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治疗时抗心律失常治疗的基石,抗室性心律失常药物众多,使用时误区较多。今天我们来重新认识一下抗心律失常药物!
首先,抗室性心律失常药物包括以下几种:
需要治疗的心律失常都要彻底消除?
室早的发病率1-4%,69岁以上人群,发病率69%,大部分人无明显症状,在体检中发现。
室早诊治流程图
所以对于未合并结构性心脏病或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无或仅有轻微症状的室早患者,无需治疗。[1]
关于室早的专家建议和推荐
2019年ESC对于无症状性心律失常指南[2]指出潜在的结构性、缺血性或电生理疾病、复杂室早(二联律、三联律、非阵发室速)、多种形态室早、运动导致室早、非流出道起源室早、室早后短联律间期(RonT现象)、室早时限较宽有顿挫等提示病理性室早,预后差。
需要治疗的心律失常都要彻底消除?
室早药物治疗能控制心律失常,但是无法彻底治愈和消除;而有些患者控制危险因素后,心律失常可自行减少甚至消失。
所以室性心律失常是否需要治疗,视个体化情况而定!
抗心律失常药物都很安全
抗心律失常药物副作用众多,与剂量和血浆浓度相关;
药物均作用于离子通道,影响心肌除极,副作用不同;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室性心律失常用药,谨记副作用和禁忌症,降低风险。
室性心律失常需要尽快用药
室性心律失常在用药前,需详细询问病史,避免盲目用药
心梗、心肌病病史(提示可能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心律失常病史(提示反复发作)
服药史(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甲状腺疾病病史(避免应用胺碘酮)
神经系统疾病病史(警惕药物副作用)
肝肾功能不全病史(影响药物代谢)
仔细阅读心电图,鉴别诊断很重要
如遇紧急情况,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应尽快电除颤
如急诊遇到无法鉴别是室速或室上速情况,按室速处理
遇到室性心律失常用药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胺碘酮更加适合室性心律失常
部分医生医患应用胺碘酮治疗室早、室速、室上速,但是胺碘酮静脉和口服给药有一定区别,且适应症有所不同。
严重心衰、心肌梗死患者应该预防性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不推荐!
SCD-HeFT试验:5年随访,提示口服胺碘酮组和口服安慰剂组无明显差异。
2017年JACC指南:
在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室速,可考虑静脉应用胺碘酮或索他洛尔来尝试终止室速。(IIb类推荐)
对于怀疑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预防性应用利多卡因或胺碘酮来阻止室速发生有潜在坏处。
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应用胺碘酮需要慎重!
忽略基础疾病和病因治疗
特发性室速通常无基础疾病,器质性心脏病室早、室速更需注重基础疾病治疗.
室早、室速常见诱因:
·无器质性心脏病:精神紧张;过度劳累;过量的烟酒、咖啡:
有器质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等)、瓣膜性心脏病、特殊致心律失常疾病(长QT综合征、Brugada综合征)
·药物中毒:洋地黄、奎尼丁、三环类抗抑郁药
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刨根问底,寻找病因!
忽视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目前最常用针对VA的药物为Ⅱ类(β阻滞剂)或Ⅲ类(钾离子通道阻滞剂)药物,Ⅰ类药物常因副作用而被忽视;常用的治疗VA的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利多卡因、美西律、普鲁卡因胺、奎尼丁、普罗帕酮、氟卡尼
Ⅰ类药物已经“过时”了吗?
利多卡因:应用于心梗后室速、室颤,有一定疗效;
奎尼丁:适用于Brugada综合征、短QT综合征;
美西律:适用于长QT综合征3型
氟卡尼:适用于CPVT:儿茶酚胺相关的多种形态室速
室性心律失常用药,I类药物仍在线!
老年室早=冠心病吗?>69岁人群中,室早发病率高达69%,同时老年人冠心病发病率逐渐攀升。室早和冠心病的关系大吗?
室早病因广泛,室早可见于正常人,也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常见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等。早搏亦可见于抗心律失常降低,低血钾;心脏手术或心导管检查时对心脏的机械刺激等。
随着年龄增大,病理性室早发生概率增加,老年人早搏也应积极寻找病因。
老年人室早≠冠心病
年轻室早=心肌炎吗?病毒性心肌炎多发于年轻人,年轻人的室早是心肌炎吗?
年轻人同样可发作特发性室早(无特殊病因),但需要警惕特殊心肌病(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性心肌病),必要时可进行心脏核磁检査。
轻症心肌炎可引发局部心肌细胞自律性升高,可出现室早,通常可自行恢复,不需特殊处置。
重症心肌炎常出现室早、室速、传导阻滞,心肌炎恢复后由于心肌瘢痕形成,可遗留室早、室速。
年轻人室早,筛查病因是关键!
本文整理自李树岩教授《室性心律失常诊治》课程,教授讲解更加详细,欢迎搜索视频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