直接多方位成像、多序列、多参数成像; 
- 增强扫描; 
- 不使用造影剂可进行血管或流体成像,无创性; 
- 脊髓、椎间盘检查中具有其他任何影象检查不能取代的优势; 
- 骨关节系统显示病变敏感,软骨及软组织分辨好。 
缺点:场强高会热。
人体不同组织及其病变具有不同的T1、T2值和质子密度弛豫时间,因此,在T1WI、T2WI和PDWI像上产生不同的信号强度,具体表现为不同的灰度。MRI检查就是根据这些灰度变化进行疾病诊断的。因此,组织间以及组织与病变间弛豫时间的差别,是磁共振成像诊断的基础。一般而言,组织信号越强,图像上相应部分就越亮;组织信号越弱,图像上相应部分就越暗。
灰阶:磁共振信号愈强,则亮度愈大;磁共振的信号弱,则亮度也小,从白色、灰色到黑色。
流动(空白)效应:流动液体(血液、脑脊液)不产生信号。
怎么看MRI序列和信号
SE序列:
- T1WI 
- T2WI 
- 压脂 
- 压水 
GRE序列
PDWI
T1加权像(T1WI)
主要反映的是组织间T1值差别。

T2加权像(T2WI)
主要反映的是组织间T2值差别。采用长TR(1500~2500ms)和长TE(90~120ms)的扫描序列来取得。在长TR的情况下,扫描周期内纵向磁化矢量已按T1时间常数充分弛豫。采用长的TE后,信号中的T1效应也被进一步排除。长TE的另一作用是突出液体等横向弛豫较慢的组织信号。一般病变部位都会出现大量水的聚集,用T2加权像可以非常满意地显示这些水的分布。因此,T2加权像在确定病变范围上有重要作用。

质子密度加权像(PDWI)
主要反映的是组织间质子密度弛豫时间差别。

T2WI脂肪抑制
脂肪组织不仅质子密度高,且T1值很短(1.5T 200~250ms),T2值较长,因此在T1WI呈现很高信号,在T2WI呈现较高信号,在目前普遍采用的FSE T2WI上其信号强度将进一步增高。

如何区分T1、T2
- 看水的信号 
- 看脂肪信号 
- 看扫描参数(场强不同亦有别) 
- 看片子标记: 
水: 长T1(黑)、长T2(白)
脂肪:短T1(白)、短T2(暗灰)
肌肉:长T1(黑)、短T2(黑)
骨皮质、完全性的钙化:黑(无信号)
血流:常规扫描为流空(黑)
大多数肿瘤:长T1、长T2
T1高信号:脂肪、出血、肿瘤(胆脂瘤-表囊、转移)、脑血管病、代谢性疾病.
T2高信号:脂肪、水、
钙化:双低
血管:流空效应
※黑色素瘤:短T1、短T2


如何区分GRE序列
- 明确标志:GR 
- 扫描速度快 
- 空间分辨率好、信噪比高 
- 对韧带损伤显示良好,同时骨挫伤、骨折及半月板损伤的显示也相当敏感 
- 对韧带损伤合并少量出血与水肿鉴别困难 
同时结合SE序列
各公司序列名称对比:



阅读MRI的过程
全盘吸收(依赖报告不看片子):大部分医生
加入思考(先看片子后看报告):少部分医生
独自诊断(根据临床看看片子):极少数医生
临床医生阅片要点
由于绝大部分临床医生没有经过系统的MRI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对其基本理论、疾病知识等只能是一知半解,多凭借报告和临床经验判断,有时候难免会出现“意外情况”。要想提高阅片水平,只能扬长(临床诊查的长处)、避短(没有系统学习的短处)!
教大家几个关键点(1背+1知+10利用):
背诵基本理论 熟知黄金诊断
利用相关原理 利用自身对比
利用解剖结构 利用发病机理
利用疾病发展 利用疾病特点
利用临床检查 利用排他方法
利用X线对照 利用手术验证
背诵基本理论:
例如:
半月板损伤的分度
Normal:正常的半月板为均匀的低信号。
Grade1:半月板内部小灶性的类圆形信号增高影,未达半月板表面,代表退变性改变。
Grade2:半月板内部线形的中等信号增高影,未达半月板表面,代表退变性改变。
Grade3:达到半月板关节面的异常信号,可为线形或不规则形,通常代表半月板撕裂。
韧带损伤的分级(对所有韧带适用)
Grade1:韧带内损伤,无长度改变。
Grade2:韧带内损伤并长度延长。
Grade3:完全性韧带撕裂。
熟知诊断标准:例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MRl的诊断符合率高达95%,而常用的临床检查-麦氏征的诊断符合率仅40%,毫无疑问应该花费更多精力在阅片上,而不是死保某些“体征”。
利用相关原理:例如地中海贫血与白血病,均为血液系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骨髓,疾病的发病机理有别,MRI表现也不相同;即使不是很熟悉这些疾病,也能够从MRI发现区别。
利用自身对比:很多医生可能都不熟悉T1、T2,怎么办?当发现有问题后,利用照片上图像的对比,推测病变的可能也是一种诊断方法。
利用解剖结构: 解剖永远是诊断的基础,也是临床医生特别是骨科医生的长处,应该充分发挥。例如膝关节内侧副韧带附着点与骨密不可分,当不是密不可分时,一般都是损伤。
利用发病机理: 膝关节OA是临床常见疾病,不断的磨损会引起一系列的改变,表现在X线照片上会出现不对称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边缘骨赘形成、软骨下骨硬化、皮质下骨囊肿四大特征。而MRI表现除了X线的四大特征外,还能清晰的显示出滑膜、韧带、半月板、软骨等改变,这正是MRI的优势所在。

利用疾病发展:很多疾病在其早期临床及影像学均不典型,需要有一段时间的观察才能够充分表现,对于这种情况,太过草率极容易误漏诊。
利用疾病特点:膝关节结核为侵袭性病变,会破坏膝关节的滑膜、软骨、骨等,所形成的脓疡会顺着组织间隙流注,与其他疾病的表现不同。
利用临床检查:临床检查更应该是临床医生的长处,密切结合临床检查,阅片时才能有的放矢。
病例:吴XX,女,24岁,右膝关节内侧疼痛不能触摸5年。曾在多家医院局部封闭等治疗。查体:右膝关节外观无明显变化,屈伸好,膝关节前内下方有固定的压痛点,不给用力压迫。 MRI:膝关节内无明显改变,临床检查压痛部位有小范围高信号,中央有混杂信号。(诊断报告正常)考虑:膝关节血管瘤。该患者手术时肉眼所见及术后病理确诊为血管瘤。

利用排他方法: 部分疾病的MRI并没有特征性改变,这时MRI检查只供排除。
病例:黄XX,男,22岁,右膝关节疼痛、活动不便8年。辗转十余家医院诊治未果。临床检查仅髌骨外上方压痛。MRI:骨、软骨、韧带、半月板、滑膜均正常。考虑:膝关节滑膜皱襞综合征。

手术见膝关节前内侧滑膜皱襞肥厚,将股骨内髁软骨压迫变形。手术所见及术后病理均符合膝关节滑膜皱襞综合征。

利用X线对照: 很多时候由于种种考虑,我们仅进行了MRI检查,忽视了日常的X线检查,对于经验不多者有时候DR反而更为直观。病例:邬XX,女,35岁,左肩关节疼痛、活动困难1周。MRI:冈上肌上方低密度影,周围水肿严重。DR:肱骨大结节上方大块高密度影。诊断:钙化性冈上肌腱炎。

利用手术验证:手术验证是骨科医生的优势,当我们诊断不够明确时,手术探查提供了很好的验证机会。一而再、再而三,反复的总结后瞬间就能够诊断。病例:陈XX,女性,46岁,反复右膝关节肿痛2个月。MRI:膝关节积液多,骨与软骨无改变,髁间窝前方可见不规则阴影。诊断:膝关节结节性滑膜炎。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了此诊断。

正常骨组织、关节MRI改变
(根据图像改变,认识组织结构)


骨小梁网格状低信号

黄骨髓80脂肪,15水,5 蛋白,类似脂肪信号;
红骨髓40脂肪,40水,20蛋白,类似骨骼肌信号;
如果T1、T2像髓腔信号降低。常见于贫血等。结合实验室检查。
贫血、酒精肝时肝脏低信号,所谓“黑肝”


肌间隙脂肪信号
骨关节病变MRI改变


男,18岁,左大腿疼痛一日。股骨囊肿

慢性骨脓肿骨硬化带信号

T1WI低信号周围高信号环为特点

出血演变过程

瘢痕组织低信号
骨创伤MRI

骨挫伤

• T1WI像出血高信号、水肿低信号;T2WI像均高信号

T1WI看骨折线清晰可见, T2WI骨髓水肿明显

新鲜骨折:骨折线周围骨髓水肿像

骨折线增宽骨痂生长、水肿减退

椎体变形,并可见水肿带

骨挫伤MRI选择
1.GR+SE序列
2.压脂:对骨髓病变敏感,同时突出了骨挫伤水肿。
骨挫伤MRI诊断首选。
关节读片要点
主要观察:骨、软骨、肌腱、关节囊、关节腔、关节韧带。
对软骨损伤、关节积液、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股骨头缺血具有无法比拟的价值,对骨折有一定价值。
膝关节矢状面正常解剖MRI表现
特点:可整段显像髌韧带、前后交叉、外侧副韧带结构,侧重的股胫软骨中部和半月板前后角,是诊断半月板撕裂或变性最为关键的断面。(注意:区分膝关节内外侧)
胫骨头呈等腰三角形为内侧、呈高尔夫杆头状为外侧

膝关节冠状面MRI解剖
特点:显示内外侧副韧带、腘肌和拱状韧带有无信号和结构改变。侧重关节胫股软骨的两边和半月板的体部。(注意:区分左右侧膝关节)
内侧髁大于外侧髁


膝关节横断面MRI解剖
是三维影像首选的方位,也是为了便于MRI与CT比较。可准确地展现髌骨内外侧关节面。

膝关节MRI检查需要解决问题:
- 半月板病变 
- 韧带和肌腱 
- 关节软骨病变 
- 髌骨不稳 
- 滑膜、滑囊、关节周围肿物 
※:半月板缝合术后做关节造影好于MRI。
半月板病变改变
正常半月板:
- 任意序列均为低信号 
- 矢状面看前后角; 
- 冠状面看体部(容积扫描) 
- 领结状 
- 三角形 
半月板病变:
- 信号异常 
- 形态异常 
半月板诊断
形态异常

右上,领结状中断,非正常领结状,中间高信号(撕裂);
左上三角形欠锐利(撕裂)
右下半月板显示不清,骨质增生(半月板磨损、消失,代表半月板撕裂)
左下后角小于前角(提示半月板退变)
通用分类,三级信号:

0正常
1、2代表退变1、2度
3代表撕裂,可到上下表面

如图(上)撕裂口到达下表面,半月板撕裂,
(下)高信号贯通半月板上下表面

T2为什么高信号?
结合水:不是关节间游离水,而是半月板撕裂口胶原末端暴露,胶原末端大分子结合水形式存在。
由于结合水T2信号高,但是不及关节液信号。
盘状半月板

半月板异常增厚或异常增宽,主要以增宽为主。
临床意义:盘状半月板容易合并撕裂
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诊断一定要在T1、T2上发现正中层面三个层面,有半月板伸到髁间隆突,才能诊断。
2图,半月板磨损
3图,撕裂
韧带、肌腱
结构特点:
- ACL、PCL、MCL、LCL、髌腱、股四头肌腱 
- 规律排列的一型胶原纤维 
- 运动质子少,T2值短 
- 各序列:低信号 
※高信号但是正常
ACL、股四头肌腱多条纤维束组成期间可以高信号;
髌韧带磨角现象;
与骨连接处信号相对高;
GRE扫描会有相对高信号。
韧带与肌腱病变序列
- SE T1、FSE T2 足够诊断,GRE可以弥补 
- FSE T2最为有效 
- 低信号与液体和脂肪对比;撕裂时鲜明对比 
韧带病变诊断
形态及信号异常:

ACL形态异常,纤维连续性交错中断-‘马尾状“或拖把末端状”水肿“
信号异常:水肿、出血?

连续性中断
残端水平走形
残端缺血性萎缩
信号异常:不显著(水肿出血消退,少许瘢痕)
形态异常为主要改变
肌腱病变

正常-退变-部分断裂-完全断裂
信号异常
形态异常
股四头肌腱并断裂
关节软骨病变:
国内外热门研究话题。
正常软骨厚度小于4mm
软骨病变ICRS分级
Ⅰ:软化或浅表裂纹
Ⅱ:缺损<50%
Ⅲ:缺损>50%
Ⅳ:全层缺损

膝关节周围病变-腘窝囊肿

阅读MRI注意的问题
- 常见疾病为主,疑难病人不多。
- 所有改变尽量用最少疾病解释。
- 必须适应阅看不同质量的片子。
- 诊断的坐标越多,准确率越高。
来源:本文为好医术作者综合整理,仅用于学习交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