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跟腱断裂多由剧烈运动引发,是比较常见的肌腱损伤,随着人们健身运动意识的增强,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对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带来一定影响。今天早读带来了一个急性跟腱断裂的微创治疗方法,值得学习借鉴!
解 剖
示腓肠神经总是紧贴在跟腱外侧边界的部位
急性跟腱断裂临床诊断 急性跟腱断裂临床诊断
急性跟腱断裂临床诊断
(1)患者可自觉足跟后方有棒击感,随即出现提踵无力,无法完成蹬地、跳跃等动作,表现为行走困难及推进无力并伴有跛行;
(2)跟腱处出现凹陷也为常见临床表现, 踝关节后方出现延及足跟的瘀斑并非出现于每一患者;
(3)特有体征为Thompson征阳性(挤压小腿后方肌肉),即令患者俯卧位双足置于床沿边,医生手捏患者小腿三头肌肌腹,跟腱完全断裂时踝不能跖屈;
(4)B超、MRI:跟腱连续性中段。
手术方法:小切口微创手术
适应证:仅适用于新鲜闭合性跟腱断裂或小创口开放性断裂,要求跟腱断裂位置位于跟骨结节上2~7cm。
详细步骤:
1)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俯卧位,患侧大腿绑扎止血带,辅助穿针需要采用卵圆钳,并将其作为导向器实施相应穿线并缝合;
2)将跟腱凹陷位置作为操作中心,沿跟腱内侧作纵向切口,长度控制在3cm 左右,寻找到断端;
3)经皮插入2根套管针,其间距维持在1cm,借助套管针经皮在跟腱近侧断端垂直于跟腱长轴穿刺,穿刺套管针穿过卵圆钳两个孔洞和跟腱腱性纤维部分,将缝线导入;
4)适当牵拉卵圆钳,使跟腱保持一定张力。
5)抽出卵圆钳后,将跟腱近断端2根缝合线两侧的线头通过卵圆钳引出手术切口外;
6)同样方法将远断端的2根缝线的线头通过卵圆钳线引出到手术切口外,直视下,观察跟腱断端,调整患足为跖屈位,分别将跟腱远断端和近断端对合,调整缝线张力,打结,用可吸收线关闭腱周膜,逐层缝合切口;
7)术后予短腿石膏固定踝关节于跖屈位,石膏无需超过膝关节。
(1)详解一
1)标记跟腱断裂处及腓肠神经位置
2)卵圆钳夹住近侧跟腱断端,穿刺针横穿过卵圆钳孔及跟腱腱性纤维,传入缝线并引出缝线两端
3)切口长度3cm
4)术后6周拆除石膏,手术切口愈合良好,跟腱连续性存在,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2)详解二
1)卵圆钳紧贴跟腱两侧置入并夹持跟腱,硬膜外穿刺针经皮肤穿过卵圆钳顶端圆孔至对侧穿出,经硬膜外穿刺针管腔引导缝线穿过跟腱;
2)拔除硬膜外穿刺针,缓慢回抽卵圆钳并将缝线由切口内引出,牵拉确认缝线在跟腱内;
3)以同样的方法在远端穿刺带线;
4)牵引缝线并对合跟腱断端。
注意事项
(1)术中卵圆钳必须夹住跟腱断端两侧,穿针时尽可能垂直于跟腱长轴并穿过跟腱纤维,使缝线能更牢固地把持住跟腱;
(2)抽出卵圆钳后,拉紧缝线断端时,确认穿刺处缝线未勾住皮下,以免穿刺处皮肤出现“酒窝征”;
(3) 使用高强度的不可吸收缝线,避免术后缝线断裂;
(4)拉紧远近断端对合打结时,缝线张力不宜过大,足适当跖屈即可,避 免踝关节过度跖屈、过紧,以免张力过大影响跟腱血运、缝线断裂,对后期关节功能恢复产生影响;
(5) 术中寻找到跟腱断端后,穿刺套管针时,须将跟腱断端拉直,保持一定的张力,可保证穿刺点位置准确;
(6)跟腱缝线打结时须牢靠,避免缝线松脱;
(7)缝合皮肤切口前, 将跟腱断端腱周膜用可吸收缝线覆盖缝于跟腱纤维上,覆盖跟腱及断端,减少术后肌腱黏连;
(8) 术后可用短腿石膏固定足跖屈位, 无需超膝关节长时间的石膏固定制动,鼓励术后2周即可开始早期功能锻炼,将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9) 术后 3~4 周更换石膏,减小踝关节跖屈角度固 定,逐渐恢复功能位角度,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
通过临床实践证实,小切口微创缝合术效果明显,能够提高跟腱恢复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声明:本文为原创内容,作者骨愿,仅用于学习交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