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视网膜脱离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是不是会瞎啊?怎么预防视网膜脱离?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关于视网膜脱离的那些事儿 。
视网膜,是附着于眼球壁内表面一层柔软的透明薄膜。视网膜非常之薄,最薄的地方仅0.1mm,相当于一张A4纸的厚度。
但是你能想象到吗?这么薄薄一层膜中总共有10层结构,7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其中光感受器细胞有多达约1.3亿个。这么多细胞共同工作当然是要做一件非常伟大的事——形成视觉:物体表面的光线从外界通过角膜、晶状体、玻璃体等屈光介质后照到了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不同细胞分工合作,将光信号转换成生物信号,传导到大脑,我们的脑海里就出现了眼前世界的画面。
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分离。由于发生的原因不同分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和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继发性视网膜脱离)。
非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按其病因分为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和渗出性视网膜脱离。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由于视网膜萎缩变性或玻璃体牵引形成视网膜神经上皮全层裂孔,玻璃体对孔缘的牵引,因变性而液化的玻璃体经裂孔进入视网膜下形成视网膜脱离。
近视人群视网膜脱离的病例,是其他人群的8-10倍。临床上有10%的高度近视人群,会出现视网膜病变,严重者会视网膜脱离。
高度近视者眼内结构发生变化,随着近视加深眼轴逐渐变长,而视网膜发育成熟后面积是固定的,会随着眼球外壁巩膜的扩张,视网膜会被牵拉得越来越薄。
变薄的视网膜就好比一件薄衣服,容易撕裂,继而导致视网膜出现“破洞”。眼睛里的液体就会从“破洞”灌进去,导致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多见于40至70岁的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睛玻璃体逐渐液化、变性,并伴有各种视网膜变性,视网膜脱离的风险则会增加。
糖尿病患病时间越长,出现视网膜病变几率越大。糖尿病后期,并发的视网膜病变可能造成玻璃体的增殖牵拉,导致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一般严重的眼球钝挫伤、穿通伤或引起玻璃体大量出血的严重眼外伤,均可能引起视网膜脱离。
眼前感觉有小蚊子飞来飞去,老年人和高度近视患者常有此症状。如果飘浮的黑影突然变大,很有可能是发生了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发生脱离后,玻璃体与视网膜粘连处可牵拉激惹视网膜,产生闪光感。如果闪光感持续存在,并固定于视野中的某一部位,应警惕近期发生视网膜脱离。
当眼睛某一部位发生视网膜脱离,视物时相对应的部位会出现幕状黑影,如果幕状黑影变大,则说明视网膜脱离的范围变大,需及时到院检查治疗。
发生视网膜脱落后,一般需要手术治疗,以封闭裂孔使视网膜复位。对于尚未发生脱落的视网膜裂孔,可以采用激光治疗。目前治疗视网膜脱落的手术为玻璃体切除术,在切去玻璃体后形成的空间内注入气体或硅油,从而使视网膜复位。
视网膜脱落不像白内障,它进展迅速,当视网膜脱落的范围越来越大,造成的视力损伤也随之增大,拖延不治疗会导致完全失明。越是早期治疗效果越好,因此,一旦察觉有视网膜脱落的症状,或者眼睛异常,建议24小时内就医。
来源:本文内容转载自“眼在线”,仅作观点分享。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未经核实,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