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患有心脏病的患者而言,运动锻炼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个体差异,运动也要讲“中庸之道”,要求“适量运动”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因为运动是一把双刃剑,只有科学运动,才能起到健康促进作用,运动不当则容易造成运动伤事故。本文带大家认识心脏运动康复及运动强度的制定方法。
心脏康复
通过综合干预措施,将个体化运动训练和慢性病管理技巧相结合,帮助患者进行身体、心理、行为和社会功能的训练与再训练,使其在生理、心理、社会和职业各个方面达到较好功能状态,并积极干预危险因素,减轻残疾程度,阻止或延缓疾病发展及再发风险。
心脏康复的“五大处方”
药物处方:科学合理用药、不断调整处方
运 动 处 方——运动治疗是核心干预方法
营养处方
心理处方
戒烟处方
运动处方的FITT-VP原则
运动种类:有氧、抗阻、柔韧、平衡、神经运动能力锻炼
运动强度:靶心率
运动时间:从每日30分钟开始,目标为60分钟/日,包括热身运动、整理运动时间各5-10分钟
运动频率:每周5~7次
渐进性原则
制定运动强度的方法
无氧阈(AT)法 (金标准):
相当于最大摄氧量的40%-60%左右,此水平的运动能够产生较好的训练效果,同时不会导致血液中乳酸大量堆积。
确定无氧阈的方法:连续测定运动中的血乳酸浓度,确定血乳酸阈值;通过运动心肺试验(常用)。
优点:AT值是指导人们个体进行科学运动的精准指标。依据AT值的运动,可以让患者运动获益最大化,运动风险最小化。
缺点:①测试方法有局限性,运动中骨骼肌乳酸的增加与血乳酸的增加往往不同步;②心肺运动试验价格昂贵,需有一定熟练的技术人员操作。
2. 峰值摄氧量法:
通过心肺运动试验测得峰值摄氧量,取40%-80%的摄氧量对应的心率、功率或代谢当量。
优点:结果可靠、重复性好,能准确客观评定有氧工作能力
缺点:运动负荷大;所用仪器昂贵,方法复杂
3. 心率储备法(Karvonen公式):
目标心率=(最大心率-静息心率)×运动强度+静息心率。
运动强度可设定为最大运动能力的40%-80%。高-中危患者初始强度选择40%-50%,低位患者初始强度选择60%。随体能增加,运动强度可达80%
优点:此法不受β受体阻滞剂的影响,应用最广泛
缺点:运动负荷大,欠精准
4. 目标心率法:
以静息心率为基础,目标心率在其基础上增加20-30次。
高中危患者或者体能差患者增加20次
低危患者或者体能好的患者增加30次
主要应用于急性心梗患者一期康复期间
缺点:此法简单方便,但欠精准
5. 自我感知劳累程度分级法(Borg指数法):
采用Borg评分表。
根据患者自己感觉的劳累程度打分。
由轻至重分别对应6-20分。
通常建议患者在11-13分范围运动
6. 年龄预计法: 目标心率=170/180-年龄
一般中老年慢性病患者可用公式:170-年龄,或(195-年龄)×80%
而有研究者则认为公式中的常数170是用于“病后恢复期时间较短者,或病情有反复,体质较弱者。
用于有一定锻炼基础,体质较好的康复病人和老年人。
缺点:简单直观,但由于病情和自身条件限制,不能保证安全
7、谈话法:
在保持一定水平的运动的同时,仍然能够自如地说完整的句子。
谈话测试的自我调节性质可以使患者自我管理。谈话测验的一个重要优点是它不需要任何费用和专业知识,这进一步增强了它在居家CR中的实用性。对于CR患者来说,它可能是一种相对简单和安全的有氧运动强度处方
当受试者以最高速度行走且说话舒适时,能达到HRR的25% ~120%的运动强度。
缺点:谈话测试可以有效地确定耐力训练强度,但此的客观运动强度存在巨大差异。
小结
目前临床上以心肺运动试验做为制定运动强度的金标准,由于基层医疗机构无法达到此设备所需的人力和无力, 6分钟步行试验制定运动强度与心肺运动试验无氧阈具有一致性,在一定程度上6分钟步行试验可替代心肺运动试验,但不能完全替代。临床需要更简单的工具来监督患者在运动期间的活动,主观方法(PRE和谈话法)的需求始终存在。
声明:本文为原创内容,作者GingerJia,仅用于学习交流,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