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栓治疗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最重要的救治措施之一。7月发布的《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专家共识》对STEMI的溶栓治疗策略、溶栓患者的抗血小板、抗凝治疗、溶栓结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策略等问题都给出了指导性建议,临床医生应认真学习领会。
1
STEMI的诊断与“三不等”原则
根据“全球心肌梗死定义”标准统一进行STEMI的诊断;注意甄别胸痛之外的其他非特异性症状和非典型的心电图改变;早期STEMI的诊治不必等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升高,不必等心电图呈典型ST段单相“墓碑”样抬高、不必等坏死性Q波形成。
2
疑诊STEMI的患者处理原则
3
STEMI早期再灌注治疗原则2X5
条件 |
治疗 |
预计首次医疗接触(FMC)至导丝通过梗死相关动脉(IRA)时间≤120min |
优先选择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策略 |
120 min内不能将患者转运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医院 |
应于FMC 30 min内给予溶栓治疗,溶栓后应尽早转运至PCI医院,并于溶栓后2~24 h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
预期120 min内可行PPCI |
PPCI前给予半剂量(5mg)重组葡激酶(r-SAK)溶栓联合替格瑞洛治疗 |
出现传染病大流行 |
STEMI溶栓治疗优先 |
4
院前溶栓指导原则
1.院前溶栓条件要求
FMC急救人员要掌握溶栓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能处理溶栓治疗的并发症;应建立远程协同救治系统,将“120”急救系统与相关医院建成高效互通的协同救治网络。
2.溶栓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院前溶栓应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1)急性胸痛持续30 min以上,但未超过12 h;(2)符合STEMI的心电图诊断标准;(3)预计不能在FMC后120 min内行PPCI。
禁忌证包括对STEMI的诊断存疑,特别是不能排除AD或自发冠状动脉夹层(SCAD)时,应避免院前溶栓
(适应证和禁忌证详见共识原文:表2:STEMI溶栓筛查表)。
3.双抗治疗
溶栓治疗必须建立在充分的双联抗血小板基础上,应兼顾抗栓与出血风险,考虑适当的抗血小板药物组合。STEMI患者确诊后均应立即嚼服阿司匹林300 mg(非肠溶片),继以75~100 mg、每日1次维持;对于年龄≤75岁的确诊STEMI患者,溶栓前应尽早给予氯吡格雷(300~600 mg负荷剂量,维持剂量75 mg、每日1次);
对于年龄>75岁的患者,应慎重权衡缺血及出血利弊后考虑减量或半量溶栓治疗,并建议氯吡格雷首次剂量75 mg,维持量75 mg、每日1次;对缺血高危或有证据提示存在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溶栓前尽早给予替格瑞洛(180 mg负荷剂量,维持剂量90 mg、每日2次)是合理的(特别是采用半剂量溶栓治疗的患者)。
4.抗凝治疗
一旦确诊STEMI,应立即在10 min内进行静脉肝素抗凝治疗,即刻静脉注射普通肝素4 000 U(50~70 U/kg),后续据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或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调整肝素用量;在STEMI早期救治中应首选普通肝素而不是低分子肝素,不推荐溶栓治疗合并磺达肝癸钠或比伐芦定进行抗凝治疗。
5.溶栓药物选择及用法
建议采用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如阿替普酶(rt-PA)、瑞替普酶(r-PA)、r-SAK、替奈普酶(TNK-tPA)等进行溶栓治疗(详见共识原文表3:常用特异性纤溶酶原激活剂的种类及用法);
对于预期大于120 min才能进行PPCI的患者,推荐药物-介入策略,并在溶栓后2~24 h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必要时进行补救性PCI。
5
溶栓并发症的治疗
病情 |
治疗 |
高出血风险的STEMI患者 |
应避免连续、重叠且非减量应用抗栓药物 |
对于高龄、低体重及肾功能不全等STEMI患者 |
应适当减量应用抗栓和溶栓药物 |
使用肝素时 |
应规范监测ACT;溶栓后PCI时建议选用桡动脉入路、联合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等以降低出血风险 |
对于明确的颅内出血且4 h内使用过普通肝素的患者 |
推荐用鱼精蛋白中和(平均1 mg鱼精蛋白可中和100 U普通肝素),鱼精蛋白的输注速度不应超过20 mg/min,且10 min内的剂量不得超过50 mg |
当患者出现颅内出血相关的症状恶化和(或)伴有占位效应的脑实质大量出血时 |
推荐使用冷沉淀;当冷沉淀存在禁忌证或不能及时获得时,建议使用抗纤维蛋白溶解药氨甲环酸或氨基己酸 |
因任何出血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 |
积极补充容量 |
收缩压<90 mmHg;心率>110次/分;血红蛋白<70 g/L;血细胞比容<25%或出现失血性休克;血红蛋白在70~90 g/L; |
应考虑输血 |
STEMI并发心律失常时 |
应尽快开通IRA,改善心肌灌注,纠正缺血缺氧,维持稳定的心电生理状态,同时去除或纠正直接导致心律失常的诱因,如低钾血症、酸碱平衡紊乱等,并针对心律失常特点和危险程度,采用非药物(电除颤或电复律)和(或)药物(以静脉药物为主)治疗,维持电生理和血流动力学稳定 |
6
STEMI救治体系与院前溶栓
具有PCI条件的医院应主动承担STEMI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组建全天候即时响应的PCI团队,建立STEMI救治的院内绿色通道,使STEMI患者从进入医院到开通血管时间(D-to-B)小于60 min;PCI医院应负责区域内其他非PCI医院、基层医院及胸痛救治单元、院前急救系统人员的理论和实践培训;加强对区域内群众有关胸痛、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健康宣教和就诊指导。
突出“120 min黄金抢救时间和拨打120”的宣教科普,以缩短胸痛就诊延误;对于诊断明确的STEMI,若能在120 min内转运至就近的PCI医院并完成PPCI(包括转运及D-to-B时间),则应尽可能绕行非PCI医院、绕行PCI医院急诊室和CCU直达导管室,以尽早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若不能在120 min内完成转运及PPCI,或患者胸痛发病<3 h,应考虑在救护车上启动院前溶栓治疗,溶栓后2~24 h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