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是临床常见的骨骼疾病,其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组织微结构损坏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病,多见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也称脆性骨折,为低能量或非暴力骨折,是在日常活动中未受到明显外力或受到“通常不会引起骨折的外力”而发生的骨折,常发生在脊柱、胸腰椎、肱骨近端、髋部、桡骨远端等部位。表现为骨折部位疼痛、肿胀、肢体功能障碍、皮下淤血、瘀斑、畸形、骨擦音(感)、异常活动等,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后再骨折的风险显著增加。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西药用药
包括基础治疗药物、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双向作用机制药物。
分类 |
药物 |
作用特点 |
基础治疗药物 |
钙剂、维生素D |
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基础,足量摄入可预防及减少骨折风险,其可与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合用,能提高骨密度。 |
骨吸收抑制剂 |
双膦酸盐类药物:如氯膦酸二钠、依替膦酸二钠、阿仑膦酸钠、伊班膦酸钠、利塞膦酸钠、唑来膦酸、帕米膦酸二钠等 |
可抑制破骨细胞,减少骨吸收,提高骨密度,增加骨量,降低骨转换率,并缓解骨痛,降低骨折风险,可降低椎体骨折、非椎体骨折及髋部骨折风险。 |
降钙素类药物:如鳗鱼降钙素、鲑鱼降钙素等 |
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与骨吸收,减少骨量丢失及增加骨量,降低骨折风险,其能明显缓解骨痛,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引起的骨痛有效。 |
|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如雷洛昔芬等 |
可抑制骨吸收,阻止骨丢失,降低骨转换率,并降低骨折风险,可降低椎体骨折风险。 |
|
雌孕激素替代药物 |
可减少破骨细胞活性,抑制骨吸收与骨转换,减少骨丢失,并降低骨折风险,可降低骨质疏松性椎体、非椎体及髋部骨折的风险。 |
|
RANKL抑制剂:如地舒单抗等 |
可减少破骨细胞形成、功能和存活,抑制骨吸收,增加骨量,改善骨强度,阻止骨丢失,并降低骨折风险,可降低椎体骨折、非椎体骨折及髋部骨折风险。 |
|
骨形成促进剂 |
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PTHa):如特立帕肽等 |
可促进成骨祖细胞增生分化,直接抑制成骨细胞凋亡,提高骨密度,延长成骨作用时间,使疼痛症状缓解,并降低骨折风险,能降低椎体和非椎体骨折风险。 |
双向作用机制药物 |
活性维生素D:如α-骨化醇、骨化三醇等 |
可促进骨形成和矿化,及抑制骨吸收,增加骨密度,并镇痛,增加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降低跌倒风险,同时降低骨折风险,可降低椎体、非椎体骨折风险,适于老年人、肾功能不全及1α羟化酶缺乏或减少者。 |
硬骨抑素抑制剂:罗莫单抗 |
可促进骨形成与减少骨吸收,增加骨密度,并降低骨折风险,改善腰椎、全髋和股骨颈的骨密度,可降低椎体骨折风险,但对非椎体及髋部骨折风险的作用证据不充分。 |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中成药用药
骨质疏松性骨折可辨证分型为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脾肾阳虚证、脾肾阳虚兼血瘀证、肝肾阴虚证。
骨疏康胶囊可补肾益气、活血壮骨,主治肾虚兼气血不足所致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症见腰背疼痛、腰膝酸软、下肢痿弱、步履艰难、神疲、目眩、舌质偏红或淡,脉平或濡细,其联合常规疗法能缓解骨质疏松性骨折疼痛,改善骨密度,提高生活质量,可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属肾虚血瘀证。
全杜仲胶囊可补肝肾、强筋骨、降血压,可用于肾虚腰痛,腰膝无力,其联合常规疗法能增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骨密度,减缓疼痛,降低再骨折发生率,提高总体治疗有效率,可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属脾肾阳虚证。
强骨胶囊可补肾、强骨、止痛,可用于肾阳虚所致的骨痿,症见骨脆易折、腰背或四肢关节疼痛、畏寒肢冷或抽筋、下肢无力、夜尿频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量减少见上述证候,其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可有效提高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骨密度值和临床疗效,可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属脾肾阳虚证。
接骨七厘片可活血化瘀、接骨止痛,可用于跌打损伤,续筋接骨,血瘀疼痛,其联合常规疗法能缓解骨质疏松性骨折疼痛,加速骨折愈合,可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属气滞血瘀证。
仙灵骨葆胶囊可滋补肝肾、活血通络、强筋壮骨,可用于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性骨折、骨关节炎、骨无菌性坏死等,其联合常规治疗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可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疼痛,提高骨密度,改善骨代谢水平,促进骨折愈合,可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属脾肾阳虚证、脾肾阳虚兼血瘀证。
金天格胶囊可健骨,可用于腰背疼痛,腰膝酸软,下肢痿弱,步履艰难等症状的改善,其联合常规治疗能提高骨密度,改善骨代谢水平及下肢肌力,预防跌倒,可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属肝肾阴虚证。
壮骨止痛胶囊可补益肝肾、壮骨止痛,可用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属肝肾不足证,症见腰背疼痛、腰膝酸软、四肢骨痛、肢体麻木、步履艰难,舌质偏红或淡,脉细弱等,其联合常规治疗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减轻残留慢性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骨密度,降低再骨折发生风险,可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属肾虚血瘀证。
参考文献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