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窦与口腔种植息息相关,是口腔上颌后牙种植区考虑最多的解剖结构,学习上颌窦解剖知识对于提升手术成功率,避免手术风险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章我们以上颌窦的骨性解剖、分隔、血供以及血管神经走形分别进行介绍,为口腔医生行上颌窦区种植以及上颌窦提升术提供参考。建议收藏学习。
概述
人体鼻窦共有四对:额窦、上颌窦、蝶窦和筛窦。而只有上颌窦与口腔种植息息相关,由于上颌后牙缺失导致缺牙区骨吸收、上颌窦气化,窦底与上颌后牙牙根的解剖位置关系相邻较近,常常造成上颌后牙种植区骨量不足,所以上颌窦区牙种植术一直是一个难点和讨论点,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办法是上颌窦提升+骨增量技术,术前掌握上颌窦解剖,了解其结构组成至关重要。
上颌窦解剖
上颌窦位于上颌骨内,鼻翼两侧,左右各一,上颌窦自出生后开始向下气化发育,12-14岁发育完成,平均容积15ml,体积3.75mm(高)* 2.5mm(宽)*3.0mm(长),为鼻窦中最大的一组,呈三面椎体状,窦壁为骨质,大部分为薄的密质骨板,内稍有松质骨,最薄的地方只有密质骨,窦壁直接被覆黏膜,支配牙齿以及牙周组织血管神经,通行于骨内牙槽管之中或黏膜中。
上颌窦腔共有5个壁
(1)前壁:中央薄而凹陷,称之为尖牙窝,在尖牙窝之上、眶下缘之下12mm处有眶下孔、眶下神经及血管通过。
(2)后外壁:由后向前斜行与前与前壁相连,组成翼腭窝和颞下窝毗邻,可经此凿开结扎上颌动脉;又近翼内肌,骨壁中有数个小孔为牙槽孔,走形牙槽上神经。
(3)内侧壁:即鼻腔外侧壁下部。在相当于中鼻道后部,有一裂口,名"上颌窦裂孔",此骨性窦口被钩突和下鼻甲的筛突呈十字形的连接分隔成四个象限。其中只有前上象限是真正的上颌窦自然窦口,其余被双层黏膜和致密结缔组织封闭,称为鼻囟门。上颌窦自然窦口直径大小不一,平均为2.8mm,从鼻腔来看,该开口位于中鼻道,即下鼻甲和中鼻甲之间的间隙。
(4)上壁:即眼眶的底壁,为一层薄骨。骨壁内有框下神经管或沟,部分可进入窦腔或者眶内。
(5)底壁:为牙槽突,底壁往往与第二前磨牙、第一、二磨牙根部借一层薄骨相隔。如骨质缺损(约4.14%-20%)牙根可直接与上颌窦黏膜相接触,容易引起互相感染。
上颌窦分隔
上颌窦窦腔内皮质骨凸起的骨性分隔薄板将上颌窦分成两个以及多个窦腔,其原因可能是在牙齿发育阶段形成的原发性分隔,也可能是牙齿缺失后上颌窦气化,窦膜内破骨细胞活性增加导致基骨丧失而形成的继发性分隔,解剖学家Undewood最早在1910年描述了该结构,称为Underwood结构,她所描述的分隔类似于倒置的哥特式弓,并且多为冠状走形将上颌窦分隔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窦腔。
(1)上颌窦分隔发生率
由于上颌窦分隔发生差异大,对于其发生率的的研究,Velasquez-Plata等分析了156位患者312例上颌窦腔,发现24%的上颌窦以及33%的患者中均发现有上颌窦分隔。
近年国内专家在对589例患者666个上颌窦CBCT研究中发现,上颌窦分隔的发生率为30.48%[1]。
对汉族人群的调差研究显示:调取苏州口腔医院做过CBCT扫描的360例汉族患者影像资料发现上颌窦间隔的人群总发生率为37.8%,双侧发生占34.6%[2]。
(2)上颌窦分隔发生部位
上颌窦分隔可以从上颌窦的前部、中部、后部开始出现,由于分隔位置的复杂性,不同研究方法结论也不相通,但是大体认为在中部对应的第一二磨牙区多见。
(3)上颌窦分隔分类
上颌窦分割在形态位置大小等方面具有多样性,随着cbct影像学的发展,有的学者按照ct影像表现将上颌窦分为4种类型便于指导临床操作,分别是:冠状面分隔、矢状面分隔、垂直面分隔、斜面分隔。
Al-Faraje分类法将上颌窦内分隔分为六大类:Ⅰ类,单一基底垂直分隔;Ⅱ类,多个(2个或以上)基底垂直分隔;Ⅲ类,单一部分垂直分隔;Ⅳ类,多个(2个或以上)部分垂直分隔;Ⅴ类,部分水平分隔;Ⅵ类,完全垂直分隔(上颌窦的完全分隔)。
总结:上颌窦内壁分隔对口腔种植术有重要意义,与上颌窦炎症的手术方式选择也紧密相关,所以医师应充分考虑到这一解剖结构的影响,在手术前结合CBCT对上颌窦进行解剖结构观察,了解分隔部位,尤其是进行上颌窦提升术前,掌握窦底分隔类型,对炎症的把控和避免不正确的手术入路造成分隔折断导致上颌窦膜难以剥离,造成穿孔、出血、感染;另外CBCT对于牙源性上颌窦炎症和囊肿肿瘤等上颌窦疾病的提前判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上颌窦血供
(1)上颌窦动脉
上颌窦血供来源于颈外动脉的上颌动脉分支:上颌窦内侧壁血供主要来自蝶腭动脉分出的鼻后外侧动脉;上颌窦后壁血供主要来源于上牙槽后动脉;上颌窦前外侧壁血供则主要来源于眶下动脉、上牙槽后动脉及两者在前外侧壁的骨内、外动脉吻合支,据研究报道,上颌窦前外侧壁血管下界到上颌窦底的平均距离不到9mm,距离牙槽嵴顶的平局距离不足18mm,血管多位于上颌窦前外侧骨壁内,少部分位于前外侧壁颊侧浅表面,还有一些位于上颌窦腔内,术前应通过CBCT了解动脉走行,了解与牙槽嵴顶的距离,避免损伤动脉出血。
,
(2)上颌窦静脉
上颌窦的静脉来源于上颌窦小孔上的静脉丛,前方汇入面静脉,后方汇入上颌静脉和颈静脉。
上颌窦神经
上颌窦的感觉神经由三叉神经的上颌支所支配,黏液分泌由来自岩大神经的节后副交感神经支配。血管收缩分支来源于颈丛交感神经。
上颌窦膜
上颌窦窦壁内衬一层黏膜(称为上颌窦黏膜或Schneiderian黏膜),呈灰白色或淡蓝色,通过上颌窦口与鼻腔黏膜连续,主要其厚度为0.3 ~ 0.8 mm,增生性肥厚性上颌窦炎患者,其黏膜常常变得肥厚疏松黏膜与骨性窦壁之间也容易出现粘连,同时黏膜弹性下降,黏膜本身质地变脆。因此,这些病理性改变会增加上颌窦底黏膜剥离的难度,造成黏膜穿孔或撕裂,手术过程中应特别小心。
参考文献:
1 王旭冉, 张宇, 邸萍,等. 589例患者666个上颌窦底提升术前上颌窦解剖变异及病变的CBCT观测研究[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19, 35(001):100-104。
2李逸舒, 朱琦, 汤颖,等. 上颌窦内壁分隔的 CBCT 观测[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3.口腔种植相关外科及放射线解剖。
声明:本文为好医术口腔学院作者整理,仅用于学习交流,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