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前几天看到的一个年轻病人,10年前左眼在外地做过视网膜脱离手术,右眼视网膜裂孔做过激光。小伙子很听医生的话,每半年会准时到医院进行复查。双眼的矫正视力BCVA还是不错的,虽然是高度近视,但都能矫正到1.0。
从眼底的检查结果看,当年为他手术的医生手术做得很漂亮,尽管现在看裂孔周围的激光打得似乎有点“过分”一些,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想把篱笆扎得更牢靠一些也是可理解的。视网膜脱离复查,这本是临床几乎每天都要遇到的事,但看了他的眼底照片,发现仅仅一张图片上,竟然给出了多个临床信息,其中有的信息可能是临床上不太注意的。
视网膜脱离,是眼科的一个比较大的病种,甚至仅仅为了这一种病就可以写出一本几十万字的专著。司空见惯这个成语的提炼,想起来真的很有水平,它是那样的贴切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里,尽管它是潜移默化的。这样讲,是临床干得久了,很容易把视网膜脱离这种病简单的程序化为诊断—手术,由此引发的许多相关因素便缺乏了讨论。
这是这个年轻人左眼的广角眼底,我们一起看看它会给出哪些有用的信息。眼底病医生做得久了,一看到这张图片,脑子里一定会闪现出一个术语,叫做“慢性视网膜脱离”。这种称呼临床上好像不是很常用,但确实有,并且还有一个英文专用名词chronic retinal detachment。还有人使用另一个术语,叫长期视网膜脱离(long-standing retinal detachment)。
“慢性视网膜脱离”,究竟病程多长时间属于“慢性”,有一种观点认为是视网膜脱离边界静止3个月后。如果确认是慢性视网膜脱离,就一定会提及黑色分界线和白色分界线这个问题,英文叫demarcation lines。
黑线(pigmented demarcation lines)的形成,并不是激光后的结果,是正常视网膜和脱离的视网膜交界处,在这个地方发生了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生,于是形成了这样一条色素性黑线。它的临床意义在于提示,发生转化的RPE与神经上皮已形成牢固的粘连,很多情况下,意味着视网膜的脱离不再扩展。另外,分界线一旦出现,通常不会发生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但原因并不清楚。有一种情况在临床上可以看到,尽管由于玻切手术技术的普遍开展这种情况不太多了,那就是当分界线形成后视网膜脱离又进展了,但这种进展在超越原来的分界线后停止了,那么在静止3个月后则会形成第2条分界线。
白线(nonpigmented demarcation lines)的产生,与脱离边缘的局部玻璃体牵引刺激有关,它会引起纤维化反应,从而形成一条“白线”。另外,增生的RPE发生转化,脱色素也可能是色素线转变为“白线”或2种颜色混杂线的原因。从图片上发现,彩色图片上的“黑分割线”的两侧,可以看到断断续续的“白分割线”,但是在AF影像上,黑分割线呈明显的弱荧光,而两侧的白分割线并没有显示出异常,这提示黑分割线和白分割线在慢性视网膜脱离时,损伤的机制和受到的影响是不同的。
来源:本文内容转载自“王富彬眼科”,仅作观点分享。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未经核实,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