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6种腰骶椎常用的诊断性介入操作:经椎间孔腰椎神经根阻滞、经骶1孔神经根阻滞、脊神经背支阻滞、椎间盘造影、关节突关节阻滞、骶髂关节阻滞。
精准诊断和微创治疗是外科发展的趋势,脊柱外科亦是如此。而有时通过病史、症状、查体和影像学资料不能得出精准的诊断,此时介入操作也许能提供帮助。现将腰骶椎常用的6种诊断性介入操作(经椎间孔腰椎神经根阻滞、经骶1孔神经根阻滞、脊神经背支阻滞、椎间盘造影、关节突关节阻滞、骶髂关节阻滞)进行汇总,供同仁参考。
(一)经椎间孔腰椎神经根阻滞
腰1-腰5神经根均可经椎间孔在神经根出口处进行神经阻滞,用于鉴别哪根神经引起的腰腿痛症状。多个神经根阻滞时,需先阻滞下位神经根,然后根据症状改善情况逐渐向上阻滞并鉴别。具体操作如下:
1)俯卧位,常规消毒,定位,正位时调整C臂机,使目标椎间隙平行(上图A)
2)穿刺的靶点是椎体后缘、椎弓根外下缘、出口根上方,见蓝点(上图B)。
3)透视正位,针尖位于椎弓根的外下缘(上图C),透视侧位,针尖紧贴椎弓根下方(上图D)。
4)穿刺位置良好后,抽吸测试,若无血液和脑脊液,可行造影剂观察(上图E),再行局麻药物注入,观察症状缓解情况。
(二)经骶1孔骶1神经根阻滞
骶1神经根通过腰5/骶1椎间孔阻滞时会可能同时阻滞腰5神经根,不能精确鉴别,故阻滞骶1神经根可通过骶1孔来实现。具体操作如下:
1)俯卧位,常规消毒,定位,正位时调整C臂机,与L5/S1椎间隙平行,黑圈所示为骶1孔,后孔易与较大的前孔混淆(上图A)
2)先将穿刺针扎中骶1孔远端的骶骨(上图B),再逐渐滑行调整至骶孔(上图C)。
3)侧位透视,针尖不应该位于骶管腹侧,理想的位置是紧贴S1椎弓根尾下缘,位于椎板下约5mm(上图D)。
4)穿刺位置良好后,抽吸测试,若无血液和脑脊液,可行造影剂观察(上图E、),再行局麻药物注入。
(三)脊神经背支阻滞
脊神经背支阻滞用于治疗和鉴别脊神经背支神经介导的腰背痛。局部解剖和操作如下:
上图:数字2为脊神经背支,在横突背侧、关节突外侧走形。
上图:空心五星为最佳穿刺点。MedialBranch内侧支,Lateral Branch 外侧支
1个小关节由2个节段的脊神经背支支配。腰1-3脊神经背支下行1-2个节段,腰4-5脊神经背支可下行2-3个节段,可支配骶骨背侧多裂肌和韧带区域。脊神经背支的内外侧分支分叉距离横突上缘约1.5-3.5mm。
穿刺至上关节突外侧缘和横突上缘交点注射即可。
(四)腰椎间盘造影
腰椎间盘造影用于鉴别椎间盘源性腰痛。具体操作如下:
1)俯卧位,常规消毒,定位。将穿刺针置入髓核区域,正位片上接近中线,侧位片上亦接近椎间盘中央。
2)注入造影剂,使髓核区域填充,此时模拟出日常出现的典型腰痛为阳性。
(五)关节突关节阻滞
关节突关节阻滞用于鉴别和治疗小关节导致的腰痛。具体操作如下:
1)俯卧位,腹部垫高、常规消毒,定位。正位时调整C臂机,使椎间隙平行。
2)旋转C臂至斜位,透视出“Scottie dog”小狗影像。(上图1、2)
3)穿刺靶点是上关节突内侧缘,穿刺突破关节囊时会有轻微落空感,阻力消失。(上图3、4)
4)注入0.2ml造影剂确认关节间隙,然后注入局麻药物。(上图5)
(六)骶髂关节阻滞
骶髂关节阻滞用于鉴别骶髂关节导致的腰骶部疼痛。具体操作如下:
1)俯卧位,常规消毒,定位。以目标骶髂关节为中心透视。
2)穿刺针向外向尾倾斜,向骶髂关节间隙穿刺。
3)先注入0.5ml造影剂,确认后注入局麻药物。
审稿:王庆德
供稿:毛克政
声明:本文来源于脊柱文献速递,作者毛克政老师,仅用于学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