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P和NT-proBNP的来源
BNP在1988年首次从猪脑中分离出来,但人们随后发现它主要由心脏产生。它与心房利钠肽(ANP)、C型利钠肽(CNP)等同属利钠肽家族。
BNP是在心室壁受到扩张或牵拉时由心脏合成的一种肽类激素,心肌细胞合成其前体多肽,即B型利钠肽原前体(span-proBNP),含有134个氨基酸,后被剪切为含有108个氨基酸的B型利钠肽原(proBNP)和信号肽,在分泌过程中,proBNP进一步被分裂为含有76个氨基酸的NT-proBNP和含有32个氨基酸的有生理活性的BNP,二者产生的比例为1∶1。
BNP在体内的半衰期仅20-30分钟,而NT-proBNP可达120分钟。
心肌张力是刺激BNP和NT-proBNP释放的主要因素,心肌缺血、激素和细胞因子的调节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影响BNP和NT-proBNP水平的因素
1. 年龄、性别及体重:是影响正常人BNP和NT-proBNP水平的常见因素。
BNP和NT-proBNP水平随着成人年龄增长而升高,可能与高龄导致的心脏舒张功能改变有关;
研究发现,正常女性BNP和NT-proBNP水平高于男性,可能与激素水平有关;
此外,肥胖者较非肥胖者BNP和NT-proBNP水平低,表现为BNP/NT-proBNP与体重指数(BMI)成反比,这可能与肥胖患者体内脂肪细胞的BNP清除受体表达增加,导致BNP清除能力增强有关。
2. 肾功能:
BNP主要通过两条途径进降解,一条是中性肽链内切酶途径,另一条是钠尿肽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途径,因此,BNP浓度受肾功能影响较小。
而NT-proBNP主要通过肾脏代谢,因此受肾功能影响较大;NT-proBNP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也被认为与增龄伴随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导致NT-proBNP清除能力下降有关,因此NT-proBNP诊断急性心衰的界值需要根据年龄进行调整。
3. 除心衰以外的其他心血管疾病:其他能够引起心室壁牵拉和张力增高的心血管疾病,也会引起BNP或NT-proBNP水平升高,如心肌肥厚、心肌纤维化、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心包积液或压塞、缩窄性心包炎、心腔内异常通道、肺栓塞和肺动脉高压等。
4. 非心血管疾病:能引起心房扩张、血容量增加、血钠离子浓度增高、血管紧张素增多的其他疾病也会使得BNP或NT-proBNP水平升高,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慢性肺部疾病、甲亢、败血症、烧伤、卒中、肝肾功能异常以及休克等疾病。
5. 药物影响:在使用人重组BNP(新活素)治疗心衰时,由于检测所采用的抗体无法区分内源性和外源性BNP,检测的BNP水平增高,影响结果判读,不过新活素的影响在4-5个半衰期(约2h)后会消失。此外治疗慢性心衰的新药LCZ696(中性内肽酶抑制剂)会减缓BNP的降解速度,也会使得BNP水平升高。相比而言,NT-proBNP不受人重组BNP和中性内肽酶抑制剂的影响。
综上所述,BNP与NT-proBNP的区别见下表:
BNP和NT-proBNP
在急性心衰诊断中的应用
使用BNP和NT-proBNP进行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是该项指标的主要应用之一。
1. 排除急性心衰的界值:
BNP<100ng/L、NT-proBNP<300ng/L为排除急性心衰的临界值。
2. 诊断急性心衰的界值:
BNP>500pg/mL,NT-proBNP水平应根据年龄和肾功能不全进行分层:
50岁以下的成人血浆NT-proBNP浓度>450pg/mL;
50-75岁之间血浆浓度>900pg/mL;
75岁以上应>1800pg/mL,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时应>1200pg/mL。
NT-proBNP>5000 ng/L提示心衰患者短期死亡风险较高;>1000 ng/L提示长期死亡风险较高。
3. 灰区值:
定义为介于“排除”和按年龄调整的“纳入”值之间的值,评估其临床意义需结合其他临床指标,如有无咳嗽、是否已经接受利尿剂治疗、有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既往心力衰竭史等,排除其他可能引起BNP/NT-proBNP升高的疾病。
BNP和NT-proBNP
在慢性心衰诊断中的应用
在慢性心衰的临床应用中,BNP/NT-proBNP主要用于排除心衰诊断。
排除慢性心衰诊断的界值:BNP<35ng/L,NT-proBNP<125ng/L,在此范围内,心衰的可能性非常小。
而用于诊断慢性心力衰竭的BNP/NT-proBNP界值,目前难以确定,这是因为慢性心衰患者的BNP/NT-proBNP水平总体低于急性心衰,需要与多种可引起BNP/NT-proBNP升高的非心衰疾病相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