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动脉
起点位于舌骨大角稍上方,二腹肌后腹下缘处;下唇动脉、上唇动脉、颏下动脉、内毗动脉。
面动脉的分支主要分布于下颌下腺、面部和腭扁桃体等,用于供应下颌下腺、面部和腭扁桃体等的血供,面动脉在咬肌前缘绕下颌骨下缘处位置比较表浅,在活体可以摸到其搏动,面部出血时要在此进行压迫止血,避免进一步的大出血。
面部皮肤的五个层次,包括皮肤层(表皮真皮)、皮下脂肪层(浅层脂肪)、Smas表浅肌肉腱膜系统(表情肌筋膜)、深层间隙(真性韧带深层脂肪)、骨膜层,就像一个夹层蛋糕,有疏松间隙,也有致密组织。
面部的主要血管和神经都分布在Smas层,在面部填充处理的时候,如果没有办法从位置上避开血管,那就要从层次上避开血管。
通常面部的血管在Smas层,也就是在表情肌筋膜之间穿行,离皮肤有距离,离深层骨膜也有距离,所以说面部填充这两个大的方向是比较安全的,第一皮下,第二骨上。
上颌动脉发出的分支。在腮腺内直行上升,经外耳门前方至颞部皮下,分支布于额、颞、顶部软组织及腮腺、眼轮匝肌等。
面横动脉一般发自颞浅动脉主干。面横动脉从颞浅动脉发出处,一般还位于腮腺内。面横动脉在颧弓下方走行于咬肌的浅面,与腮腺管伴行。
上颌动脉第二段供应颞肌和颅骨后部的分支。发自上颌动脉第二段的上内侧壁,于颞肌与颅骨之间行向后上,分布于颞肌和颅骨。
眶上动脉是颈内动脉的眼动脉的分支,在眶内分出后,经眶上切迹或孔穿孔出,布于额部皮肤及肌肉。属于面部浅层的动脉。
这是一个面部浅层结构的解剖图。将整个面部皮肤全部打开,在进行面部观察的时候,可以看到皮下有大量的动脉,皮下小动脉基本上都不是主干,但是在耳前可以看到在这里把浅层筋膜做了部分剥离,在这里面颞浅动脉发出两支,一支额支,另一支顶支。
它走形的层次在颞部的浅筋膜内,在皮下的位置是比较浅的,也不能完全在皮下,它比皮下的浅筋膜要覆盖上一层,如果贴着皮肤打还好,如果稍微深一点,就有可能损伤到这条动脉。
这是很关键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从这条动脉上来,如果是顶支,它的分支主要是头皮这个区域,甚至在这里做皮肤注射的时候,毛囊还停留在这里,如果主干栓塞的话,它的供应区域就会缺血。缺血的结果:头皮会不会坏死,是看它损伤的位置及救治的情况的。但有一点如果头皮缺血不坏死,那么毛囊可能也会因为缺血受损伤。如果是额支,在眉的上方转折走向头顶这个方位栓塞以后,最多也是导致这个额部的头发脱落,至少没有生命危险。但若是填充材料通过眶上动脉下来进到框内再进到眼周,就会导致眼周血液供应障碍。
②眶上动脉栓塞:若直接注射入血管,即刻可见有皮肤发白现象,然后出现局部的花斑样栓塞改变,症状与滑车上动脉栓塞类似,只是位置处于眉上正中,常伴有上睑肿胀,睁眼费力的现象,大多仅局限于单侧,双侧同时栓塞的情况极其罕见,注射者极野蛮地操作方可导致。理论上讲,眶上栓塞有导致失明的风险。
静脉栓塞,有很多治疗的方法。如果是玻尿酸的填充引起的静脉栓塞,简单的局部放血就可以解决,因为静脉血流走,动脉血还是可以供应的,把静脉血放掉,动脉血流进来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如果不是玻尿酸,而是不可溶的,比如说脂肪栓塞,其实这很难在一个局部一下栓塞死了,而且深浅静脉之间大量吻合,浅静脉呈网状,不足以引起局部多大的危害。但是如果脂肪沿着血管回流到心,那危害大的就是肺动脉栓塞,会要人命的。所以填充的时候如果是面部浅层脂肪组织填充,一定要小心小心再小心,注意避开静脉,不要进到静脉内去。
自颈内动脉的眼动脉分枝,向下形成鼻背动脉供应鼻背部和鼻根部组织。
来自颈外动脉的面动脉终支,向上成为内毗动脉,供应鼻下部组织。内毗动脉与鼻背动脉在鼻侧相吻合,位置表浅。
面动脉的另一分支为上唇动脉。上唇动脉在人中的外侧向上进入鼻中柱,在鼻尖处成为终支,与对侧的终末枝相吻合。
在这个部位做填充,想避开栓塞,一要注意位置 ,二要注意注射量。
眼动脉是眼眶及内容物最主要的血液供应,是颈内动脉主要分枝,也是交通颅内外血管的重要通道。有研究结果认为,绝大多数眼动脉起源于ICA刚出海绵窦处,且多数起源于ICA床突上段内上壁,少数起源于上壁,少数眼动脉可起源于ICA海绵窦段及脑膜中动脉。
此动脉供应整个眼球、眼球附属器及部分附近组织的营养。眼动脉可发生痉挛、血栓、栓塞及出血等,均可严重影响视力。颈内动脉眼动脉瘤简称眼动脉瘤,又称床突旁动脉瘤或颈内动脉腹侧动脉瘤。眼动脉瘤是位于眼动脉和后交通动脉之间的动脉瘤,占全部颅内动脉瘤的0.47%~9.26%,30%~70%患者表现为SAH,1/3有视功能损伤,如视力减退、视野缺损和视神经萎缩等。
结合透明质酸注射导致失明病史情况分析,在注射过程中及注射后几分钟内出现穿刺部位疼痛,随之出现视物模糊及失明,说明透明质酸是通过较短的血管途径逆流进入到眼动脉,并随血流沉积至视网膜动脉及眼动脉的细小分支。
颈内动脉造影可见,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较快,眼动脉在颈内动脉分支处弯曲,眼动脉栓塞物来自于颈动脉的可能性较小,结合患者病情描述及面部皮肤受损区域,从注射疼痛到出现注射侧眼失明,仅几秒钟时间,说明透明质酸主要是通过注射区的内眦动脉、眶上动脉或滑车动脉分布于额部及鼻部的分支,注射针刺入这几支小动脉,在较高的注射压力下,透明质酸逆流入眼动脉,由于注射量较小,透明质酸刺激血管引起较剧烈的疼痛,使注射终止,并且眼动脉起始部弯曲,颈内动脉动脉压力较高,不易使栓塞物返流入大脑中动脉而引起脑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