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列拥挤,属于牙齿畸形的一种,跟其他牙齿畸形一样,除了影响患者的咀嚼、咬合、发音外,也带给了患者心理上的消极影响。
恒牙列期:拥挤度=牙弓应有长度-牙弓现有长度(必需间隙 - 可用间隙)
中度拥挤( Ⅱ度):4mm < 拥挤度≤ 8mm。
应用正畸手段减少牙量或(及)增加骨量,使牙量与骨量趋于协调,同时兼顾牙、颌、面三者之间的协调性、稳定性及颜面美观。
解除1mm的拥挤需要1mm的牙弓间隙,拥挤度越大,拔牙的可能性越大。决定正畸拔牙的因素除了牙弓拥挤度,还应考虑7个因素:
(1)牙弓突度:切牙切缘每向舌侧移动1mm,需要2mm牙弓间隙。
(2)Spee曲线高度:每整平1mmSpee曲线,需要1mm牙弓间隙。
(3)支抗磨牙的前移:前移占据的拔牙间隙强支抗不超过1/4,中度支抗不超过1/2,弱支抗至少为1/2。
(4)垂直骨面型:面部垂直方向发育以下颌平面的陡度来区分。
-
高角病例拔牙标准可适当放宽,低角病例拔牙要从严掌握。
-
高角病例易拔除靠后的牙齿有利于前牙开(牙合)的控制。
-
低角病例易拔除靠前的牙齿,有利于关闭拔牙间隙及打开咬合。
① Ⅰ型骨面型:如需要拔牙,通常是上下牙弓对称性拔除。
② Ⅱ型骨面型:下切牙可适当唇倾,下颌拔牙应慎重或靠后拔除。
③ Ⅲ型骨面型:上切牙可适当唇倾,上颌拔牙应慎重或靠后拔除。
(6)面部软组织侧貌:在确定是否拔牙矫治时,不能忽视对软组织侧貌,特别是鼻-唇-颏关系的分析与评价。
临床最常见的拔牙模式。可为前牙拥挤、前突提供最大限度的可利用间隙。适用于安氏Ⅰ类拥挤、或双颌前突病例,也可以在伴下前牙拥挤或前突的安氏Ⅱ类1分类、伴上前牙拥挤的安氏Ⅲ类错𬌗患者采用。
特别是下颌平面角较大、前牙开(牙合)或开(牙合)倾向时;第二前磨牙因牙齿发育异常如畸形中央尖,或者完全舌向或颊向错位为简化治疗时。
适用于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下前牙排列位置基本正常,下颌平面角较大,年龄较大、下颌生长潜力较小。
适用于上前牙拥挤不甚严重,下颌平面角较大的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
适用于上颌前牙拥挤前突明显,下前牙轻度拥挤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
适用于单纯下前牙拥挤,拔除一颗在牙列之外的下切牙可得到快速稳定的结果;也用于上下前牙Bolton指数不协调,如上颌侧切牙过小时;此外,安氏Ⅲ类错(牙合)有时拔除—颗下切牙,以建立正常覆盖关系并保持稳定。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医生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