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主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以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以下为您介绍《ESC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指南》中的关键点。
作为ESC 0h/1h检测的替代方法,如果hs-TIn测试具有验证的O h/2 h算法可用,则可以使用0 h和2 h采血的ESC O h/2 h算法。(Class I)
为了诊断这个目的,除了hs-CTn之外,不推荐使用CK、CK- MB、h-FABP或和肽素。(Class III)
应考虑测量BNP或NT-proBNP血浆浓度以预测患者的预后信息(Class IIa)
-
对于接受PCI治疗的NSTE-ACS患者,应该首选普拉格雷而不是替格瑞洛(Class IIa) -
对于那些冠状动脉解剖结构尚不清楚且计划进行有创性治疗的患者,不建议采用P2Y12 受体抑制剂对其进行常规的冠心病治疗。(Class III) 对于不能进行早期侵袭策略的NSTEMI患者,可能考虑根据出血风险使用P2Y12受体抑制剂进行预处理。(Class IIb)
减少P2Y12抑制剂的治疗(例如将普拉格雷或替格瑞洛改为氯吡格雷)可以作为DAPT的替代策略,特别是对于那些被认不能有效抑制血小板的ACS患者。根据临床判断,血小板功能检测或CYP2C19基因分型可以在无指导的情况下进行降级,这取决于患者的风险状况和各自检测方法的可用性。(Class IIb)
对于房颤患者(CHA DS,-VASc评前22分,男性>2分,女>1分),在短暂的TAT治疗后(从急性事件开始到1周),建议将DAT作为默认策略,使用推荐剂量的NOAC预防中风和单次口服抗血小板药(最好是氯吡格雷)。(Class I)
对于接受OACs治疗的患者,建议在12个月后停止抗血小板治疗。(Class I)
无论所使用的支架类型如何,对于有中度或高度支架血栓形成风险的患者,可考虑使用OAC和替卡格雷或普拉格雷的DAT替代OAC、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Class IIb)
对于具有以下任何高风险标准的患者,建议在24小时内采取早期侵入性策略:(Class I)
NSTEMI的诊断。
动态或可能的连续ST/S段改变提示持续性缺血
瞬间ST段抬高
-
GRACE评分>140
低风险患者中,推荐合适的缺血试验后开展选择性侵入策略或者用CCTA检测梗阻性CAD (Class I)
对于在院外心脏骤停后没有ST段抬高成功复苏的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应考虑延迟血管造影,而不是立即血管造影。(Class IIa)
无心源性休克和多支冠心病的NSTE-ACS患者应考虑完全血运重建。(Class IIa)
对于NSTE-ACS多支病变患者,在 PCI期间可考虑完全血运重建。(Class IIb)
FFR引导下非罪犯NSTE-ACS病变的血运重建可用于PCI(Class IIb)
声明:来源于心血管健康联盟信息平台,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