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性的svt常引起心动过速心肌病,以往经常被归结为PJRT,AT和AVNRT,本研究总共有2例结室型(nodoventricular),1例结束型(nodofascicular),从中总结临床特点和消融靶点。
3例case的特征:
QRS波形态是否正常
HV间期是否延长
是否出现心房心室1:2
是否出现传导脱落或VA分离
机制
消融成功靶点
CASE选择:
1.来自2个中心的3个确诊case;
2.住院或者门诊的监护遥测都显示50%以上时间的发作;
3.均电生理检查和消融;
电极放置:
均放置RA,HIS,CS,RV四个电极;
隐匿性NV/NF诊断标准:
1.心动过速顺向激动HIS;
2.通过提前或延迟下一次HIS束的激动,可将迟发的早搏复位,或终止心动过速;
3.心房与心动过速无关;
隐匿性NV/NF诊断标准:
1.心动过速顺向激动HIS;
2.通过提前或延迟下一次HIS束的激动,可将迟发的早搏复位,或终止心动过速;
3.心房与心动过速无关;
隐匿性NV与NF的鉴别诊断:
NV:心动过速时起搏心室,有持续渐进的融合波发生,说明心室参与心动过速;
NF:无上述现象,因为是房室结和束支的组成;
CASE1:
•50岁,女性,基础心电图表现为LBBB,行胸骨肉瘤切除术后,化疗中出现持续心悸发作ECG:LBBB,195次/分,胸导移形在V4-V5之间,下壁导联与基础心电图LBBB相同发作特点;
•持续发作,伴有高血压、急性充血性心衰,静注腺苷可短暂终止发作,此时可见射血分数29%,为心室收缩功能障碍,药效过后随即复发。
心动过速终止
心动过速发作
电生理检查:
•窦律下AH=93ms,HV=61ms;
•心动过速时A:V=1:2,且AV分离,HV延长至75ms;
•这个右束支的延迟在启动和维持心动过速起到关键性作用。
•室早(PVCs) 激动HIS并提前下一个心动过速。
•不同频率的右室基底拖带产生不同程度的QRS融合,证明存在心室参与的折返环;
•心动过速形态以红色突出显示,并在夹带期间叠加在QRS上,以说明进行性融合时QRS形态的变化。
•右室基底拖带PPI-TCL<30ms
•右心室心尖不同频率拖带产生不同程度的QRS融合,证明存在心室参与的折返环;
•心动过速形态以红色突出显示,起搏QRS形态以蓝色显示。
•右室心尖拖带PPI-TCL<30ms;
•HIS导管已经移到右心室基底部,因此没有His电位。
诊断结果:
•排除束支折返性心动过速:
1)在右室基底拖带出现进行性融合,证明右心室基底肌参与心动过速折返环;
2)腺苷可终止心动过速,证明房室结是心动过速折返环的关键部分。
•排除AVNRT伴HIS逆传心房阻滞:
1)HIS同步性早搏延迟下一个心动过速,证明HIS通路参与心动过速折返环;
2)右房心尖和基底拖带呈现进行性融合,证明右心室参与折返环,有悖于AVNRT情况。
•在心尖处拖带标测后消融,靶点为折返环内的远端右束支电位处;
•消融后,窦律下HV间距从61ms延长至105ms;
•心动过速仍可发作,发作时HV间距120ms。
•在右束支进行拖带标测,测得折返环内的右束支更近端电位为靶点,进行消融;
•左后斜体位下,浅蓝色为成功消融点;
•橙点为分支电位位置;
•黄点为拖带标测下位于折返环内的束支电位位置;
•红点为消融部位;
•金色点为HIS位置;
•窦律下,右束支电位的消融可导致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传导阻滞为HIS下的,HIS电位可在HIS电极头端记录到。这个部位的消融使心动过速无法诱发。
•消融过程中未发现交界性搏动。
消融经验:
•由于发现完全性的心脏传导阻滞和2级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左室收缩功能不全,因此该病人植入了心脏再同步除颤器。因此,开始我们尝试在心动过速拖带下寻找折返环的远端结-室插入点,即消融右束支远端。
•右束支远端消融后,LBBB仍存在,HV间期延长,但心动过速仍在。随后在右束近端分支(RBB)电位消融导致完全的HIS下房室传导阻滞。
•这是作者早期的经验,目前作者将会选择在慢径区消融作为最初的治疗方法。
CASE2:
•38岁,女性,风湿性关节炎,持续性SVT,每日晕厥发作 •发作ECG:短RP,137次/分,房早经慢径下传诱发窄QRS心动过速1,CL 538ms;
•尝试右室超速起搏,心动过速1终止,出现长RP心动过速2,CL 547~600ms,心房最早激动顺序为CS近端;
•心动过速期间,从心动过速1转为心动过速2,存在自发VA阻滞;
•由于右室超速起搏重复终止心动过速1,因此无法进行拖带标测,右室基底部起搏与右室心尖起搏均未能产生融合,从而支持了隐性NF旁道。
•心动过速1(短RP,周期538ms)自发转换为心动过速2(长RP,周期547ms),心房激动顺序改变,出现VA阻滞,VA间期变长;
•由于心房非折返环关键部分,假设逆行传导是通过房室结的快径和前下延伸发生的。对于短RP心动过速1,激动从房室结逆行至心房,通过前下延伸,在窦口区域最早激动;
•相反,长RP心动过速2,激动从房室结经快径逆传至心房,因此HIS束区最早激动。
•PVC激动HIS束,并终止心动过速,可排除AVNRT;
•尽管HIS同步性室早可终止房室结或HIS内的NF心动过速,但房室结负责心房激活的部分内可能不会阻断,因此心房可被逆行激动。但由于心房为折返环旁观者,心房逆传会出现延迟;
•PVC激动HIS束,并终止心动过速,证明隐匿性NF旁道的存在,作为心动过速1折返环的逆行支。
•NF心动过速的激动标测,在CS口顶部发现一碎裂电位,早于HIS电位。在消融前证实窦律下也存在该电位;
•A图:MAPd上的碎裂电位(红色箭头)位于冠状窦口顶部。这个部位的消融使心动过速无法诱发。紫色垂线提示,在心动过速期间,在CS口大头近端电极的电位先于HIS;
•B图:在观察到CS口顶部的电位后,心室起搏终止心动过速。在窦性心律下的同一位置,窦口顶部发现碎裂电位(红色箭头)。值得注意的是,窦律下该电位晚于心房波,而心动过速发作时该电位早于心房波。
•CS口顶端的消融终止了心动过速,随后在窦律下消融过程中产生交界性心律。消融后,未诱发心动过速1或2。
诊断结论:
•不同频率心动过速发作,VA间期明出现显的自发改变;
•单点消融消除了心动过速1和2均支持隐性NF旁道作为折返环的逆行支;
•HIS同步性室早终止心动过速,可排除AVNRT伴旁观者隐性NF旁道。CASE3:
•37岁,女性,童年始有心悸史,持续性SVT,每日晕厥发作;
•发作ECG:持续性狭窄QRS心动过速,可由2:1节律诱发。心动过速时心房的激动呈同心性;
•HIS不应期室早可持续终止心动过速,并产生V-A-H-V反应;
•心动过速时的AH间期短于窦律下AH间期,也短于心动过速时心房起搏的AH间期;
•基础心律为窦性心律,AH、HV间期正常。无房室结双径或心室预激。窦律时,可自发出现持续性长RP窄QRS心动过速;
•慢径区消融使心动过速不再可诱发。消融过程中可见交界性心律伴VA传导。
•第二个刺激在心动过速时HIS激动同时发生,终止了心动过速;
•HIS同步性室早终止了心动过速,证明了旁道参与心动过速折返环。
•A图为窦律下353ms心房起搏,AH间期90ms;
•B图为心动过速357ms时, AH间期60ms。
•心室拖带时出现显性融合,证明心室是折返环的一部分,因此该案例的旁道应插入心室,即说明为结-室旁道,并排除AVNRT;
•RV基底部超速起搏,拖带心动过速。HIS束被激动后,出现起搏刺激,顺向的HIS-Purkinje激动与起搏QRS形态的融合,出现显性融合;
•与心室起搏明显融合的存在证明心室是回路的一部分,该通路必须包括心室连接,在这种情况下,是一个无房室结通路,不包括房室结再发性心动过速。
•心动过速周长在380和480ms之间自动交替;
•周长变化引起VA间期变化,而AH间期固定,VA间期的变化驱动AA和HH间期的变化;
•这可能是由于NF旁道的纵向分离或递减传导所致。
诊断结论:
•HIS同步性室早终止心动过速,以及心室拖带显性融合,证明旁道作为逆行支参与心动过速折返环;
•心动过速期间,AH间期较短(短于窦律下AH间期,也短于心动过速时心房起搏的AH间期),说明心房和心室被房室结平行激动(即隐性NV折返性心动过速),而非次序激动(顺向AVRT)。这一发现排除了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特征:
•3个病例提示这类心动过速十分易发,表明存在一个宽的可兴奋性窗口,导致心动过速多发、持续;
•这3个病例出现VA间期变化或不同VA间期,提示NF、NV旁道可能存在纵向分离现象。同时单点消融成功阻断心动过速,亦支持旁道的不连续传导,而非2条旁道。但无法排除旁道递减传导的影响。
鉴别诊断:
•由于NF/NV旁道作为逆传支,且插入房室结,因此该类心动过速可表现VA分离,1:1长RP或短RP,因此通过HIS同步性室早诊断NF/NV旁道是否存在十分重要;
•巧用腺苷,有助于鉴别隐匿性NF/NV折返性心动过速和由束间折返引起的室性心动过速;
•NF和NV旁道的鉴别,可通过右室基底和右室心尖拖带标测进行。NV旁道折返,心室是折返环的一部分,拖带将出现进行性融合、PPI-TCL<30ms。NF旁道则无此现象。而右室基底和心尖拖带时,束支折返性心动过速可能在产生显性融合;然而,右室基底脱离折返环(即PPI-TCL>30ms);
•由于AVN、希浦系统及NV旁道的递减传导,可能出现心室拖带的频率越快, PPI-TCL反而约长。因此,建议拖带周长比心动过速周长短10ms以内。
消融:
•NF/NV旁道可在慢径区消融成功阻断;
•若慢径区消融无效,可通过激动标测和拖带标测找到最早激动位置,作为消融靶点。Case2中,旁道位置在CS口顶端标得。而左侧NF/NV旁道甚至穿过CS,因此需要在CS内标测;
•这些旁道靶点电位呈现为碎裂的电位,在心动过速时,为心房最早激动电位,而窦律下晚于心房波。
NV/NF旁道总结:
•NF和NV旁道可引起持续性心动过速;
•这类心动过速可由2:1节律诱发,并显示VA纵向分离;
•HIS同步性室早可用于NF/NV旁道与AVNRT、AVRT和AT的诊断;
•右室基底和心尖拖带是否出现进行性融合可用于区分NF、NV旁道;
•消融慢径可阻断NF/ NV旁道。左侧NF/NV旁路,则需在CS消融。
声明:来源于心电生理之声,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